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热管理需求,本文采用了浸没式相变冷却技术,建立了浸没式相变冷却系统的性能模型,对4种常用电子氟化液进行模拟,以验证这4种工质对浸没式相变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4种电子氟化液中,D-1适用压力范围最广,启动所需要的热流密度值最小,但最大散热能力弱于FC-72和HFE-7100,综合性能较强;2)随着流速的增大,冷却水所能携带的热量最终趋于稳定,不同电子氟化液对管内冷却水压降的影响基本相同;3)提高冷却水进口温度,有利于出口冷却水的能量回收利用,但系统散热效果不佳;
【机 构】
:
浙江省制冷与低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化工研究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6185)资助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热管理需求,本文采用了浸没式相变冷却技术,建立了浸没式相变冷却系统的性能模型,对4种常用电子氟化液进行模拟,以验证这4种工质对浸没式相变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4种电子氟化液中,D-1适用压力范围最广,启动所需要的热流密度值最小,但最大散热能力弱于FC-72和HFE-7100,综合性能较强;2)随着流速的增大,冷却水所能携带的热量最终趋于稳定,不同电子氟化液对管内冷却水压降的影响基本相同;3)提高冷却水进口温度,有利于出口冷却水的能量回收利用,但系统散热效果不佳;
其他文献
卤代烷烃和卤代烯烃等人工合成制冷剂的可燃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研究其燃烧反应机理是可燃性制冷剂燃烧阻抑的基础。本文研究了R1234yf为代表的低碳氟代烯烃燃烧点火延迟、燃烧过程温度、压力、典型基团变化过程,并对比了R32和R1234yf燃烧机理与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R32和R1234yf与烷烃和烯烃燃烧模型吻合,R1234yf点火延迟更高,加成和夺取反应更加复杂;通过反应路径的研究发现,两种可燃性工质中间稳定产物存在较多重合,在R32中仅添加摩尔分数为10%的R1234yf时,当量比为1时的燃烧平衡温度
为研究引射器结构、性能及其内部流动机制对引射系统性能提升的影响,本文设计加工了具有压力测点的不同喷嘴距可视化引射器,并在跨临界CO2引射膨胀制冷实验装置上进行测试,获得了不同喷嘴距下CO2两相引射器的引射系数和压力恢复性能,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主动流喷嘴、混合段和扩压段内的压力分布,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得到了主动流膨胀角度、膨胀长度和相变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喷嘴距会通过膨胀轮廓来影响引射器性能系数:喷嘴距为4 mm时,膨胀长度短,膨胀角度大,压力恢复系数高但引射系数
由于用户使用行为的不同,满足节能设计要求的建筑空调能耗评价缺乏统一衡量标准,从而导致偏差和误判。因此,本文综合考虑了住宅空调设定温度、空调运行天数和日运行小时数三个因素,提出了空调运行度时数指标。结合长江流域地区住宅空调的使用特点,确定各因素取值,并利用聚类分析,将空调使用行为水平分为经济型、舒适型和高耗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典型城市的运行度时数及三类空调行为临界值。此外,根据住宅实际的空调运行度时数接近其所在空调行为类别中对应临界值的程度,提出了相对能耗指标,实现了不同建筑能耗水平的相互对比。以不同地区的两
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送风末端数量多,负荷需求变化大,常用的控制方法虽能满足末端需求,却存在能耗巨大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空调系统送风和冷冻水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以系统能耗为优化目标,使用天牛须搜索-粒子群优化(BAS-PSO)混合算法求解该问题,提高系统节能率,改善了传统PSO的缺陷。同时将该模型用于上海市某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子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结果表明:BAS-PSO与原有控制方案——定送风温度控制相比,最大节能量达252.02 kW,节能率为20%,而现场测试显示,使用该优化控制
针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新风采用冷却除湿方式存在能耗较高、送风温度低、相对湿度大容易产生湿冷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冷源热回收调温型冷却除湿系统方案。通过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确定不同因素,如压缩机频率、预冷器水流量、新风量,对送风状态点的影响情况,研究其变化规律,形成送风状态点控制策略,确认了系统调节能力可满足送风舒适的要求,在标准工况下,送风温度最高可调至25.0℃。与普通除湿系统相比,双冷源热回收调温型冷却除湿系统能效提升幅度最高可达93.6%。
为解决传统热声制冷系统因采用气体谐振管导致整机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气-液耦合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系统结构尺寸,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对三级气-液耦合双作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的声功、压力及体积流幅值等重要参数的沿程分布进行了研究;然后,研究不同级数下系统的声功、热声转换效率等特性参数;最后,对比分析了各级系统的制冷量及COP随压力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93 K、加热温度400 K、制冷温度270 K、平均压力1 MPa下,三级系统COP达到0.7
为了分析新型通水地板耦合空气源热泵辐射供暖系统应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实际供暖效果及运行性能,在天津市某住区管理机构用房中进行了76 d现场测试。测试期内,室内工作区域温度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8.4~21.8℃,地表温度平均值变化范围为22.5~29.1℃;超过90%的LPD 1、LPD 2处于Ⅰ级指标;系统日平均制热量变化范围为1.5~6.9 kW,日平均功率变化范围为0.6~3.2 kW,日平均COP的变化范围为1.43~3.54,日平均耗电量为0.79 kW·h/m 2。当地板表面温度和办公区域温度差值在
针对汽车热泵空调中最常用的传统对称式百叶窗翅片换热器存在的换热不均匀、风阻较高问题,本文提出6种非对称式百叶窗翅片结构。采用STAR-CCM+软件对非对称式百叶窗翅片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应的4种工况下的换热器内部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特性,并计算得出各个翅片的传热因子j和阻力因子f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新型非对称式百叶窗翅片B3组的换热量稍有下降,但对风阻的降低效果显著,在气流进口速度为4.5 m/s时,阻力因子f减小31.9%,且整个翅片的换热更加均匀,在整个翅片上不存在换热明显集中的部位。对新型翅
对于空调器用翅片管换热器,制冷剂在蒸发/冷凝两种工况下的制冷剂侧压降特性差异较大,导致换热器蒸发模式下的最佳分路数远大于冷凝模式下的最佳分路数,而常规翅片管换热器无法实现制冷剂流路与运行工况之间的良好匹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气体旁通蒸发技术对不同负荷下房间空调器性能及AP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热模式下,当系统制热量为2~5 kW时,气体旁通蒸发系统的COP较原型机可提升2.5%~7.2%;制冷模式下,当系统制热量为1.5~4.5 kW时,气体旁通蒸发系统的COP较原型机提升了8.6%~3
采用气体轴承的主动耗气技术可以实现直线压缩机的无油润滑和非接触运行,以保证运行可靠性。为研究多孔质轴承的结构参数和压缩机设计参数对耗气量的影响,本文以R600a为制冷工质,建立多孔质气体轴承模型,利用Fluent对耗气量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基于该模型模拟分析了多孔质材料厚度、间隙气膜厚度、排气压力、压缩机频率和排量占比对气体轴承耗气量和耗气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气体轴承耗气量的仿真结果和实验测量的误差在±15%以内。根据耗气率给出了最佳的设计参数组合,为直线压缩机用多孔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