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需要创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从事生物教学多年,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通过对新课程的理解,及对新教材的运用,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要具创造性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要有责任把培养学科素质视为已任,简单机械、平铺直叙地讲解生物知识,无疑将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转变旧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创新意识,才能推动学生的创造行为。过去由于老教材繁、难、偏、旧,结构单一,且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新的教材安排了许多种科学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探究、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理解,从教材内容呈现上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如:通过大量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同时给出了大量的资料,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解读、建议学生收集和查找相关信息资料,教会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 培养创新能力,注重探究教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活动中,先呈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作出假设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制定计划,由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看到的是问题的不同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另外,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如:在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测量的探究活动时,分成两节课,第一节课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仔细思考课本上提供的六道思考题,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多种多样,这时就引导学生分析哪个问题具有探究价值,之后,根据问题,让学生再分小组讨论,作出自己的假设,并根据假设制定实施计划,让各小组确定时间、地点及小组同学间的分工,明确如何取样,采用什么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并设计记录表格。第二节课,让学生根据课下得出结论,每个小组进行表达与交流,把本小组的结果告诉其他组,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增强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大大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既是对课本知识的直观再现,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验课上,有的放矢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同一实验有不同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创造,学生也可参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纪录,通过学生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手脑并用,以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每次上实验课,我最注意实验过程,如:在探究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时,侧重点在教会学生什么是变量,如何选取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在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时,重点培养学生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观察细胞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照组,在测定种子发芽率实验时,培养学生学会抽样检测。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力求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记录,如何写实验报告等实验技能训练。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都有所得,教会学生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书写报告等多种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动脑,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创新能力。
4. 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虽然不能让一个人各方面都具有创新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从而发挥其创新才能。青少年某一方面的特长、才能,往往从兴趣开始,而稳定的兴趣又能使人形成能力。一项科研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这就说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能力,是学校在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在生物教学中,我注意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生物兴趣活动小组,通过有计划的小组活动,保持学生的兴趣,并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市、区的生物知识竞赛,对获奖学生大力表扬,使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总之,要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和学校必须更新观念,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第一,教学过程必须从只重视抽象思维转变为把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形象思维是普遍存在的,两种思维结合,可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内容变得易学好记,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两种思维结合,才能把培养创造性思维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第二,教学模式必须从只重视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利于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却不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却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第三,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兴趣,积极地去实验操作,参与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从事生物教学多年,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通过对新课程的理解,及对新教材的运用,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要具创造性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要有责任把培养学科素质视为已任,简单机械、平铺直叙地讲解生物知识,无疑将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转变旧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创新意识,才能推动学生的创造行为。过去由于老教材繁、难、偏、旧,结构单一,且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新的教材安排了许多种科学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探究、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理解,从教材内容呈现上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如:通过大量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同时给出了大量的资料,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解读、建议学生收集和查找相关信息资料,教会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 培养创新能力,注重探究教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活动中,先呈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作出假设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制定计划,由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看到的是问题的不同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另外,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如:在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测量的探究活动时,分成两节课,第一节课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仔细思考课本上提供的六道思考题,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多种多样,这时就引导学生分析哪个问题具有探究价值,之后,根据问题,让学生再分小组讨论,作出自己的假设,并根据假设制定实施计划,让各小组确定时间、地点及小组同学间的分工,明确如何取样,采用什么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并设计记录表格。第二节课,让学生根据课下得出结论,每个小组进行表达与交流,把本小组的结果告诉其他组,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增强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大大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既是对课本知识的直观再现,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验课上,有的放矢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同一实验有不同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创造,学生也可参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纪录,通过学生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手脑并用,以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每次上实验课,我最注意实验过程,如:在探究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时,侧重点在教会学生什么是变量,如何选取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在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时,重点培养学生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观察细胞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照组,在测定种子发芽率实验时,培养学生学会抽样检测。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力求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记录,如何写实验报告等实验技能训练。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都有所得,教会学生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书写报告等多种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动脑,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创新能力。
4. 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虽然不能让一个人各方面都具有创新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从而发挥其创新才能。青少年某一方面的特长、才能,往往从兴趣开始,而稳定的兴趣又能使人形成能力。一项科研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这就说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能力,是学校在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在生物教学中,我注意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生物兴趣活动小组,通过有计划的小组活动,保持学生的兴趣,并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市、区的生物知识竞赛,对获奖学生大力表扬,使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总之,要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和学校必须更新观念,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第一,教学过程必须从只重视抽象思维转变为把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形象思维是普遍存在的,两种思维结合,可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内容变得易学好记,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两种思维结合,才能把培养创造性思维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第二,教学模式必须从只重视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利于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却不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却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第三,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兴趣,积极地去实验操作,参与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