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核四层四翼”作为新课程改革后高考命题指南,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要求学生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素分析人地关系问题。尤其是在“农业区位”章节内容中,知识多,图像复杂,学生难以找到解题突破口。因此本文认为地理教师可以尝试开展思维导图式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厘清知识结构,促进知识应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考评价体系;农业区位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需要建立起立德树人的课程发展观念,以人地协调观念作为教学主线,帮助学生建构内容浓缩、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应对高考评价体系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要求,在教学中需要以生活问题情境作为课堂探讨内容,帮助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应用类型的问题,从而应对应对考查中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
一、以“人地观念”为主线,构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体系
在“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学生要扎实巩固基础,融会贯通。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材本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打好地理知识基础。同时因为学生以“人地观念”主线,将文本的一些重要概念、事实性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结构清晰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并将其转化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前:教师指导学生以“影响农业的区位要素”为中心,构建学科思维导图。
课中:将学生就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各个小组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然后各个小组选出代表人物,在全班面前展示思维导图的内容,并互相进行指正和完善。教师则是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从自然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是从农业类型的角度来探讨不同地区的农业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可以从牧场、森林、麦田、稻田、鱼塘等五个方面进行知识整合,从而构建思维导图。
课后:学生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二、以“生活实践现实问题”为导向,凸显学以致用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还提到了学以致用,即学生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农业区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生产、国家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感受其中蕴含的价值,然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下面以农业生产问题为例,以我们现实生活的问题作为导向,并引导学生使用地理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构建推理模型,进行深入分析思考。
问题:新疆轮台产小白杏,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义乌某瓜子商贩反复试验,研究炒制杏核的方法,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然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善思维导图。
最后,分析思维导图的各层次依据,将其归纳起来共有三个方面。
地理位置:处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可供灌凝且水质好。另外处于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冬季温度低,病虫害比较少。
等高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等高线稀疏
河流信息:仅有塔里木河,数量少,限制瓜果中职,河流水灌溉,土地容易盐碱化、荒漠化,因此水源是限制该地区瓜果种植的重要因素。
三、以“社會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为议题,体现创新性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指出要突出考察的创新性,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开放性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出创新性的结论。
“农业区位”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可以将“社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作为课堂探讨的内容,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讨论等方式,形成合理的答案。
以“铺设地膜”为议题,对于农业生产问题进行探讨。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生活中哪些种植物需要使用地膜进行生产,并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以及保土作用最为明显的是哪个地区?
问题:山东地区大多数农民都是在春季的时候进行地膜覆盖,但是有一些果农却在夏季覆盖地膜,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有什么作用。
课中:首先,组内互评思维导图,并做修改和补充。然后,分组合作,以“地膜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建构了思维导图,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①减少土壤水的蒸发,天早保墙,雨后提墙,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②减轻雨滴冲击、防止冲刷作用对农作物的影响;③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④成本低,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质量;⑤有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开放式地思考问题,并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课后:要求学生收集更多的农业科技,并将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的影响制作成思维导图,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的情感,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将来能从事农业科技的开发与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思维导图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强化学生认知,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生活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高中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袁刚.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 2016(03):100.
[2]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黄嘉钦.地理学科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内涵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21):5.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考评价体系;农业区位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需要建立起立德树人的课程发展观念,以人地协调观念作为教学主线,帮助学生建构内容浓缩、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应对高考评价体系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要求,在教学中需要以生活问题情境作为课堂探讨内容,帮助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应用类型的问题,从而应对应对考查中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
一、以“人地观念”为主线,构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体系
在“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学生要扎实巩固基础,融会贯通。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材本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打好地理知识基础。同时因为学生以“人地观念”主线,将文本的一些重要概念、事实性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结构清晰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并将其转化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前:教师指导学生以“影响农业的区位要素”为中心,构建学科思维导图。
课中:将学生就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各个小组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然后各个小组选出代表人物,在全班面前展示思维导图的内容,并互相进行指正和完善。教师则是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从自然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是从农业类型的角度来探讨不同地区的农业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可以从牧场、森林、麦田、稻田、鱼塘等五个方面进行知识整合,从而构建思维导图。
课后:学生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二、以“生活实践现实问题”为导向,凸显学以致用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还提到了学以致用,即学生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农业区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生产、国家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感受其中蕴含的价值,然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下面以农业生产问题为例,以我们现实生活的问题作为导向,并引导学生使用地理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构建推理模型,进行深入分析思考。
问题:新疆轮台产小白杏,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义乌某瓜子商贩反复试验,研究炒制杏核的方法,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然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善思维导图。
最后,分析思维导图的各层次依据,将其归纳起来共有三个方面。
地理位置:处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可供灌凝且水质好。另外处于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冬季温度低,病虫害比较少。
等高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等高线稀疏
河流信息:仅有塔里木河,数量少,限制瓜果中职,河流水灌溉,土地容易盐碱化、荒漠化,因此水源是限制该地区瓜果种植的重要因素。
三、以“社會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为议题,体现创新性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指出要突出考察的创新性,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开放性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出创新性的结论。
“农业区位”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可以将“社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作为课堂探讨的内容,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讨论等方式,形成合理的答案。
以“铺设地膜”为议题,对于农业生产问题进行探讨。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生活中哪些种植物需要使用地膜进行生产,并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以及保土作用最为明显的是哪个地区?
问题:山东地区大多数农民都是在春季的时候进行地膜覆盖,但是有一些果农却在夏季覆盖地膜,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有什么作用。
课中:首先,组内互评思维导图,并做修改和补充。然后,分组合作,以“地膜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建构了思维导图,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①减少土壤水的蒸发,天早保墙,雨后提墙,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②减轻雨滴冲击、防止冲刷作用对农作物的影响;③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④成本低,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质量;⑤有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开放式地思考问题,并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课后:要求学生收集更多的农业科技,并将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的影响制作成思维导图,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的情感,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将来能从事农业科技的开发与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思维导图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强化学生认知,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生活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高中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袁刚.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 2016(03):100.
[2]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黄嘉钦.地理学科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内涵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