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红玫瑰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清理外公的房子。他前一天去世了,妈妈想要对这栋破败不堪的房子来一次大扫除。房子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地板也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这样做不好吧。”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说。
  “没什么不好的。”妈妈大步流星地从我旁边走过去,手里拎着两个装满清洁工具的塑料桶。
  “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我走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们围坐在外公一碰就吱呀作响的木桌边,不耐烦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抱怨。在他眼里,战争过后,道德败坏,女人放荡,偷情泛滥,整个社会简直就是一个污秽堕落的泥沼。但因为外婆,我们从不跟他计较。
  外公慷慨陈词的时候,妈妈总会溜出房间,去看外婆的玫瑰。在整个平淡无奇的农场,外婆的花园独居一隅,那些香甜馥郁的深红色玫瑰构成了农场唯一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才不会关心这个呢,”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一直都没关心过。当然了,我们不该说死者的坏话。”说完,她迅速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外公是一个牧民,养着一群羊。外婆在战时与一名军人私奔后,外公独自养大了三个孩子。那时候,妈妈10岁,舅舅瓦尔13岁,小姨西尔维娅只有6岁。
  外婆的离去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劳力的丧失。为了缓解压力,外公把瓦尔与邻居的儿子丹尼斯做了交换,据说这样他们可以迫使男孩子们干更多的活。
  丹尼斯住在屋外的小棚子里。那里冬冷夏热,非常难熬。六个月之后,他离家出走,并谎报年龄参了军。
  受到丹尼斯成功出逃的鼓励,瓦尔也试图一走了之,结果不幸被抓,被外公打了个半死。
  外婆的离去给了妈妈当头一棒,她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她要打扫房子、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西尔维娅。不过刚一成年,姐妹俩就从家里搬了出去。
  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
  我负责收拾厨房。外公活到了90岁,在那么多个10年里,除了麦特斯厨灶换了新的之外,厨房的样子竟然一点都没有变。我拉开橱柜的抽屉,里面乱七八糟塞满了旧信封、生锈的图钉、断了的橡皮筋、褪色的羊羔奶嘴等物品。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扔進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一晃就叮当作响。盒盖上写着三个名字:梅、伊夫琳和西尔维娅。是外婆、妈妈和小姨的名字。外婆的名字上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多年没人动过的盒盖早就锈住了,怎么都打不开。
  “你知道这盒里装着什么吗?”我问妈妈。
  “子弹。”妈妈说着,伸手拿过烟丝盒。
  我瞬间失去了兴趣。刚才在那些覆满灰尘的抽屉里我早就见过散落的弹药了,再发现几颗子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这些子弹是给我们准备的,每个人一颗。”她喁喁私语。
  “你说什么?”
  “战争期间,你外公在家里挂了一幅地图,随时关注着盟军和敌军之间的战况。”她指了指墙壁,“当日本军队离澳大利亚越来越近时,他把几颗子弹放进了烟丝盒,并告诉瓦尔,要是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农场,他就把这几颗子弹分别喂给妈妈、西尔维娅和我。”
  “他想枪杀你们?”
  “他认为那样做比让我们被敌人抓走要好。”
  “幸亏他没失去理智,这些子弹还在。”
  妈妈盯着我。难道我说错了?
  “他一直想让我们相信是你外婆背叛了我们,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她抛弃了我们。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我们只是怕他,所以什么都不敢说。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尽心照料着妈妈的玫瑰。我们也只能做那么多了。”
  “妈妈?”
  “把盒子打开。”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把盒盖撬开。
  “为什么只有两颗子弹?”我不解地问。
  妈妈没有答话。她看向窗外,怔怔地盯着外婆种下的那些血红色的玫瑰。
其他文献
在阿波罗神殿太阳从建筑的中央冉冉升起  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每逢晴好的夜晚,我都喜欢和祖父到雅典的菲洛帕玻斯山上漫步。到达147米的山顶,可以举目平视帕台农(Parthenon)神殿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问祖父:  “为什么从这儿看到的星光是如此璀璨?”  “古希腊人聪明睿智,他们知道在哪儿建造神殿,”对于我声音中流露出的兴奋之情,祖父神色淡定地回答,“这些地方蕴藏的奥秘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正在给车子加油,这时,一辆深蓝色的克莱斯勒300闯入了加油站。司机没有开向加油机,而是在我旁边停了下来,降下车窗。  “不知道可不可以请你帮个忙?”他问道。他说话带着意大利口音,皮肤晒得黝黑,脸上有麻子,长着乌油油的胡须和一头黑发。他穿得很体面,打着丝绸领带。  “可以。”我边说边瞥了一眼加油机,我可不想超出80美元。我已经给柜台里的服务员付过四张20美元了。我平时不爱使用信用卡,但是没有信用卡
现实世界里的病毒和好莱坞电影里的病毒不一样。现实中,病毒带来糟糕的病症,而电影里,病毒制造脾气暴躁的突变物种、僵尸和吸血鬼。勤洗手和居家隔离可以控制现实世界里的病毒,可在电影里,不经历枪战、爆破甚至核武器,是控制不了病毒的。现实世界里的病毒有些无趣,电影里的病毒却有些刺激。让我们洗好手,各就各位,放轻松,一起回顾电影里的专家们是如何对付病毒的。最后一个人The Omega Man  查尔顿 · 赫
维姬·辛顿的家离她工作的地方不远,走短短的一段路就到了。实际上,在维姬居住的那条乡间大道旁,她的家和她的上班处是仅有的两处地址,也是仅有的两座建筑。维姬每天都要从她办公室后面树林里的一条林荫小道出发,步行四分之一英里(约四百米。——译注),最后出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她家房子后面的长条状草坪旁边了。这条小道和那条乡间道路基本平行。此刻,维姬的手里拿着公文包,肩上挎着手提包和大手提袋,站在小道上。因为早些
记得我少年时,外婆家的后院有一棵蜡梅树。蜡梅树是大舅栽种的,他爱养花,蔷薇、大丽菊、美人蕉、君子兰……实在是多。那时的我一去外婆家,就爱去那些花边草边转悠。但对于蜡梅,我心里哂笑大舅的审美。蜡梅树看起来实在是貌不惊人,完全不像能演绎一段传奇的角色。  外婆家的后院,春天里,桃花、杏花闹哄哄地开着,气场逼人,狗都安静得不嚷了。我那时常常仰面在树下,等花瓣落到我脸上来,而蜡梅树呢,只是在长叶子,叶子俗
6年前我有机会去南极,一个不看企鹅都难的地方。  出发前有个小朋友求我:“给我带个企鹅蛋回来吧!”“不行!根据《南极条约》,除了拍下的照片,我们不能带走那儿的任何东西。”“那就代我抱抱企鹅吧!”小朋友失望道。“也不行!人类必须同企鹅和所有当地动物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  《南极条约》的宗旨就是保护南极,当然也包括世世代代生活在那儿的1亿多只企鹅。我们在南极一个星期登岸13次,每次上下船都要仔细清洗
罗马的魔力激发了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但这座城市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济慈和雪莱的联系也许最为著名。这三位诗人都曾生活在这座“永恒之城”(济慈死于这里),他们的作品继而吸引着大量渴望亲自发现这座城市魔力的游客。那么,为什么罗马对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以及各类文学大家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就济慈而言,答案很简单:好天气。1820年,这位体弱多病的诗人来到罗马,因为医生告诉他,伦敦的寒冷天气可能会导致他
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英雄人物形象希刺克厉夫(劳伦斯·奥利弗饰演)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若有所思、桀骜不驯、饱受折磨——这样的英雄谁能不爱?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希刺克厉夫是拜伦式粗犷魅力的化身,惊天地泣鬼神。他并不仅仅是老套刻板的浪漫化身,他是一个行走的幻想中的拯救者,是那个在成人之路上屡受轻视、频遭拒绝的孩子,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好女人的爱情,以抚慰他躁动不安的灵魂。他总是被人误解——他深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家美术馆将其藏品中的精品运送到威尔士的一处板岩矿山中……  1940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郑重宣布:“可以把它们藏到洞穴和地窖里,但是不能离开英伦三岛,哪怕是一幅画都不行。”他决心保护国家美术馆的藏品免受纳粹的炮火攻击,但是这些镇馆瑰宝仍需保存在英国国内。  或者说也可以将这些稀世珍宝藏匿于国内的地面之下?当时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正是采取了这种做法,将展品藏在北威尔士马诺
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阿尔西德餐馆,晚餐高峰期  这位臭名昭著的美食评论家不可一世地仰着头,大摇大摆地穿过华丽的大堂,走进了阿尔西德餐馆。他硕大的鼻子高高挺起,指挥着干瘪的身躯四处游走,举手投足间让人觉得他才是这里的主人。而在某种程度上说,也的确如此。如果他的笔杆一摇,评价稍有偏颇,这里原本蒸蒸日上的生意就可能会一落千丈,甚至还会坠入破产的深渊。想到这些,他浑身上下不禁为之振奋。最激动人心的事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