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主要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来得出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在历史建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在对历史建筑改造工程中,开展改建和扩建施工,需要依据历史保护建筑的施工特点和难点来进行,针对历史建筑改造工程中的重点问题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来进行改扩建同步施工,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历史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效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从而为历史建筑改造工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历史建筑;改造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199-01
目前,在对建筑城区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历史保护建筑处理上的问题,针对历史建筑改造工程而言,为了能够使得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可以得到保持,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来对其进行改造施工,而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历史建筑原有风貌得到了较好的保存,而且也为后续的历史建筑改造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从而有助于历史建筑改造工程的发展。
1.工程概况
某市一老楼处于市区位置,这栋老楼建设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目前,该栋老楼在该市属于三等历史保护建筑。该建筑总共设有5层,建筑的整体占地面积达到了11032㎡,其属于混合结构建筑,其结构内部的构成元素主要为砖墙、钢柱、梁木等。建筑的部分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出现破损的现象,而且整体结构也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依据相关的改造和重建原则,需要对老楼进行改造。而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老楼的原有风貌进行有效的保存,保证外墙的整体性,同时对外墙进行加固处理,对外墙形象进行有效的修复处理,使得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可以得到完整的保存。另外,在对建筑的内部进行改造的时候,需要对内部进行有效的置换,在老楼的附近位置,扩建了一个与老楼的整体风格样式较为一致的新楼,该新楼总共有6层,地下一层,地上5层,新楼与老楼交相呼应,并将两者的底部空间进行打通,以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
这一工程项目属于综合改造开发项目,建筑所处的地域较为理想,四面交通发达,接近文物古迹,附近设有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设置有密集的建筑群,对该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改造,可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历史建筑改扩建的技术难点
由于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已经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不正常升高。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就需要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以节省土地资源。然而,在对历史建筑进行改建和扩建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对建筑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以及对建筑进行装饰修缮的过程中。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扩建的时候,要紧挨着老工程,不能够将新工程独立出来。在对原有建筑和扩建建筑进行连接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得历史建筑的改造效果得到体现。历史建筑的改扩建在技术的要求上相对较高,而在改扩建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以下几种技术难点:
2.1 历史建筑薄弱,不易改造
历史建筑所建设的年代并不相同,有的历史建筑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少的也有一百年的历史。在当时,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施工技术都还不够全面,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建筑的质量都无法保障,建筑本身的抗震性就不强,而在长时间的应用中,其因为各种外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本就较为脆弱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变得更加的脆弱,从而使其并不容易进行改造,这在目前的历史建筑改造中,是一个较为困扰的难题。
2.2 保留原有结构难度大
对于历史建筑改造的要求是保存下原有的风貌,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对于那些要永久保留的结构的保护要求比较高,在原来的建筑内部进行改造和修缮,密切控制施工过程,注意一切可能对保留原有结构的不利因素。保留原有結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与重新设计建造不同,改扩建的主体结构不能变化,只能进行局部改造。
2.3 基坑易变形
历史建筑扩建时应当注意,基坑紧邻原有建筑,基坑开挖面积大,不易控制其形状和深度,尽量减少对保护建筑的不利影响。
2.4 周围环境的影响
历史保护建筑都在一定的建筑区内,所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单位多,场地小。施工条件简陋,工期短,困难重重。要保障施工质量,缩短工期是历史建筑改扩建施工中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3.施工技术的关键所在和控制措施
3.1 施工的总体规划
历史扩建工程普遍都是施工场地小、总工期时间紧。为了能有效力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更多的保留建筑原有的风貌,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及塔接技术,将历史保护工作与工程施工相结合,保证有序进行。
3.2 锚杆静压桩抗侧移特性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
保护历史建筑的沉降要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加固。这种方式占地场地小,能较好的适应老楼的改造施工。经多次实践发现采用锚杆静压桩可以减小压桩挤土效应,还能节约费用。因为每节桩都用焊接连接,桩节处较为薄弱。组合式锚杆较混凝土桩的效应小,压桩挤土情况普遍存在。扩建与旧有建筑的巩固同时施工,不论是搅拌桩施工还是地下连续墙开槽,都可能会引起锚杆的变形。因此,针对旧建筑进行施工的同时,扩建进行维护土体加固施工。再根据场地特点对两者的施工顺序进行改变,把旧楼的锚杆和水泥搅拌区分开。
历史建筑的内部打桩面积都较大,分布密集,可以对锚杆桩施工工艺进行改良。按照先外围后改造内部,先改两头后改中间的顺序,减小挤土累加。在同一基础梁上必须控制好压桩间的距离,相邻的桩采取间隔跳打工艺。
3.3 扩建工程双向同步
老楼与历史建筑特别近,这种地方场地非常小,施工方面影响的比较大,如果进行施工的话,将会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想要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就只能采取逆作法这一个办法,但利用逆作法,它的基坑太大,便会产生旁边老楼的地基下沉,如果把新建楼层双向利用起来就可以之间相互影响,还可以缩短工期。
基坑开挖是按照时空效应来结合的,它不断地推动了探测技术的发展,并且还可以做到分层块,还可以分成分,这一个紧密结合的发展态势。在遇到混凝土垫层,或者局部加深地基,从而未生产生活供指导,这个过程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在整个路基的发展之中开挖的那一层应当和下一层顶板后才能成功,在扩建工程里,他应该双向同步进行施工才可以,用作基坑承受的超负载就是为了保证基坑的形状和要求,为保证基坑的安全性,同时还要满足社会的发展,要从设计上对上下结构的合理安排做铺垫,在施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严格控制,最初在地下施工的过程中它的进度,已超额度完成,并且都会有变形的控制性需求。
4.结语
历史保护建筑在扩建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它的文化性。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去保护,来保持它的完整性,让其作为我们国家或者我们这个地区历史文明的象征,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使我国社会的建筑更加完善。保护人文主义资源,尊重历史文化,这需要党和国家的英明带领,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杰.历史建筑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3(07).
[2] 张振.老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的理性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1).
[3] 刘美霞,武洁青.对既有建筑改造效益分享模式的建议[J].住宅产业. 2011(01).
[关键词]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历史建筑;改造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199-01
目前,在对建筑城区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历史保护建筑处理上的问题,针对历史建筑改造工程而言,为了能够使得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可以得到保持,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来对其进行改造施工,而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改扩建同步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历史建筑原有风貌得到了较好的保存,而且也为后续的历史建筑改造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从而有助于历史建筑改造工程的发展。
1.工程概况
某市一老楼处于市区位置,这栋老楼建设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目前,该栋老楼在该市属于三等历史保护建筑。该建筑总共设有5层,建筑的整体占地面积达到了11032㎡,其属于混合结构建筑,其结构内部的构成元素主要为砖墙、钢柱、梁木等。建筑的部分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出现破损的现象,而且整体结构也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依据相关的改造和重建原则,需要对老楼进行改造。而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老楼的原有风貌进行有效的保存,保证外墙的整体性,同时对外墙进行加固处理,对外墙形象进行有效的修复处理,使得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可以得到完整的保存。另外,在对建筑的内部进行改造的时候,需要对内部进行有效的置换,在老楼的附近位置,扩建了一个与老楼的整体风格样式较为一致的新楼,该新楼总共有6层,地下一层,地上5层,新楼与老楼交相呼应,并将两者的底部空间进行打通,以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
这一工程项目属于综合改造开发项目,建筑所处的地域较为理想,四面交通发达,接近文物古迹,附近设有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设置有密集的建筑群,对该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改造,可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历史建筑改扩建的技术难点
由于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已经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不正常升高。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就需要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以节省土地资源。然而,在对历史建筑进行改建和扩建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对建筑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以及对建筑进行装饰修缮的过程中。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扩建的时候,要紧挨着老工程,不能够将新工程独立出来。在对原有建筑和扩建建筑进行连接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得历史建筑的改造效果得到体现。历史建筑的改扩建在技术的要求上相对较高,而在改扩建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以下几种技术难点:
2.1 历史建筑薄弱,不易改造
历史建筑所建设的年代并不相同,有的历史建筑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少的也有一百年的历史。在当时,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施工技术都还不够全面,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建筑的质量都无法保障,建筑本身的抗震性就不强,而在长时间的应用中,其因为各种外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本就较为脆弱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变得更加的脆弱,从而使其并不容易进行改造,这在目前的历史建筑改造中,是一个较为困扰的难题。
2.2 保留原有结构难度大
对于历史建筑改造的要求是保存下原有的风貌,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对于那些要永久保留的结构的保护要求比较高,在原来的建筑内部进行改造和修缮,密切控制施工过程,注意一切可能对保留原有结构的不利因素。保留原有結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与重新设计建造不同,改扩建的主体结构不能变化,只能进行局部改造。
2.3 基坑易变形
历史建筑扩建时应当注意,基坑紧邻原有建筑,基坑开挖面积大,不易控制其形状和深度,尽量减少对保护建筑的不利影响。
2.4 周围环境的影响
历史保护建筑都在一定的建筑区内,所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单位多,场地小。施工条件简陋,工期短,困难重重。要保障施工质量,缩短工期是历史建筑改扩建施工中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3.施工技术的关键所在和控制措施
3.1 施工的总体规划
历史扩建工程普遍都是施工场地小、总工期时间紧。为了能有效力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更多的保留建筑原有的风貌,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及塔接技术,将历史保护工作与工程施工相结合,保证有序进行。
3.2 锚杆静压桩抗侧移特性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
保护历史建筑的沉降要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加固。这种方式占地场地小,能较好的适应老楼的改造施工。经多次实践发现采用锚杆静压桩可以减小压桩挤土效应,还能节约费用。因为每节桩都用焊接连接,桩节处较为薄弱。组合式锚杆较混凝土桩的效应小,压桩挤土情况普遍存在。扩建与旧有建筑的巩固同时施工,不论是搅拌桩施工还是地下连续墙开槽,都可能会引起锚杆的变形。因此,针对旧建筑进行施工的同时,扩建进行维护土体加固施工。再根据场地特点对两者的施工顺序进行改变,把旧楼的锚杆和水泥搅拌区分开。
历史建筑的内部打桩面积都较大,分布密集,可以对锚杆桩施工工艺进行改良。按照先外围后改造内部,先改两头后改中间的顺序,减小挤土累加。在同一基础梁上必须控制好压桩间的距离,相邻的桩采取间隔跳打工艺。
3.3 扩建工程双向同步
老楼与历史建筑特别近,这种地方场地非常小,施工方面影响的比较大,如果进行施工的话,将会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想要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就只能采取逆作法这一个办法,但利用逆作法,它的基坑太大,便会产生旁边老楼的地基下沉,如果把新建楼层双向利用起来就可以之间相互影响,还可以缩短工期。
基坑开挖是按照时空效应来结合的,它不断地推动了探测技术的发展,并且还可以做到分层块,还可以分成分,这一个紧密结合的发展态势。在遇到混凝土垫层,或者局部加深地基,从而未生产生活供指导,这个过程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在整个路基的发展之中开挖的那一层应当和下一层顶板后才能成功,在扩建工程里,他应该双向同步进行施工才可以,用作基坑承受的超负载就是为了保证基坑的形状和要求,为保证基坑的安全性,同时还要满足社会的发展,要从设计上对上下结构的合理安排做铺垫,在施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严格控制,最初在地下施工的过程中它的进度,已超额度完成,并且都会有变形的控制性需求。
4.结语
历史保护建筑在扩建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它的文化性。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去保护,来保持它的完整性,让其作为我们国家或者我们这个地区历史文明的象征,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使我国社会的建筑更加完善。保护人文主义资源,尊重历史文化,这需要党和国家的英明带领,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杰.历史建筑的结构加固与改造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3(07).
[2] 张振.老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的理性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1).
[3] 刘美霞,武洁青.对既有建筑改造效益分享模式的建议[J].住宅产业.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