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堂“卓越”的科学课程的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yuy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上好一堂“卓越”科学教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发挥其应有作用,师生要共同探索新知识。课程改革引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引来了教师探究教学方法的动因,在这改革的过程中,我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探讨,总结了一堂“卓越”的科学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放手、放眼、放口、放心、放笔的“五放”教学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学 卓越 新课程 “ 五放” 教学方法
  有人会问:科学是什么?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明白了这一含义,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有效的并卓越的科学教学课呢?
  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有老师都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科学课程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更是吸引了广大老师的研究兴趣。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探讨,认为科学课教学做到“五放”,便能出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一是放手让学生做。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一理念也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那就是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感知、获得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我在教学《不倒翁与重心》时,我先给学生讲“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重心这一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不倒翁;我在教学《做一个生态瓶》一课时,就完全放手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去做,学生显示出极高的动手兴趣,然后教师对做的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在获得老师的点评后再进行改进,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做与改进的过程中获得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二是放眼让学生看。
  如果说动手做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法,那放眼看便是科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方法。放眼看就是让学生看教师做的演示实验,看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看同伴的学习活动,看别人的探索历程和探索结果。例如在教学《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去看河流是怎样侵蚀大地的,去看大地被风、雨、冰雪、动植物侵蚀的痕迹,去看资料上关于地形地貌的介绍。通过一系列的看,学生明白了地形地貌原来不是固定不便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也搞清楚了是什么引发了它的变化。
  三是放口让学生说。
  學生在做或者看以后,心理已经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感知和体验,也有着非常想表达的愿望,这时,老师放口让学生说,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说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感知是否正确,教师也能得到还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引导的反馈。如在教学《做一个生态瓶》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设想以及为什么这样设想,然后,老师才肯定学生的设想以及展开老师的点评。
  四是放心让学生想。
  科学课程的性质已经决定了“想”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想”是什么?“想”就是动脑子、就是思考,更是动手前的一种酝酿。我在教学《力的均衡》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看过《世界奇妙》吗?上面说:“一个大力士能把砖块打碎。可有个人叫他把鸡蛋捏破,可大力士怎么也捏不破。这是为什么呢?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然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异想天开,明白“想”的价值,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
  五是放笔让学生写。
  科学课程虽然是一门培养科学启蒙的课程,但它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也有共性,那就是强调学生的写,除了要让学生写得美观、整洁外,还要强调写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学生写实验计划、观察计划、制作计划等材料时,并要求学生要写好观察日记。逻辑和严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培养学生写好实验计划、观察计划、制作计划等材料本身就是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
  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其次,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第三,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第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第五,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转化差生也就成为众多家长和教师探讨的课题,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如何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如何用“学会会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他们的学习是本文探索的主要问题,现把我的做法和体会
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 建模 教学  一、建立数学模型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掌握国际语言——英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好英语,掌握英语是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在我国由于没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汉语的方块词和英语拼音文字又毫无借鉴作用,故学生在学完字母后,开始学单词时就碰到了英词单词难记的学习障碍。记忆英语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必经之路。记不住单词就意味着“学好英语”此路不通。如何让学生有效、快捷、长时记忆单词,成了英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摘要:政治教育工作的施者是人,工作对象也是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就是人对人做工作,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以人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要以人性为基础,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实行人性化管理。  关键词:政治 人性 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以人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都必然要
摘要:有效课堂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师生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施,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更具有实际意义,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一直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关鍵词:课堂教学 途径 有效性  课堂就是一个大舞台,课堂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是大舞台的生命“细胞”,每一个生命“细胞”的质量,关系着大舞台的“生命”,更彰显着大舞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