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追求的是“教学数学化”,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切从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出发,基本上与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作用与学习的乐趣,枯燥感油然而生。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些交流、合作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实现数学知识的获取,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虽然逐渐摆脱了“数学化”的桎梏,却陷入了“过于生活化”的囹圄。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活化,似乎不联系生活知识就无法称其为知识,也无法讲解了,数学课堂成了生活研究室,对于数学知识的涉及却是少而又少。没有了思考,也没有了分析,生活就难以升华、抽象为数学知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从具体的、感性的实际生活中获得抽象的、理性的数学知识,那种“过于生活化”的做法就会使数学的知识性削弱,也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难以提升到知识的层面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炼,只能一直处于生活层面之中。这不仅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也无法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让两者和谐统一,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生遨游在真实的、鲜活的数学世界之中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提问
数学是源自生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融入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思考。当学生有不懂的知识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提出问题,为学生探索知识打下基础。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其中也夹杂着很多趣味浓厚且含义丰富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选取具有生活意义的素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之中。
如学习“园的概念”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的。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
学生:足球,车轮,锅盖……
教师:说到车轮,大家知道为什么人们在制造车轮时把它设计成圆形吗?为什么不选择造成三角形车轮或是正方形车轮呢?
学生:圆形的车轮才能滚动,其他形状的不能滚动。
教师:圆形的就能滚动?那么这个圆呢?(我说着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
学生:不可以,这样车会上下跳动的。
教师:为什么圆形的就不会上下跳动呢?
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经过合作讨论,再组织语言,学生得出了结论:因为圆形轮子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一样的,而椭圆形是不一样的。
然后我就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圆的定义。这样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上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也为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收到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探究
数学不像语文那样有华丽的辞藻,不像英语那样读起来很“洋气”,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抽象,冷冰冰的,没有乐趣。其实不然,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生活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人们对生活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提炼与抽象后得到了数学,只要我们的思考投入数学之中,就会发现,它是生动的、活泼的、具有强大的魅力的。数学知识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要经过认真的探究和积极的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与数学知识相符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生活情境,尤其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相符的材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自主地进行探究。
如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则例题:小明家要盖一所房子,正面朝南,房檐离地面的距离是4米,窗台高度是90厘米。在小明所在的地区,冬天,当太阳最低的时候,正午的阳光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5°,夏天,当太阳最高的时候,正午阳光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88°。请你以设计师的身份去为小明设计一下房檐的宽度,让小明家夏天正午阳光照不到屋子里,冬天的正午阳光能进房。
在这则题目中,我将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融入了生活元素之中,实现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也为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很有兴趣地陷入解决问题的探索之中。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下,他们逐渐克服了难题,提出了好几种方案,使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事后,我为表现较好、计算较快的学生颁发了“优秀设计师”的奖品——一支铅笔,虽然东西很小,但是学生对于荣誉的看重使得他们非常激动,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了。
因此,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激发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新课程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当前还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觉不到数学的作用。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教师应努力提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二项函数”时,我是这样为学生设计问题的:王老汉要用10米长的篱笆在由两个围墙的地方围成一个鸡栅栏,怎样设计才能使它既美观,又能为鸡提供最大的活动空间?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函数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圆的知识对鸡栅栏进行了探索,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不失数学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使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号:BY[2014]G081。
(责编 赵建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从具体的、感性的实际生活中获得抽象的、理性的数学知识,那种“过于生活化”的做法就会使数学的知识性削弱,也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难以提升到知识的层面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炼,只能一直处于生活层面之中。这不仅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也无法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让两者和谐统一,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生遨游在真实的、鲜活的数学世界之中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提问
数学是源自生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融入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思考。当学生有不懂的知识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提出问题,为学生探索知识打下基础。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其中也夹杂着很多趣味浓厚且含义丰富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选取具有生活意义的素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之中。
如学习“园的概念”时,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的。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
学生:足球,车轮,锅盖……
教师:说到车轮,大家知道为什么人们在制造车轮时把它设计成圆形吗?为什么不选择造成三角形车轮或是正方形车轮呢?
学生:圆形的车轮才能滚动,其他形状的不能滚动。
教师:圆形的就能滚动?那么这个圆呢?(我说着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
学生:不可以,这样车会上下跳动的。
教师:为什么圆形的就不会上下跳动呢?
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经过合作讨论,再组织语言,学生得出了结论:因为圆形轮子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一样的,而椭圆形是不一样的。
然后我就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圆的定义。这样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上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也为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收到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探究
数学不像语文那样有华丽的辞藻,不像英语那样读起来很“洋气”,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抽象,冷冰冰的,没有乐趣。其实不然,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生活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人们对生活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提炼与抽象后得到了数学,只要我们的思考投入数学之中,就会发现,它是生动的、活泼的、具有强大的魅力的。数学知识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要经过认真的探究和积极的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与数学知识相符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生活情境,尤其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相符的材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自主地进行探究。
如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则例题:小明家要盖一所房子,正面朝南,房檐离地面的距离是4米,窗台高度是90厘米。在小明所在的地区,冬天,当太阳最低的时候,正午的阳光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5°,夏天,当太阳最高的时候,正午阳光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88°。请你以设计师的身份去为小明设计一下房檐的宽度,让小明家夏天正午阳光照不到屋子里,冬天的正午阳光能进房。
在这则题目中,我将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融入了生活元素之中,实现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也为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很有兴趣地陷入解决问题的探索之中。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下,他们逐渐克服了难题,提出了好几种方案,使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事后,我为表现较好、计算较快的学生颁发了“优秀设计师”的奖品——一支铅笔,虽然东西很小,但是学生对于荣誉的看重使得他们非常激动,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了。
因此,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激发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新课程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当前还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觉不到数学的作用。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教师应努力提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二项函数”时,我是这样为学生设计问题的:王老汉要用10米长的篱笆在由两个围墙的地方围成一个鸡栅栏,怎样设计才能使它既美观,又能为鸡提供最大的活动空间?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函数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圆的知识对鸡栅栏进行了探索,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不失数学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使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号:BY[2014]G081。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