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社会由于家庭、升学等原因,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严重,学生的挫折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阐述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渗透,以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学渗透耐挫教育心理健康现今社会,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峻,有学生因老师的几句批评而跳河自杀的;有学生因一次考试的失利而踏上不归路的;有学生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班级的宠儿,而进入初中,“失宠”使他难以接受,不愿讲话,不愿交友,产生厌学情绪;有学生因父母离异,觉得很没面子,终日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成为问题少年的;有学生因同学的猜忌而跳楼的……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重视和反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争取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核心是培养一种内在永久的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受挫折的恢复能力,使其树立起在挫折逆境中走向光明的信心和勇气。目前,不少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无疑是加强耐挫教育的两条重要途径和方式,但我认为实施耐挫教育,应充分发挥各科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教育的积极性。而作为学生人格主要影响者和塑造者的语文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这一职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耐挫教育呢?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
1.通过介绍作家作品,帮助学生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为后世所景仰,在介绍作家时,可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健全的人格对这些作家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受到启发。如孙子膑脚而写兵法修立;司马迁被处宫刑,含垢忍辱,发愤著书;苏东坡屡遭贬谪却乐天超脱;奥斯特洛夫斯基遭受病魔却坚忍不拔,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我們要充分发挥它们的审美陶冶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如《邓稼先》一文中,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积极情感,像《背影》《金色花》中的亲情,《羚羊木雕》中的友情,《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的爱国情,《乡愁》中的乡情,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在文中寻找“我”如何在父亲指点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细节描写的同时,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然后去感知“我”克服困难的最终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如何去面对困难、化解困难,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的目的。
3.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文质精美的课外名著,使其思想品质受到熏陶、浸润,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利用阅读课的机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挫折教育有关的优美文章或优秀杂志,还可以让学生在班里朗读一些励志小品文、名人故事。如阅读《名人传》让学生感受伟人们的人格魅力和顽强毅力,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取得的成功和遭受的挫折,教育他们要充满信心,拥有自尊,选择好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
作文向来是中考的“战略要地”,作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有批判精神和沟通能力。除了作文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多写写日记、随笔。作文、日记、随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客观反映,它们都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重要窗口。指导学生写作文、日记、随笔,让学生在其中发泄他们的喜怒哀乐,迁移他们的受挫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批阅他们的作文、日记、随笔,了解学生受挫心理,或与学生书面沟通,或与学生个别交流,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偏激,引导学生从挫折中走出来。这样做,在指导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向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
三、在综合性活动中渗透耐挫教育
1.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组织学生摘录、熟读、背诵这些名言、格言、警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学生心灵渐次成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到荣辱不惊,成败坦然。
2.举办辩论会
辩论是智慧的交锋、精神的碰撞、心理的较量,可以利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活动《走上辩论台》进行耐挫教育,我们可以出这样的辩题《逆境更能出人才》(正方)、《逆境未必出人才》(反方)。通过辩论,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辩论能力,又受到了心理教育。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
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劳动基地,组织学生规划好劳动基地,期间不断耕种,把一学期的劳动所得用于班集体,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付出,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巧妙地渗透心理教育,促使其向成熟发展。
此外,还可通过观赏影视作品,如《鲁宾逊漂流记》《阿甘正传》《美丽人生》《功夫熊猫》等,感受人物乐观的精神;采访先进人物、劳动模范,让学生感受他们的执著追求的精神以及在逆境面前自强不息的品质;组织学生自编自导有关挫折的课本剧,发挥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等等。
语文课和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有自己特定的优势,当代的语文教育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语文课除了文本内容博大丰富之外,还在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潜移默化,她不像思想品德课进行耐挫教育的宣讲,也不像心理医生一本正经地庄严肃穆,语文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随机的,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时一地看不出什么作用,但是如果能借以时日,效果会是显而易见的,好似中药治病一样。如今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改革开放在有力地冲击人们旧有观念的前提下,给年青的一代提供了更多脱颖而出,超前施展才干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挫折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是当代语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认真抓好挫折教育,使学生自觉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自觉增强挫折承受力。
语文教学渗透耐挫教育心理健康现今社会,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峻,有学生因老师的几句批评而跳河自杀的;有学生因一次考试的失利而踏上不归路的;有学生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班级的宠儿,而进入初中,“失宠”使他难以接受,不愿讲话,不愿交友,产生厌学情绪;有学生因父母离异,觉得很没面子,终日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成为问题少年的;有学生因同学的猜忌而跳楼的……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重视和反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争取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核心是培养一种内在永久的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受挫折的恢复能力,使其树立起在挫折逆境中走向光明的信心和勇气。目前,不少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无疑是加强耐挫教育的两条重要途径和方式,但我认为实施耐挫教育,应充分发挥各科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教育的积极性。而作为学生人格主要影响者和塑造者的语文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这一职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耐挫教育呢?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
1.通过介绍作家作品,帮助学生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为后世所景仰,在介绍作家时,可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健全的人格对这些作家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受到启发。如孙子膑脚而写兵法修立;司马迁被处宫刑,含垢忍辱,发愤著书;苏东坡屡遭贬谪却乐天超脱;奥斯特洛夫斯基遭受病魔却坚忍不拔,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我們要充分发挥它们的审美陶冶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如《邓稼先》一文中,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积极情感,像《背影》《金色花》中的亲情,《羚羊木雕》中的友情,《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的爱国情,《乡愁》中的乡情,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在文中寻找“我”如何在父亲指点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细节描写的同时,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然后去感知“我”克服困难的最终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如何去面对困难、化解困难,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的目的。
3.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文质精美的课外名著,使其思想品质受到熏陶、浸润,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利用阅读课的机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挫折教育有关的优美文章或优秀杂志,还可以让学生在班里朗读一些励志小品文、名人故事。如阅读《名人传》让学生感受伟人们的人格魅力和顽强毅力,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取得的成功和遭受的挫折,教育他们要充满信心,拥有自尊,选择好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
作文向来是中考的“战略要地”,作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有批判精神和沟通能力。除了作文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多写写日记、随笔。作文、日记、随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客观反映,它们都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重要窗口。指导学生写作文、日记、随笔,让学生在其中发泄他们的喜怒哀乐,迁移他们的受挫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批阅他们的作文、日记、随笔,了解学生受挫心理,或与学生书面沟通,或与学生个别交流,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偏激,引导学生从挫折中走出来。这样做,在指导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向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
三、在综合性活动中渗透耐挫教育
1.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组织学生摘录、熟读、背诵这些名言、格言、警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学生心灵渐次成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到荣辱不惊,成败坦然。
2.举办辩论会
辩论是智慧的交锋、精神的碰撞、心理的较量,可以利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活动《走上辩论台》进行耐挫教育,我们可以出这样的辩题《逆境更能出人才》(正方)、《逆境未必出人才》(反方)。通过辩论,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辩论能力,又受到了心理教育。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
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劳动基地,组织学生规划好劳动基地,期间不断耕种,把一学期的劳动所得用于班集体,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付出,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巧妙地渗透心理教育,促使其向成熟发展。
此外,还可通过观赏影视作品,如《鲁宾逊漂流记》《阿甘正传》《美丽人生》《功夫熊猫》等,感受人物乐观的精神;采访先进人物、劳动模范,让学生感受他们的执著追求的精神以及在逆境面前自强不息的品质;组织学生自编自导有关挫折的课本剧,发挥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等等。
语文课和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有自己特定的优势,当代的语文教育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语文课除了文本内容博大丰富之外,还在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潜移默化,她不像思想品德课进行耐挫教育的宣讲,也不像心理医生一本正经地庄严肃穆,语文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随机的,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时一地看不出什么作用,但是如果能借以时日,效果会是显而易见的,好似中药治病一样。如今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改革开放在有力地冲击人们旧有观念的前提下,给年青的一代提供了更多脱颖而出,超前施展才干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挫折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是当代语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认真抓好挫折教育,使学生自觉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自觉增强挫折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