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起源于民间”说质疑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词学界几乎都在说:“词起源于民间”。但是,不仅各自的论据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且对于这个“民间”的时代界划,历来也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一种所说的“民间”,是指六朝民间小乐府。如王国维说:“诗余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戏曲考原》)又如夏承焘先生说:“词起源于民间小调,六朝民间
其他文献
<正> 寒斋插架有清代吴郡修绠山房悉照宋本重刊《宣和遗事》四卷,卷四大尾有“新镌平话宣和遗事终”一行。相其字体和纸张,当是清代道、咸间刻本。这个修绠山房还刻有《療妬缘》一书,题“苏州修绠山房发兑”,当亦是其时所刻。此本虽称四卷,其实是二卷,其卷一、卷三都有入回诗,而卷二、卷四却没有,这是原书本是二卷的确证。今所
<正> 《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以下简称《译丛》)是专门介绍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成果的译文丛书,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1986年出版第一辑,至今已出版五辑。一至三辑是综合卷,四、五辑分别为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专辑。每辑二十余万字,共发表一百多篇译文和部分近、现代文学论文目录索引。该书的出版引起读者热烈反响,在中日
<正> 中国新时期的散文艺苑,百花争艳,吴泰昌的散文是一朵素淡多姿而别具特色的鲜花。也许因为他在新时期一开始写的一些文苑随笔与通常所理解的“美文”有所不同,并未引起散文界的重视。后来随着他的作品愈写愈多、愈写愈活,随着新时期散文观念的回归和发展,人们发现,吴泰昌写的正是广义散文中的一类,他是一个别具艺术风彩的散文家。作为对吴泰昌散文创作的肯定,他的《艺
<正>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回归,是沿着两条轨迹进展的,一面是向壮阔的、变动的宏观式的生活靠拢,一面是取凡人的、世俗的微观式的生活深入,且这后一种趋势比前者更其强劲。表现凡人凡俗生活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经历了新时期十年之后回归的“凡俗文学”,无论是作品风貌,还是审美品格都得到了某种超越。这类作品,有人称之为“新现实主义”,有人呼之“新写实小说”,它的肇始可以追溯到一九八七年;经过三四年的发展,已
<正> 由许觉民主编的《中国长篇小说辞典》即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该辞典的编纂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主,并组织京津等地的文学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中的小说研究专家、学者、历时五年,精心编撰而成。辞典共收入我国古
<正> 1990年11月8日至12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浙江大学中文系、杭州大学中文系在杭州联合举办了第五届年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10多名代表及部分高校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这屆年会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三十年代文学;二是吴越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现将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及所提交的论文中涉及到的主要学术问题述要如下:
<正> 1990年10月16日至20日,百余近代文学研究工作者齐集济南,举行了鸦片战争与近代文学史的爱国主义暨全国第五届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与山东省社联、山东社科院、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大学、山东师大、青岛大学、曲阜师大、聊城师院等共同发起组织。山东省委对这次会议予大力支持,省委宣传部长苗枫林出席并在致词中充分肯定近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价值和召开这次会议的意义,希望与会学者以马克思主
<正> 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螺旋性发展中,民族化问题一直或显或隐地存在着,并制导着当代文学本身的面貌。问题的提出至少可追溯到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关于文艺大众化和“旧瓶装新酒”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那一时期发动论争的
<正> 明朗与含蓄是诗的两种基本风格,对其它诸多风格起繁衍和主导作用。这两种诗风从来是互补的而非相斥的。但是,在今日诗坛却有人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含蓄的诗才是好诗,“纯诗”,而明朗的诗则是拙诗、甚至是“非诗”。他们把不同的诗风视同“宗派”,大有不共戴天之意,非把“诗国”脱离“双百”的正轨,定于一尊不可。其实,诗的
<正> 一关于“钱学”《管锥编》第四册《全晋文》论郭璞文有云:又按《〈尔雅〉叙》结语:“辄复拥篲清道,企望尘躅者,以将来君子,为亦有涉乎此也”;《文心雕龙·序志》结语:“茫茫前代,既沉予闻,渺渺来世,倘尘彼观也!”刘知几《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