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自主阅读途径有四:一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二是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三是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四是开展阅读评价,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总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自主阅读的策略,不断提高阅读技能。
【关键词】 自主阅读 途径 策略 文本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语文阅读的乐趣。
一、调动内在的阅读动机,激发主动阅读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正确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学生阅读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动机的激励下产生行动并指向一定的目标。自主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例如,在要求学生阅读《狼》这篇课文时,我根据本文的内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屠夫傍晚卖完肉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两只凶恶的狼。屠夫为了甩掉两只狼的跟踪,就把担中的骨头丢给了狼,前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可是后面那只狼又追了上来。屠夫再把骨头丢给那只狼,后面那只狼停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了。不久,屠夫担中的骨头已经全部丢完了,可是两只狼还是紧追不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屠夫的命运结局?”这个导语,通过讲述一个令人担心的故事,造成悬念,唤起了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收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二、架设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为自主阅读创造条件
文本是作者生活经历和生命活动的结晶,阅读文本时,读者的知识和人生体验也都要向读物的聚光点奔涌,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沟通的渠道,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历走向作者的生活经历,以便达到真正的自主阅读。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我首先介绍了作者都德的身份、作品背景、作品影响,学生听后顿感惊奇,这就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分别架设了作者成长、作家情感、文章语言、结构、内容的“桥梁”,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三、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深入理解体验文本的代码信息
1.定向阅读。这里所说的定向性阅读,是指指向性很强的对文本的解读。例如文章的情感,一般都有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感情在波澜中也有层层推进的轨迹。所以,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时候,我总是让学生不妨看看作者第一层表达了什么,第二层又表达了什么,第三层,它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样,由情感的推进,我们便不难找到文章结构的主脉了。在这种不断推进的阅读及阅读体验中,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生、出入意料,等等,都会一一显露;然后再将这种阅读过程进行梳理、思索和比较三次阅读的不同体会,以及三次阅读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差异,就会感到这些巨大的差异,其实就是作品的特质不断流露的呈现,从而产生共鸣,获得阅读审美享受。
2.预测阅读。从接触题目起就要联想,就要猜测。阅读过程就成了猜测、验证的过程。猜对了,验证速度自然很快;猜错了,及时按作者的意图调整思路,速度也比被动接受快。由于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处于一种“对话”状态,读者对作者的意图不但要清楚,还能加以评议。因此,印象要比被动阅读深刻得多,回读次数自然也少得多。可操作的方法还有:通过读前活动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找出阅读定位;通过标题或关键词启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读完一段后预测作品的其余内容,或在读完作品的大部分后续写结尾等。
3.速度阅读。速度阅读有略读和跳读,后者也叫寻读。略读的目的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我在教学中,具体训练方法有:识别关键词,提高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确定段落的主题句,通过主题句了解篇章的主旨大意。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在略读时不要忽视了作品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插图、索引等。跳读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跳读时,读者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一个具体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读者应能在快速扫描中捕捉到所需的信息内容。无论是略读和跳读,由于速度快,了解信息及时,在学生粗识文本过程显得特别震撼,容易激励学生进入品读的自我要求中。
4.品评阅读。评读品读,评是评论、评议、评价,品是品味、体会、感悟,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读处自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过程。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在评读品读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教师示范评读—个别指导评读—同桌练习评读—学习小组汇报评读一全班展示交流评读—集体欣赏品读”的可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方法。让学生很快接受。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激发,越读越投入,越读越动情,切实在阅读教学中增强了对语文的感悟能力,激活了思维,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积极开展评价,获得阅读的审美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关于阅读评价的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对阅读教学的评价。一是朗读能力评价;二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三是阅读欣赏能力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建议实际是为改善课堂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如何展开正确的评价才能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自我展示阅读感受是较有效的措施。在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在班内展示、交流阅读的结果,让师生分享阅读成果,产生阅读愉悦感和自豪感。这时师生要认真倾听,或赞成或质疑,公平公正地给予恰当的评价。“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李政涛先生曾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投入阅读中,才能体会到自主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上,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自主阅读策略,不断提高阅读技能,使学生终身获得自主阅读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陈月兰.建立自主阅读机制发展独立阅读能力.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2]科南特著.陈友村主译.科南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3]查有梁著.教育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董味甘著.阅读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5]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年第7期
(责编 覃亮生)
【关键词】 自主阅读 途径 策略 文本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语文阅读的乐趣。
一、调动内在的阅读动机,激发主动阅读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正确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学生阅读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动机的激励下产生行动并指向一定的目标。自主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例如,在要求学生阅读《狼》这篇课文时,我根据本文的内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屠夫傍晚卖完肉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两只凶恶的狼。屠夫为了甩掉两只狼的跟踪,就把担中的骨头丢给了狼,前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可是后面那只狼又追了上来。屠夫再把骨头丢给那只狼,后面那只狼停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了。不久,屠夫担中的骨头已经全部丢完了,可是两只狼还是紧追不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屠夫的命运结局?”这个导语,通过讲述一个令人担心的故事,造成悬念,唤起了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收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二、架设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为自主阅读创造条件
文本是作者生活经历和生命活动的结晶,阅读文本时,读者的知识和人生体验也都要向读物的聚光点奔涌,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沟通的渠道,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历走向作者的生活经历,以便达到真正的自主阅读。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我首先介绍了作者都德的身份、作品背景、作品影响,学生听后顿感惊奇,这就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分别架设了作者成长、作家情感、文章语言、结构、内容的“桥梁”,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三、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深入理解体验文本的代码信息
1.定向阅读。这里所说的定向性阅读,是指指向性很强的对文本的解读。例如文章的情感,一般都有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感情在波澜中也有层层推进的轨迹。所以,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时候,我总是让学生不妨看看作者第一层表达了什么,第二层又表达了什么,第三层,它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样,由情感的推进,我们便不难找到文章结构的主脉了。在这种不断推进的阅读及阅读体验中,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生、出入意料,等等,都会一一显露;然后再将这种阅读过程进行梳理、思索和比较三次阅读的不同体会,以及三次阅读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差异,就会感到这些巨大的差异,其实就是作品的特质不断流露的呈现,从而产生共鸣,获得阅读审美享受。
2.预测阅读。从接触题目起就要联想,就要猜测。阅读过程就成了猜测、验证的过程。猜对了,验证速度自然很快;猜错了,及时按作者的意图调整思路,速度也比被动接受快。由于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处于一种“对话”状态,读者对作者的意图不但要清楚,还能加以评议。因此,印象要比被动阅读深刻得多,回读次数自然也少得多。可操作的方法还有:通过读前活动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找出阅读定位;通过标题或关键词启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读完一段后预测作品的其余内容,或在读完作品的大部分后续写结尾等。
3.速度阅读。速度阅读有略读和跳读,后者也叫寻读。略读的目的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我在教学中,具体训练方法有:识别关键词,提高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确定段落的主题句,通过主题句了解篇章的主旨大意。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在略读时不要忽视了作品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插图、索引等。跳读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跳读时,读者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一个具体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读者应能在快速扫描中捕捉到所需的信息内容。无论是略读和跳读,由于速度快,了解信息及时,在学生粗识文本过程显得特别震撼,容易激励学生进入品读的自我要求中。
4.品评阅读。评读品读,评是评论、评议、评价,品是品味、体会、感悟,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读处自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过程。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在评读品读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教师示范评读—个别指导评读—同桌练习评读—学习小组汇报评读一全班展示交流评读—集体欣赏品读”的可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方法。让学生很快接受。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激发,越读越投入,越读越动情,切实在阅读教学中增强了对语文的感悟能力,激活了思维,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积极开展评价,获得阅读的审美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关于阅读评价的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对阅读教学的评价。一是朗读能力评价;二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三是阅读欣赏能力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建议实际是为改善课堂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如何展开正确的评价才能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自我展示阅读感受是较有效的措施。在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在班内展示、交流阅读的结果,让师生分享阅读成果,产生阅读愉悦感和自豪感。这时师生要认真倾听,或赞成或质疑,公平公正地给予恰当的评价。“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李政涛先生曾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投入阅读中,才能体会到自主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上,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自主阅读策略,不断提高阅读技能,使学生终身获得自主阅读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陈月兰.建立自主阅读机制发展独立阅读能力.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2]科南特著.陈友村主译.科南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3]查有梁著.教育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董味甘著.阅读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5]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年第7期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