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做好早期的家庭教育,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也少,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有的家长宁可自己吃苦,也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物质上给予丰厚的满足,生活上包办代劳。疼爱孩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凡事皆有度,过于疼爱会变成溺爱,爱就成了害。
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门艺术。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容易让孩子变得贪得无厌,滋生依赖和索取的心理;为孩子代劳,不但剥夺孩子的发展权和参与权,而且禁锢他们的大脑和手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幼教工作中的经验和家长探讨。
一、不要包办满足孩子
1.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包办满足孩子就是父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从而使孩子变得贪婪,缺乏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父母应给孩子更高层次的爱。自理,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动手体验,如自己起床、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着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器官,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育。家长要多给孩子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为父母洗个苹果,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洗衣服、扫地时帮着拿拿肥皂、簸箕之类的东西,从而使孩子在劳动中体验乐趣、感受责任。
2.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
由于家长的娇惯,孩子的物欲越来越强。因为一般父母都唯恐孩子比不上别人,所以一听到“别人有,我没有”这类话,几乎不加思考就满足孩子所求,如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不要使孩子错觉,误认为哭闹有效,设法利用孩子易于转移注意力的特点,寻找周围新事物吸引他、转移他的视线,带到新环境,使其消极情绪慢慢消失。溺爱是一种剥夺,剥夺孩子发展权和参与权,使孩子大脑和手脚被禁锢,慢慢丧失应有的功能,愿父母让孩子承担应负的责任,履行应有的义务,为孩子创造民主、宽容、快乐的家庭环境。
二、教会孩子独立
1.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失败了,没关系”,“你能行,再来一次”,家长要经常用这样的话给孩子鼓劲加油,不要怕孩子受挫折,没有挫折的成长一旦受到挫折是经不住考做的。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来可以使孩子从家务劳动中体验到责任感、自信和独立性,二来使孩子变得聪明,“手是脑的老师”、“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让孩子动手操作促进智力的发展。
2.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独立空间,让孩子在他的生活范围内自理。可以给孩子在家里设置单独的区域,让孩子在区域内学习东西的摆放、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等。活动全由孩子自己做主,给他一种小主人的感觉,使孩子在自信中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要怕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茁壮成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穿衣、起床、刷牙、整理书包课本等,让孩子从小锻炼,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智慧。发展能力,创造自我,是家长培养孩子动手自理能力必做的。
三、学会与孩子沟通
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关怀、友谊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亲情的温暖比严格的管教更重要。家长要认同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事例支持自己的看法,坦诚地分析双方意见,不压制孩子的思想,赢得孩子的尊重。如当孩子诉说和别人打架时,家长不要过早跳出来理论,等孩子把全部事情说完,边听边说“我知道很伤你的感情”这样表示理解的话,以鼓励他把事情叙述完。在谈话中启发孩子练习情感移位的角色,诱导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通过深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感觉,更愿意与人交流,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基础。
四、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环境的创造是家长必做的。知识经验的缺乏会造成孩子危险事故的发生,应做好防范工作,让孩子说出家庭住址和电话,在游戏活动中保护自己,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吃陌生人送的食物,过马路要看红灯停绿灯行,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等。在不会玩活动、不会操作时不能发脾气,应主动请求别人帮忙或指导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温床。
总之,当父母的对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做到科学地爱孩子,让孩子在关爱下茁壮成长。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也少,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有的家长宁可自己吃苦,也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物质上给予丰厚的满足,生活上包办代劳。疼爱孩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凡事皆有度,过于疼爱会变成溺爱,爱就成了害。
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门艺术。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容易让孩子变得贪得无厌,滋生依赖和索取的心理;为孩子代劳,不但剥夺孩子的发展权和参与权,而且禁锢他们的大脑和手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幼教工作中的经验和家长探讨。
一、不要包办满足孩子
1.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包办满足孩子就是父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从而使孩子变得贪婪,缺乏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父母应给孩子更高层次的爱。自理,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动手体验,如自己起床、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着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器官,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育。家长要多给孩子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为父母洗个苹果,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洗衣服、扫地时帮着拿拿肥皂、簸箕之类的东西,从而使孩子在劳动中体验乐趣、感受责任。
2.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
由于家长的娇惯,孩子的物欲越来越强。因为一般父母都唯恐孩子比不上别人,所以一听到“别人有,我没有”这类话,几乎不加思考就满足孩子所求,如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不要使孩子错觉,误认为哭闹有效,设法利用孩子易于转移注意力的特点,寻找周围新事物吸引他、转移他的视线,带到新环境,使其消极情绪慢慢消失。溺爱是一种剥夺,剥夺孩子发展权和参与权,使孩子大脑和手脚被禁锢,慢慢丧失应有的功能,愿父母让孩子承担应负的责任,履行应有的义务,为孩子创造民主、宽容、快乐的家庭环境。
二、教会孩子独立
1.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失败了,没关系”,“你能行,再来一次”,家长要经常用这样的话给孩子鼓劲加油,不要怕孩子受挫折,没有挫折的成长一旦受到挫折是经不住考做的。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来可以使孩子从家务劳动中体验到责任感、自信和独立性,二来使孩子变得聪明,“手是脑的老师”、“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让孩子动手操作促进智力的发展。
2.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独立空间,让孩子在他的生活范围内自理。可以给孩子在家里设置单独的区域,让孩子在区域内学习东西的摆放、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等。活动全由孩子自己做主,给他一种小主人的感觉,使孩子在自信中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要怕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茁壮成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穿衣、起床、刷牙、整理书包课本等,让孩子从小锻炼,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智慧。发展能力,创造自我,是家长培养孩子动手自理能力必做的。
三、学会与孩子沟通
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关怀、友谊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亲情的温暖比严格的管教更重要。家长要认同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事例支持自己的看法,坦诚地分析双方意见,不压制孩子的思想,赢得孩子的尊重。如当孩子诉说和别人打架时,家长不要过早跳出来理论,等孩子把全部事情说完,边听边说“我知道很伤你的感情”这样表示理解的话,以鼓励他把事情叙述完。在谈话中启发孩子练习情感移位的角色,诱导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通过深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感觉,更愿意与人交流,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基础。
四、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环境的创造是家长必做的。知识经验的缺乏会造成孩子危险事故的发生,应做好防范工作,让孩子说出家庭住址和电话,在游戏活动中保护自己,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吃陌生人送的食物,过马路要看红灯停绿灯行,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等。在不会玩活动、不会操作时不能发脾气,应主动请求别人帮忙或指导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温床。
总之,当父母的对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做到科学地爱孩子,让孩子在关爱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