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根植于“传统”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笔者参加了几所学校的新课程展示活动,由于是面向省内外开放,所以每所学校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展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充分展示了新课程实施以来,各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笔者通过与师生的交流,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发现在这些“繁荣”现象的背后仍然隐藏着不少“危机”。
  
  创“特色活动”,丢了“传统课堂教学”
  
  观摩的几所学校都无一例外地将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等学校的体育特色活动作为新课程展示的重点,场面壮观、宏大,将学校的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体育活动历来是学校展示的一个“窗口”,从原来的广播操到现在的大课间活动,每当有领导检查或同行交流学习时,我们都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演练。这在我与观摩学校师生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印证,有的学校占用大量的时间(包括体育课时间)进行突击训练;有的学校则不惜重金外聘教练和购买器材。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平淡无味,在所观摩的体育课中,很少发现亮点,有的教师甚至连基本的课堂常规和教学规范都不遵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当前人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心理是分不开的。大课间、校本课程等活动以其新颖的形式、壮观的场面可给人们以视觉的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体育课教学要“出彩”,仅仅依靠突击训练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节“出彩”的课,需要经历“设想——反思——改进——提高——再反思——再改进——再提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凝聚了教师个体及整个教研组的大量心血和智慧,即使这样,课堂教学还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变数,没有那些“短、平、快”的特色活动效果明显。这就最终导致了教师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特色活动的开发、组织、训练上来,而上体育课则是敷衍了事,原则是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行。
  其实,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知识、方法的主渠道。只有认真抓好体育课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而特色活动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其目的是增加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途径和兴趣。那种当前普遍存在的“重视大课间、校本课程等特色活动开发,忽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的现象,是一种“本末倒置”现象,应该引起每一个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功利性很强的今天,我们应该多一些淡定,少一些浮躁,将主要精力“拉回”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身体素质、动作技能真正得到提高了,才能有能力、有精力进行创新、改进。
  
  创“特色教学内容”,丢了“传统教学内容”
  
  笔者发现,在观摩的十几节体育课中,没有一节课是以体操类教材为教学内容的,只有1节是田径类教材——障碍跑。反思自己的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高中选项教学中没有了体操项目模块,即使是作为必修项目的田径,在18课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运动技能。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选择游戏、球类和一些特色项目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目的是让教师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唯学生的兴趣是从。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以及塑造健全的体魄,需要多种教学内容、练习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并不是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就选什么,而是在学习目标的统领下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活动项目。田径、体操、武术等传统教学内容是建立在一定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的运动技能世代传承,系统而有科学性,特别是它们的内在乐趣和锻炼价值都很高。而造成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内容缺失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传统教材教学方法趣味性的研究。因此,只要我们加强教法的研究,并且在继承传统教学内容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就能教活、教新传统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实践中追求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组合,而不是从开发特色内容的面和量上做文章。否则对学生特长的培养没有多大作用,学生的锻炼习惯得不到养成。
其他文献
采用微宇宙试验方法,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研究了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黄棕壤中菲和芘的残留和形态。结果表明,老化60 d后土壤中菲和芘的残留含量明显减少;不施
土壤腐殖质颗粒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中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的发生。而胡敏酸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成物质,本文利用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NO3)2和Cu(NO3)2溶液中胡敏酸胶体颗粒的凝聚过程和形成凝聚体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a2+和Cu2+在带电胶体表面的吸附方式不同而对胡敏酸胶体的凝聚的影响表现出很大差异。(1)散射光强的稳定与否可以反映体系
《土壤学报》2011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已于近期结束。经本刊编委推荐和评选,共评出优秀论文奖11篇、优秀论文提名奖6篇,涵盖土壤地理与土壤信息、土壤物理与土壤侵蚀、土壤化
土壤酶来自土壤微生物、植物及动物活体或残体,是土壤生化过程的产物,在催化土壤中有机残留物的分解以及促进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土壤酶与土壤中几种重要的营养元素(氮、磷、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实施者,对教师的评价考核,直接指导教师的工作方向,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决定教师实施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说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教师评价改革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是影响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效或取得多大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追寻科学合理的教师评
土壤结构是土壤水、气等贮存和运输的场所[1]。定量获取土壤内部结构信息,是认识土壤水、气运动规律,进而准确模拟和预测土壤中各种物理过程的前提[2]。然而由于土壤组成物质的复杂性以及土壤结构的易破碎性,直接研究土壤结构非常困难。利用传统的土壤微形态方法虽然可以得到二维土壤结构信息,但试验周期长且对样品有破坏性[3]。近年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以
为了研究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林后土壤在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盐渍化状态,本文通过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林后沿线土壤盐分分布状况的监测,结合防护林建林前土壤盐分状况普查
利用CuO氧化方法分析了苏州绰墩山埋藏古水稻土中木质素分解酚酸产物及特征,以此了解长期利用条件下水稻土中木质素的来源、保存及变化。通过比较相邻埋藏土壤剖面植稻和非植稻层次中木质素源的酚酸化合物特征,探讨水稻种植对土壤木质素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藏古水稻土中木质素源的总酚酸含量在0.004~0.035 mg kg-1之间,显著低于现代水稻土(0.27~0.34 mg kg-1),而在埋藏土壤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O3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了连续3年大气O3浓度升高(较周围大气高50%)对稻田表层(0~20 cm)土壤团聚体、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O3浓度升高显著增加耕层土壤0.25~0.053 mm团聚体23.5%和降低<0.053 mm团聚体24.6%。O3污染具有增大0~1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