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同样需要“留白”。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教学追求“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中势必要留有学生们自我感受、自我理解、自我放飞的时空。这些与艺术中的“留白”是共通的。
一、利用教材资源,活化留白
梳理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留白部分,显然教材留白在教材编写者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材的主编鲁洁教授就明确指出:“我们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
1.对话式留白——收获认知和情感
在现行的品德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对话式留白”,是学生与教材对话的窗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留白”的经历,其实就是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已有的知识和文本的知识磨合对接的过程,是再造文本与创造文本的过程。学生在此“对话性”留白中,获得了切身的感受,亲历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真实体验,从而也就获得了相应的认知和情感。
如五年级下册《家里的烦人事》中,有这样一处留白:
“我是凝聚剂:面对家里的烦人事,不要以为我们无足轻重。用你的一片爱心抚慰爸爸妈妈心灵的痛楚,用稚嫩的双肩为父母撑起一片晴天。总结一下,你有哪些充当凝聚剂的宝贵经验?”
这个留白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奋点,有的说:“当妈妈不高兴时,我就帮妈妈多做家务,行动胜过一切啊。”有的说:“老妈只要不高兴,我就讲笑话,保准逗她乐。”还有的说:“当爸妈吵架时,我会以妈妈的名义给爸爸发条短信,再以爸爸的名义给妈妈买枝玫瑰花,他们肯定和好。”虽然学生们回答各异,但都体现了关心他人、关爱父母的道德情感,都应给予肯定。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思飞扬的宣泄点,使其自觉投入和参与到表情达意的活动中来,积极表露心迹。
2.探究式留白——激活观察和思考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特别是知识性、理解性、合作性较强的内容,教材有意安排了一些“探究性留白”,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准生活”转换为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带到课堂上来。
如四年级上册《从一滴水说起》,有这样一处留白:
“小调查:调查一下你们全家每天大约用多少水
你发现自己及家人在用水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表格所呈现的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通过探究,很容易明白水资源是如何被浪费的。处理这类留白,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调查、实验、讨论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当教材中的生活现象重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领学生过有责任的、有创意的生活。
3.展示式留白——留下创造和智慧
翻开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展示性留白”,它是学生独立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留白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写、设计,每一张留白都是学生智慧的印记。
如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接连有两处相互关联的留白:
“设计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 “画出旅游线路图 ”
学生们依照自己对家乡旅游资源的了解,确定景点的安排次序,中间还包括了中午用餐时间,想得好周到。面对旅游线路图,学生们使用在科学课学到的简单的地图知识,画得虽不精致却也明了。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应明白,这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不要约束过多,更不要越俎代庖,要鼓励学生大胆抒写、创作、描绘。其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与他人分享,将智慧成果的效益最大化。
4.评价式留白——判断是非和曲直
评价是对事物的认定、评判。在以前,评价多是成人的专利,品德教材的编写者们将这一权利放归给了学生,在教材中留有很多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曲直的道德案例,需要学生借助以往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加以评价。这些评价式的留白往往是学生新的道德生长点。
如四年级上册《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有这样一处留白:
“应该怎么做:凡卡和小朋友们玩部队作战的游戏,凡卡的职责是守弹药库,没有‘军官’的命令是不可离开的。天黑了,其他孩子都走了,凡卡还是留下来坚守弹药库,等‘军官’让他离开岗位。你赞同凡卡这样的做法吗?”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形成正反两方意见,正方认为凡卡应该留守在弹药库,反方则认为凡卡不应该留守弹药库。于是,课堂变成了“唇枪舌剑的战场”。正方辩论:“凡卡留守弹药库是诚实守信的表现,即使是游戏也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反方反驳:“游戏就是游戏,不必当真,凡卡早就该走了,要不凡卡的家人等不到凡卡会着急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毫不示弱,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尽管是游戏,也应该遵循诚信道德,凡卡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做法稍有不妥,他应该在发现无人玩游戏的时候及时回家,而不应还在等“军官”让他离开岗位。“军官”应是被批评的对象,他不该不信守游戏规则,及时“命令”凡卡离开,这也正是不信守承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群策群力中筛选、优化和改进信息。其次,要引发学生思考,在语言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思维与思维的对接,从而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
二、利用生成资源,建构留白
1.课堂导入后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开始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来不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在导入处创设悬念、制造气氛、留下空白,引导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维状态。在执教《生死不离》一课,课始教师播放《汶川地震》多媒体课件,当学生看到山崩地裂、墙倒屋塌的画面,听到悲凉、凝重的音乐,教室内顿时一片寂静。当多媒体课件播完后,教师又停顿了片刻……
学生用焦灼的目光注视着教师,教师这才开始了本课的教学。导入后的留白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渲染了课堂情感氛围,使学生急切想知道本节课到底要讲什么,为本节课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感情定调的作用。学生们探究的激情被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和心理都处于积极的状态时,也就会自觉地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进而自觉地解决问题。
2.争辩互动后留白——大珠小珠落玉盘
灯不挑不明,理不辩不清,在古希腊就盛行辩论之风,因此有人说:“辩论是真理之源”。在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两难的道德命题非常适合使用辩论的方式去教学。如教学《家乡的变化》时,就家乡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展开辩论,正方反方互不相让,激烈交锋,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反方认为家乡发展了,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正方则一连串说出很多发展的好处:居住条件改善、医疗条件改善、教育条件改善……而教师此时只是作为一名倾听者,静静地欣赏他们的思维碰撞,偶尔对他们的争辩加以引导。这时教师任何一句多余的话语,都会扼杀一朵智慧的火花,或是冲淡学生思辩的激情。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争辩互动”留下空白,给学生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综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理解,那时他们的心态开放了,个性张扬了,情感丰富了。此时的留白,无疑成了激发学生思维的打火石。
3.课堂小结后留白——曲终收拨当心画
品德教学的落脚点是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因此,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提倡生活及教育的大德育观。一堂品德课教学的结束只是狭义层面上教学阶段的告一段落。课堂教学的结束之时,正是德育生活的真正开始。如在教学《我是独生子(女)》一课,在课堂小结时,我深情地质疑:“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都很好,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做到。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当爸爸辛苦了一星期,周六在家午休时,你们能主动调低电视的音量吗?当妈妈忙活半天为你做好饭菜后,你有没有因为不合口味而心生抱怨?”
此时,学生们的思绪再次被激起,我却没有叫学生回答,而是和他们四目相对后结束了本课的教学。
全文小结处短暂的几秒钟留白,往往能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艺术效果。这几秒钟既让学生把道德的触须延伸到生活,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脑海里重现生活情境,巩固了道德认知,加深了道德情感。
留白不是空白,是学生自由思维、自主创造、自我成长的空间。少着墨,多留白,一定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的品德教学定会显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
(张莉莉,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 223800)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同样需要“留白”。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教学追求“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中势必要留有学生们自我感受、自我理解、自我放飞的时空。这些与艺术中的“留白”是共通的。
一、利用教材资源,活化留白
梳理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留白部分,显然教材留白在教材编写者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材的主编鲁洁教授就明确指出:“我们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
1.对话式留白——收获认知和情感
在现行的品德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对话式留白”,是学生与教材对话的窗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留白”的经历,其实就是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已有的知识和文本的知识磨合对接的过程,是再造文本与创造文本的过程。学生在此“对话性”留白中,获得了切身的感受,亲历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真实体验,从而也就获得了相应的认知和情感。
如五年级下册《家里的烦人事》中,有这样一处留白:
“我是凝聚剂:面对家里的烦人事,不要以为我们无足轻重。用你的一片爱心抚慰爸爸妈妈心灵的痛楚,用稚嫩的双肩为父母撑起一片晴天。总结一下,你有哪些充当凝聚剂的宝贵经验?”
这个留白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奋点,有的说:“当妈妈不高兴时,我就帮妈妈多做家务,行动胜过一切啊。”有的说:“老妈只要不高兴,我就讲笑话,保准逗她乐。”还有的说:“当爸妈吵架时,我会以妈妈的名义给爸爸发条短信,再以爸爸的名义给妈妈买枝玫瑰花,他们肯定和好。”虽然学生们回答各异,但都体现了关心他人、关爱父母的道德情感,都应给予肯定。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思飞扬的宣泄点,使其自觉投入和参与到表情达意的活动中来,积极表露心迹。
2.探究式留白——激活观察和思考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特别是知识性、理解性、合作性较强的内容,教材有意安排了一些“探究性留白”,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准生活”转换为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思考带到课堂上来。
如四年级上册《从一滴水说起》,有这样一处留白:
“小调查:调查一下你们全家每天大约用多少水
你发现自己及家人在用水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表格所呈现的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通过探究,很容易明白水资源是如何被浪费的。处理这类留白,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调查、实验、讨论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当教材中的生活现象重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领学生过有责任的、有创意的生活。
3.展示式留白——留下创造和智慧
翻开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展示性留白”,它是学生独立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留白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写、设计,每一张留白都是学生智慧的印记。
如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接连有两处相互关联的留白:
“设计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 “画出旅游线路图 ”
学生们依照自己对家乡旅游资源的了解,确定景点的安排次序,中间还包括了中午用餐时间,想得好周到。面对旅游线路图,学生们使用在科学课学到的简单的地图知识,画得虽不精致却也明了。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应明白,这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不要约束过多,更不要越俎代庖,要鼓励学生大胆抒写、创作、描绘。其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与他人分享,将智慧成果的效益最大化。
4.评价式留白——判断是非和曲直
评价是对事物的认定、评判。在以前,评价多是成人的专利,品德教材的编写者们将这一权利放归给了学生,在教材中留有很多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曲直的道德案例,需要学生借助以往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加以评价。这些评价式的留白往往是学生新的道德生长点。
如四年级上册《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有这样一处留白:
“应该怎么做:凡卡和小朋友们玩部队作战的游戏,凡卡的职责是守弹药库,没有‘军官’的命令是不可离开的。天黑了,其他孩子都走了,凡卡还是留下来坚守弹药库,等‘军官’让他离开岗位。你赞同凡卡这样的做法吗?”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形成正反两方意见,正方认为凡卡应该留守在弹药库,反方则认为凡卡不应该留守弹药库。于是,课堂变成了“唇枪舌剑的战场”。正方辩论:“凡卡留守弹药库是诚实守信的表现,即使是游戏也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反方反驳:“游戏就是游戏,不必当真,凡卡早就该走了,要不凡卡的家人等不到凡卡会着急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毫不示弱,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尽管是游戏,也应该遵循诚信道德,凡卡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做法稍有不妥,他应该在发现无人玩游戏的时候及时回家,而不应还在等“军官”让他离开岗位。“军官”应是被批评的对象,他不该不信守游戏规则,及时“命令”凡卡离开,这也正是不信守承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在使用此类留白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群策群力中筛选、优化和改进信息。其次,要引发学生思考,在语言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思维与思维的对接,从而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
二、利用生成资源,建构留白
1.课堂导入后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开始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来不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在导入处创设悬念、制造气氛、留下空白,引导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维状态。在执教《生死不离》一课,课始教师播放《汶川地震》多媒体课件,当学生看到山崩地裂、墙倒屋塌的画面,听到悲凉、凝重的音乐,教室内顿时一片寂静。当多媒体课件播完后,教师又停顿了片刻……
学生用焦灼的目光注视着教师,教师这才开始了本课的教学。导入后的留白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渲染了课堂情感氛围,使学生急切想知道本节课到底要讲什么,为本节课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感情定调的作用。学生们探究的激情被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和心理都处于积极的状态时,也就会自觉地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进而自觉地解决问题。
2.争辩互动后留白——大珠小珠落玉盘
灯不挑不明,理不辩不清,在古希腊就盛行辩论之风,因此有人说:“辩论是真理之源”。在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两难的道德命题非常适合使用辩论的方式去教学。如教学《家乡的变化》时,就家乡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展开辩论,正方反方互不相让,激烈交锋,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反方认为家乡发展了,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正方则一连串说出很多发展的好处:居住条件改善、医疗条件改善、教育条件改善……而教师此时只是作为一名倾听者,静静地欣赏他们的思维碰撞,偶尔对他们的争辩加以引导。这时教师任何一句多余的话语,都会扼杀一朵智慧的火花,或是冲淡学生思辩的激情。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争辩互动”留下空白,给学生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综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理解,那时他们的心态开放了,个性张扬了,情感丰富了。此时的留白,无疑成了激发学生思维的打火石。
3.课堂小结后留白——曲终收拨当心画
品德教学的落脚点是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因此,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提倡生活及教育的大德育观。一堂品德课教学的结束只是狭义层面上教学阶段的告一段落。课堂教学的结束之时,正是德育生活的真正开始。如在教学《我是独生子(女)》一课,在课堂小结时,我深情地质疑:“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都很好,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做到。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当爸爸辛苦了一星期,周六在家午休时,你们能主动调低电视的音量吗?当妈妈忙活半天为你做好饭菜后,你有没有因为不合口味而心生抱怨?”
此时,学生们的思绪再次被激起,我却没有叫学生回答,而是和他们四目相对后结束了本课的教学。
全文小结处短暂的几秒钟留白,往往能起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艺术效果。这几秒钟既让学生把道德的触须延伸到生活,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脑海里重现生活情境,巩固了道德认知,加深了道德情感。
留白不是空白,是学生自由思维、自主创造、自我成长的空间。少着墨,多留白,一定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的品德教学定会显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
(张莉莉,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