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雨天不打伞?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崎骏说过這样一段话:“你在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问你有没有带伞,但想想还是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却无能为力……”
  伞对于东方人来说,是一种极具生活场景感的用具,家里是少不了的。但经常听到有人说,英国人雨天是不打伞的,如果你到了英国,雨天打伞的,大都是中国人。我虽然没在英国生活过,但从新闻、影视作品以及谷歌全景地图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的。只要有人说到英国,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英国绅士的形象,他们往往西装笔挺,头上戴着礼帽,手中拿着一把黑雨伞。在新闻中,也经常看到查尔斯王子、英国女王打伞的画面。有时在央视电视直播的画面中,伦敦雨天的街头打伞的行人也十分多见。
  有位曾在英国伦敦留学过的朋友说,很多人认为英国人雨天不打伞,其实是与国内相比较而言的。在国内,雨天使用伞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生活必需。如果碰上雨天,大家就会马上去躲雨,如果有人在街头不紧不慢地走着,就会联想此人精神上是否有问题。而英国是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多雨,每年进入春天,雨就开始连绵不断。到了夏天,雨水更多,英国的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是间歇性阵雨,就像夏天的风一样,一会儿有,一会儿又无影无踪。生活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英国人不打伞的概率自然要比中国人大得多。
  这位在英国生活过的朋友还说,他在英国温莎堡的一家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的那些英国同事大都带着伞具来上班,即便晴天也带着伞,雨来就撑起,雨过就收起。而且英国的伞具质量非常好,价格不菲,一把好伞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



  英国的伞具品牌一直有耳闻,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富尔顿”,在网上也可以购买到。它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因为主打的是王室和身份这些概念,人们会因为有一把英国伞而骄傲。除了这个被中国人熟知的品牌,英国其实还有许多伞具品牌,如果这是一个雨天不打伞的民族,自然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工厂生产雨伞。
  “英国人雨天不打伞”的传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每一种生活习俗的背后其实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正是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才使得这个世界那么丰富多彩。
  伞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而英国直到18世纪才传入。几百年过去,这个传说中不打伞的民族,反倒在制伞上别具一格,形成了“英国伞”的独特高档品牌。中国具有悠久的伞文化,伞不仅是中国人的生活用具,往往还带有诗意和浪漫的色彩,有非常大的文化创意空间,但高端国际化的雨伞品牌却鲜见,这真值得我们反思。
其他文献
爱恨交织的一家三代  《相爱相亲》于2017年11月3日上映,讲述了姥姥、母亲、女儿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人的爱情故事。一家三代有矛盾,也有牵挂,可谓爱恨交织。  影片是以“恨”开场的,岳慧英的母亲去世,她想将父亲的坟迁到城里与母亲合葬,当她带着女儿薇薇去看在老家为父亲守坟的岳曾氏时,却引发了一场“迁坟”的争执。回程的路上,薇薇埋怨母亲多事,又引发了母女之间的口舌冲突,三代人之间矛盾重重。  岳慧英正
期刊
高起点应配高姿态  王菲与窦唯基因中的歌唱天赋与音乐品位在女儿窦靖童身上得到了完美延续,她生来就已经位于华语乐坛的顶端,无论是先天的嗓音与乐感,还是后天的技巧和资源,窦靖童统统不缺。她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音乐风格。  重温窦靖童的第一张专辑《Stone Cafe》,安静、封闭、内敛,明显有商业包装的气息。虽然整张专辑的词曲都由她包办,但是在大多数歌迷看来,依然缺少好音乐该有的独特风格和声音态度。甚
期刊
古人有诗云:“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可见,古人对睡眠非常重视,将其视作养生之道。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也极其讲究“睡”,他还将睡眠上升到艺术和道德层面,在《生活的艺术》书中,首篇就提到了《安卧眠床》,说“凡是和我同意深信安睡眠床是人生最大乐事之一的人都是诚实人,而不信者都是谎言人”。于我而言,睡得好远胜于吃得好,而一天之中,最快乐、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午休
期刊
李武望曾任湖南卫视《味·道》的总导演、制片人,该节目被称为“最唯美的饮食节目”。2015年他辞职创立“知了青年”,先后推出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用90后喜欢的“网感”和“时尚”颠覆传统纪录片的玩法,成就了“了不起”的系列爆款微纪录片。  用最“网感”的思维打造《了不起的艺人》  李武望是湖南郴州人,今年34岁。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湖南广电,从节目组跑龙套的一直做到总导演、制片人。 
期刊
因为爸妈计划春节回国,所以,一般只在感恩节和春节去美国探望父母的詹纳,几年中难得一次在纽约过元旦。百年来最低的元旦气温导致父母收养的流浪小狗“妹妹”感冒转肺炎,病情严重要在家卧床休养,因此詹纳全家都没有外出。  全家人围桌晚餐时,难免聊起美国各种时事新闻,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号称世纪税改的特朗普减税法案。  爸爸问:“纳纳,新的税改方案之后,我和你妈每年少缴几百美元的税。你也应该是受益者吧?”  
期刊
午后闲适,我看了一期重播的综艺类节目《朗读者》,被台湾知名演员金士杰喜谈自己六旬得子的那一幕所吸引。当主持人董卿将“生命里最重要的是哪一天”这一问题抛给他的时候,已过花甲之年的金士杰先用极为温情的口吻描述了两个孩子出生的情景,之后坦然地告诉董卿:“我年轻的时候抗拒结婚,认为这个世界不够好,有太多的不公不义不干不净,我不想带一个生命来这里,怕有一天离开的时候对不起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是
期刊
她的身份非常有趣,曾是留洋博士、大学副教授、外交官太太,多次担任国际项目的负责人,正式落脚的地点却是北京“城中村”皮村;她的行为十分有意思,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新女工生活,收集最真实的第一手女工故事,她两次应聘进工厂打工,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员;她的名字很有味,叫吕途,然而人们却叫她“林姐”。是的,吕途是她的笔名。“吕”来自她母亲的姓氏,“途”则意味着总是在路上。她的生活轨迹也的确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样,不仅
期刊
有一天,爱情写成了省略号,才最深婉动人。  青春年少时,两个人上中学,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回来路上下起了霏霏小雨。两个人在一处屋檐下避雨,算是初見。  然后,上大学,隔好几座城市。他每周去看她,坐6个小时的火车,窗外田畴换丘陵,乡村换城市。她在铁轨的尽头等他。几年下来,积攒了一堆的火车票,同样的起点和终点。以为一辈子会在一起,毫无悬念,像火车直达。多年之后,他握住的只是一堆陈年的火车票,她已嫁作他
期刊
表弟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在二叔的小工厂里帮忙。其实,二叔的小工厂不缺人,只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才让他来的。表弟的工作倒是很轻松,没有重活,不需要坐班,有事就去跑两趟,一个月也干不了多少工作。可他一个月工资也只有两千,还不够他吃喝,纯粹“月光族”,有时还得回家“啃老”。  大家都劝表弟,趁着年轻,又有文凭,找份像样的工作,干出个名堂来,也不枉上了这么多年学。他在二叔的工厂里,干的是没有
期刊
建筑师曾仁臻“不务正业”,爱画方寸小画。他画的,不是建筑设计图,他画山水、画园林、画居游其中的古装白袍小人儿。在画中,山月可摘,草叶为屋。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摹画出胜似桃花源的居游生活,唤醒盘踞在人们心中的山水诗意。看过他画的人,都有想要走进画里住下来的冲动。  爱画画的建筑师  曾仁臻1982年出生于湖南永州,就是柳宗元《永州八记》里那个永州,一个紧邻岭南的小地方。中学时他就十分喜欢画画,没有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