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大老粗,一个当年的打铁匠,仅仅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开出了28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达1500余万元!这个奇迹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读罢此文,相信你就会找出答案。
铁匠改行做生意小赚大赔
陈南昌,1954年2月出生在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的一个“打铁世家”。陈父所开的“永兴铁店”那时在中兴路方圆几十里一直都很有名气,许多厨师都把这儿当作是惟一值得信赖的厨刀加工店铺。 因此,虽然那时陈南昌有姊妹6个,但父亲的手艺却足能养活一家人。
1976年,陈南昌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时年11岁的陈南昌小学尚未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到了家里接管了父亲的家业,成为了一个新的“铁匠掌门人”。
然而,“掌门人”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多年之后,“永兴铁店”的金字招牌虽然生意继续红火,但打铁的收入却使得陈南昌的一家人已难以维系。1978年, 陈南昌成家后,生活的负担就更加沉重了,于是他把铁匠铺交给了弟弟打理,而自己决定到外面去闯一闯。
一开始, 陈南昌很茫然,一连半个月都未找到合适的活可做。后来,他在重庆九龙坡区一个服装市场,注意到一个中年妇女经营的童装极为好卖,于是,在她旁边偷偷地站了一天。她每卖一件,陈南昌就记下记一件,最后,陈南昌一算,不禁大叫:“我的天啦,她这一天就卖了187件呀!”
陈南昌决定也像那位中年妇女一样去做童装生意。他筹集了200元钱,批回了33件童装来到重庆钢铁厂门前摆了一个地摊。没想到的是,陈南昌第一天做生意,就卖掉了21件衣服,赚了50多元钱。陈南昌由此信心大振,以后,又相继做起小百货、水果等生意,短短几年时间,陈南昌就赚下了5万多元钱。
有了点积累后,陈南昌便想做点大生意了。可毕竟陈南昌初涉商海,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还没经历过。因此,他接连做了两笔大生意都砸了。
1984年5月,陈南昌发现在重庆市场上有一种可卖50多元一件的女装极为畅销,于是就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便倾其所有,在厦门购进了一大批女装。可陈南昌没料到的是,他花5万元进的服装,最后到收货时才发现,他定的货与他看的样品却截然不同,而且那批服装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结果,陈南昌不仅这笔生意做砸了,自己也被搞了个血本无归。
陈南昌亏了大本后心有不甘,老是想再捞回来。结果,这次他掉得更大。1984年10月,陈南昌又发现广州的女式围巾与重庆的价格差异很大,便投入了4万元从广州购进了这种围巾。但陈南昌这次又失算了。他定的围巾待运到重庆后,此时重庆的同类商品已满街都是,贱的不得了。转眼几天,重庆变化无常的气候又逐渐转暖,陈南昌不得不咬牙把每条进价4元的围巾,以每条1元的价格全部抛售了出去。这趟生意,使陈南昌又亏进去了3万元。
后来,陈南昌发现别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于是,便动起了自己家人的脑筋。
陈南昌的妻子是重庆一家小型压缩机厂的业务员,曾先后做了20年的推销工作,有着广泛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陈南昌妹夫的哥哥也是机电设备的销售能手。陈南昌看准了这一销售网络资源,决定与妹妹合办一个机电设备公司,以弥补自己因生意亏损而带来的损失。1985年,陈南昌借资3万元成立了一个以代销别人产品为主的“南华机电设备公司”。
坦率地说,这只能算是个皮包公司,陈南昌经营的手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从厂家赊来产品再卖出去。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皮包公司,刚开张那阵子,陈南昌的业务竟开展得非常顺利,到了1992年便赚了六七万元钱。然而1993年以后,由于市场信用恶化,赊出去的货款收不回,这样一来,他们原本赚到的钱就很快被全部折腾了个精光。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了。
但究竟什么样的路才更适合自己呢?
铁匠火锅横空出世
1988年,陈南昌家的“永兴铁店”因城市旧城改造被拆掉了,他托付给弟弟经营的祖传铁店随之划上了一个历史句号。而此刻,他兄妹俩经营的“南华机电设备公司”也夭折了,陈南昌全家又陷入了经济的恐慌之中。就在陈南昌感到绝望的时候,陈家的房子还建了。陈南昌的新房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心地段,地处人流如织的黄金口岸。陈南昌经商多年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却锻炼出了他对市场的一股敏锐感。陈南昌想,我原来开铁店结交了那么多的厨师,我何不利用我的这些无形资源,在重庆开办一家“火锅店”呢?陈南昌觉得,在地理位置不错的家门口开一家面向工薪族的大众火锅店,生意一定不会太差。
主意定下后,陈南昌就动手张罗起来,待一切手续办妥后,他却又为自己的店名犯难了。究竟给自己的店取个什么名呢?家里人给他列了一大堆吉祥的名字,他的那帮铁哥们也为他起了很多店名。陈南昌虽然觉得听起来都很好,但就是感觉到没有什么特点。自己是打铁出身,我能不能就叫个“铁匠火锅店”呢?对!就叫“铁匠火锅店”,这名字既听起来亲切,又贴近大众,琅琅上口。一家人听后也都觉得很好。
1996年4月,陈南昌东拼西凑了4000元,摆上三张桌子,便支撑起了自己的“铁匠火锅店”。然而开张的第一天,生意并不像陈南昌所想像的那么好,陈南昌门前门后的吆喝了整整一天,却只做成了一桌客人的生意,仅仅进账34元钱。陈南昌的妻子下岗,小孩正在读书,这些钱怎能维持日益加重的生活开支呢?
陈南昌决心要尽快摆脱掉这种危机。不久,他经过调查,很快便发现了火锅经营有着它特殊的季节性——夏天时晚上生意好,冬天时则是白天生意好。为了兼顾两者顾客的需要,陈南昌干脆搞起24小时的通宵营业。他笃信,只要延长自己火锅店的营业时间,然后再把自己的经营特色和服务质量搞上去,“铁匠火锅店”的生意就一定能有起色。与此同时,陈南昌还请来了4名特级厨师,并让他们每天根据不同的顾客,变换着不同客人的饮食口味。在服务上陈南昌则把服务对象瞄準了普通大众和中下层消费群体,在价格上坚持实行薄利多销的原则。这就使得那些下岗工人也可以时常来“铁匠火锅店”搓一顿。这样,一些人来过一次后便往往还会再来。不久,随着回头客的不断增多,陈南昌的火锅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营业额便开始每天上升到了200多元。虽然,这些钱对陈南昌来说还很微不足道,但毕竟陈南昌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开始看到了希望。
陈南昌的希望终于转眼间就变成了现实。“铁匠火锅店”开张不到半年时间,经营便出现了火爆,经营规模也从当初的3张桌子,扩大到60、70、200多张桌子,日营业额也开始呈几何数增长,忙得陈南昌整天乐歪了嘴。陈南昌是既当采购又下厨,还要跑堂,明显是忙不过来了。1996年底,陈南昌果断对外贴出了招聘员工的启事。不过与人不同的是,陈南昌只招下岗工人。
陈南昌体谅下岗工人的苦衷。在他的眼里看来,那些下岗工人不仅最能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还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陈南昌的招聘启事才刚刚贴出,前来报名的人便挤破了门槛,有些年轻人都拼命想着法进来,但均被陈南昌拒绝了,最后,陈南昌一下就招进了十几名下岗工人。这些人进来后果然如他所料,个个都能吃苦,服务态度又好。陈南昌的举动无形也为自己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前来光顾的人越来越多,很快,他的声名便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传开了。
陈南昌的“铁匠火锅店”火爆的同时,他率先吸纳下岗工人的举动也同时引起了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及南纪门街道政府的注意。1997年初,区政府和工商等各级部门相继以“铁匠火锅店”为龙头,将整个重庆市中兴路建成了火锅一条街。自此,一到夜晚,中兴路上近千张的桌子就声势浩大地出现在市民面前,“吃铁匠火锅,就到中兴路“成了山城市民的一句口头禅,“火锅夜市一条街”也因此而诞生。
陈南昌一下子可了不得了,他一人能带动这么多的人都从事火锅业,解决众多下岗工人的生活,这使得他的“铁匠火锅”名声更为大振。
然而,陈南昌喜事不断的同时不幸的事也来临了。1999年10月,当时重庆市政府由于规范市容,一举取消了路边夜市,而如日中天的“夜市一条街”也不幸“遇难”。很明显,陈南昌要想在这块弹丸之地,继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显然已是不太可能的事。陈南昌開始谋算起更大的事业来。可究竟怎样发展,陈南昌当时心中还没有底。一次,陈南昌在“麦当劳”就餐时突然得到领悟,既然“肯德基”、“麦当劳”等众多的洋快餐连锁店能在世界的范围内发展,我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呢?
陈南昌说干就干。他首先效仿“肯德基”、“麦当劳”的品牌效应,决定也树立起自己的“铁匠品牌”来。1998年秋,陈南昌郑重向重庆市工商局和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自己“铁匠”的名称和商标权。
接下来,陈南昌将自己扩张的对象盯住了那些经营不善的国营酒楼。他首度出手便兼并了重庆市渝中区兴龙酒楼。这家酒楼装饰豪华,地理位置颇佳,但由于经营不善却连年亏损。到了1998年下半年时,已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酒楼的职工连工资都开不出了。陈南昌一眼看中了这家酒楼的极佳地理位置,并出手15万元兼并了这家酒楼。
陈南昌接手了这家酒楼后,就决定避开强劲对手,利用自己的“铁匠”品牌,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市场空间。不久,他就发现重庆的酒楼都只重视夜宵火锅生意,而十分忽视其它菜肴的营业。但事实上,有很多来重庆的外地人并不适应火锅。陈南昌觉得这里面蕴藏了巨大的商机。他很清楚,那些吃夜宵的客人一般只是朋友间一种增进友谊的联络方式,并不在意大吃大喝。因此,陈南昌一方面请名厨制作精美的小份特色菜,另一方面,又把晚上的酒楼布置成闹中求静的茶楼。果然,他这招正好满足了相当多的顾客需要,不仅包间每晚都得事先预订,生意也是好的不得了,酒楼很快便起死回生。陈南昌也赚下了30多万元。
家族遭重创,牌子大了遭人暗算
陈南昌的事业大了后,他的那些作坊式管理手段显然就不能适应了。陈南昌的文化素质低,而他奉行的又多半是家族式的管理手法,这就不免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陈南昌有姊妹6人,随着他的“铁匠火锅店”旺盛后,陈南昌为了解决兄妹的生活负担,便将他们先后全都请了进来。但是,自从陈南昌兼并了兴龙酒楼,他的家人却个个成了老板,谁都可以管事,谁也可以不管事。而令陈南昌最为恼火的是,他的家人经常带一帮人来海吃海喝一顿,而每次吃得神魂颠倒后,就只让那些客人签单挂帐。这样每到年底,几十万元的一大把签单就专等着陈南昌去清收。陈南昌酒楼的账面上每每看着是盈利,但事实上,他却有苦说不出。
陈南昌感到了自己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他就永远还只能做个“土八路”,也别想成什么大气候。
陈南昌终于要拿自己的妹妹陈南芝下手了。由于中兴路总店的生意已经理顺,妹妹已经闲着没有多少事干,他郑重地向妹妹发出了通牒,要她从今往后自立门户,他给了妹妹12万元后,让她去开个分店,规定每年向总店缴纳1万元的管理费。与此同时,陈南昌还拉下脸来彻底“封杀”了兄弟姐妹、亲属六眷到店里白吃白喝的特权。
曾经与哥哥同甘共苦的陈南芝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如今日子刚刚过好一点,冷酷的哥哥却要赶自己走。满肚子怨气的陈南芝与哥哥大吵了一场后,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了哥哥的大令。
妹妹陈南芝被哥哥逼出店门后也算争气,不久,她便把分店开在了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三二四医院的旁边。这个连锁分店与总店的招牌、店堂布置、火锅底料、服务员着装,服务风格等等都保持了“铁匠火锅”的本色。自从实行了能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管理模式后,妹妹的火锅店极大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到一年时间,陈南芝的分店,生意就做得比哥哥的总店更为成功,还成为了多家连锁店的学习模式。自己也大大赚上了一把,还因此买下了一套价值60多万元的住宅,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妹妹开店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陈南昌的信心。有了这个榜样,陈南昌很快便以相同的模式让自己另外的5个兄妹,先后在不同的区、县各投资10万元左右开办了8家连锁分店,结果半年之内这些分店均全部收回了投资。陈南昌的连锁分店越滚越大,以至到2000年3月时,已扩大到上十家时,陈南昌正式注册成立了“铁匠餐饮有限公司”。
尝到甜头的陈南昌决定也让自己赋闲在家的女儿去开一家连锁店。陈南昌还亲自给女儿把店址选在沙坪坝。但遗憾的是,他的儿女经营不久便夭折了。而让陈南昌感到异常难堪的是,女儿的这次失败不但毁了她自己,甚至还差点砸了“铁匠火锅”的招牌。
开始时,陈南昌的女儿靠着“铁匠火锅”的招牌,经营的火锅店天天食客爆满,生意火爆的不得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她对面的一家火锅店老板却生出了嫉妒之心。这家火锅店的老板为了除掉“铁匠火锅”这个眼中钉,不惜看准了从陈南昌的女儿下手。
报复心切的那位老板为此专门精心设计了一个“笼子”。他收买下一个专门为“铁匠火锅店”送鸭肠的伙计,让这伙计故意用阴沟的水洗鸭肠,然后,那老板再用录相机把这全部过程都录下来。
就在陈南昌的女儿懵懂无知,还在为自己的生意洋洋得意的时候,这盒经过加工的录相带已送到了当地的卫生防疫站,同时,那位老板还在营业高峰时,专门把这盒录像放给要前往“铁匠火锅店”就餐的食客看。从此以后,沙坪坝“铁匠火锅”门可罗雀。结果,害得“铁匠火锅”的品牌形象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陈南昌不得不痛下决心撤销了沙坪坝分店,最后,贴本把这家店铺转让了出去。
做大买卖“铁匠火锅”越滚越大
陈南昌经历了这次家族式的经营失败后,马上就高薪请来了几名高级管理人员,他很快便又恢复了元气。并开始利用自己已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向外进行了又一次资本扩张。一方面,他实施特许经营加盟(特许方和受许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是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经营方式),一方面依靠对方急于借助他的品牌心理,开始进行经营知识的培训。陈南昌规定,所有的特许经营加盟店都必须遵守他制定的五个统一:即,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店堂装饰风格,统一的火锅底料、统一的服务及统一的管理。而特许经营加盟店也必须按经营规模的大小和好坏,每年按时向他缴纳8000-18000元不等的特许加盟费;而陈南昌则按月对分店进行各方面的后续服务和指导,然后视其经营的情况和各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就这样,陈南昌利用这种方式不断把分店扩张到了天津、南京、宜宾、成都等地,先后开办出了27家连锁店。陈南昌的事业发展后,又开始做起了大买卖。
2001年8月28日,陈南昌在地处重庆市的北部新城,租下一个6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开办了自己的第28家“铁匠火锅店连锁店”。这个仅在装饰和设备上便投资了70余万元的火锅城,虽然地处重庆几大饮食巨头“德庄火锅”、“菜根香”、“蓝精灵”、“鸭肠王”、“膳鱼火锅”等名店的重重包围圈中,但不知死活的陈南昌却偏要和他们较量一番。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从这些“重量级杀手”的包围圈中,杀出自己的一条血路来。陈南昌很清楚,以他现在的实力,如果与他们硬拼,是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的,于是,他另辟蹊径,在每天晚上7时的时候,陈南昌便请来各路演员,登台表演相声、舞蹈、唱歌等节目,借以激活经营气氛。这种别出一格的经营方式很快就引起了山城的轰动,开业还没几天,营业额每天就超过了1万元。
陈南昌在不断扩展自己火锅事业的同时,还兴建起了自己的产品基地。今年,陈南昌在涪陵、黔江两地的青山绿水之地,租赁了几十亩的廉价土地。陈南昌在那里种植蔬菜,运用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养殖各种肉食动物和水族动物,并成立了一个“食物研究所”,开发出了许多产品。陈南昌一方面可以利用那里的资源来为自己服务,也大大降低了经营的成本。结果,这些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一上餐桌,就大获市民的赞誉和推崇,火锅店也由此越来越受到食客们的欢迎。
现在,陈南昌已不满足囿于火锅领域中的发展了,就像如日中天的影星们利用自己在影视圈的名气向歌坛发展去轻松当一名歌星一样,陈南昌也决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向更多的领域渗透。目前,他的公司已改制完成,名称也由原来的单纯餐饮公司变成了餐饮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陈南昌正计划着手新的项目开发,他将对涪陵、黔江两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他相信,那里的森林、竹林,流水等自然资源会给都市人一种彻底的放松,借着重庆市倡导的“8小时重庆(即重庆市各区县必须在8小时到达主城区)”的实施,陈南昌对办一个集旅游、酒家、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更加充满了信心。目前,他的这些设想已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
铁匠改行做生意小赚大赔
陈南昌,1954年2月出生在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的一个“打铁世家”。陈父所开的“永兴铁店”那时在中兴路方圆几十里一直都很有名气,许多厨师都把这儿当作是惟一值得信赖的厨刀加工店铺。 因此,虽然那时陈南昌有姊妹6个,但父亲的手艺却足能养活一家人。
1976年,陈南昌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时年11岁的陈南昌小学尚未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到了家里接管了父亲的家业,成为了一个新的“铁匠掌门人”。
然而,“掌门人”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多年之后,“永兴铁店”的金字招牌虽然生意继续红火,但打铁的收入却使得陈南昌的一家人已难以维系。1978年, 陈南昌成家后,生活的负担就更加沉重了,于是他把铁匠铺交给了弟弟打理,而自己决定到外面去闯一闯。
一开始, 陈南昌很茫然,一连半个月都未找到合适的活可做。后来,他在重庆九龙坡区一个服装市场,注意到一个中年妇女经营的童装极为好卖,于是,在她旁边偷偷地站了一天。她每卖一件,陈南昌就记下记一件,最后,陈南昌一算,不禁大叫:“我的天啦,她这一天就卖了187件呀!”
陈南昌决定也像那位中年妇女一样去做童装生意。他筹集了200元钱,批回了33件童装来到重庆钢铁厂门前摆了一个地摊。没想到的是,陈南昌第一天做生意,就卖掉了21件衣服,赚了50多元钱。陈南昌由此信心大振,以后,又相继做起小百货、水果等生意,短短几年时间,陈南昌就赚下了5万多元钱。
有了点积累后,陈南昌便想做点大生意了。可毕竟陈南昌初涉商海,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还没经历过。因此,他接连做了两笔大生意都砸了。
1984年5月,陈南昌发现在重庆市场上有一种可卖50多元一件的女装极为畅销,于是就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便倾其所有,在厦门购进了一大批女装。可陈南昌没料到的是,他花5万元进的服装,最后到收货时才发现,他定的货与他看的样品却截然不同,而且那批服装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结果,陈南昌不仅这笔生意做砸了,自己也被搞了个血本无归。
陈南昌亏了大本后心有不甘,老是想再捞回来。结果,这次他掉得更大。1984年10月,陈南昌又发现广州的女式围巾与重庆的价格差异很大,便投入了4万元从广州购进了这种围巾。但陈南昌这次又失算了。他定的围巾待运到重庆后,此时重庆的同类商品已满街都是,贱的不得了。转眼几天,重庆变化无常的气候又逐渐转暖,陈南昌不得不咬牙把每条进价4元的围巾,以每条1元的价格全部抛售了出去。这趟生意,使陈南昌又亏进去了3万元。
后来,陈南昌发现别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于是,便动起了自己家人的脑筋。
陈南昌的妻子是重庆一家小型压缩机厂的业务员,曾先后做了20年的推销工作,有着广泛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陈南昌妹夫的哥哥也是机电设备的销售能手。陈南昌看准了这一销售网络资源,决定与妹妹合办一个机电设备公司,以弥补自己因生意亏损而带来的损失。1985年,陈南昌借资3万元成立了一个以代销别人产品为主的“南华机电设备公司”。
坦率地说,这只能算是个皮包公司,陈南昌经营的手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从厂家赊来产品再卖出去。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皮包公司,刚开张那阵子,陈南昌的业务竟开展得非常顺利,到了1992年便赚了六七万元钱。然而1993年以后,由于市场信用恶化,赊出去的货款收不回,这样一来,他们原本赚到的钱就很快被全部折腾了个精光。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了。
但究竟什么样的路才更适合自己呢?
铁匠火锅横空出世
1988年,陈南昌家的“永兴铁店”因城市旧城改造被拆掉了,他托付给弟弟经营的祖传铁店随之划上了一个历史句号。而此刻,他兄妹俩经营的“南华机电设备公司”也夭折了,陈南昌全家又陷入了经济的恐慌之中。就在陈南昌感到绝望的时候,陈家的房子还建了。陈南昌的新房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心地段,地处人流如织的黄金口岸。陈南昌经商多年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却锻炼出了他对市场的一股敏锐感。陈南昌想,我原来开铁店结交了那么多的厨师,我何不利用我的这些无形资源,在重庆开办一家“火锅店”呢?陈南昌觉得,在地理位置不错的家门口开一家面向工薪族的大众火锅店,生意一定不会太差。
主意定下后,陈南昌就动手张罗起来,待一切手续办妥后,他却又为自己的店名犯难了。究竟给自己的店取个什么名呢?家里人给他列了一大堆吉祥的名字,他的那帮铁哥们也为他起了很多店名。陈南昌虽然觉得听起来都很好,但就是感觉到没有什么特点。自己是打铁出身,我能不能就叫个“铁匠火锅店”呢?对!就叫“铁匠火锅店”,这名字既听起来亲切,又贴近大众,琅琅上口。一家人听后也都觉得很好。
1996年4月,陈南昌东拼西凑了4000元,摆上三张桌子,便支撑起了自己的“铁匠火锅店”。然而开张的第一天,生意并不像陈南昌所想像的那么好,陈南昌门前门后的吆喝了整整一天,却只做成了一桌客人的生意,仅仅进账34元钱。陈南昌的妻子下岗,小孩正在读书,这些钱怎能维持日益加重的生活开支呢?
陈南昌决心要尽快摆脱掉这种危机。不久,他经过调查,很快便发现了火锅经营有着它特殊的季节性——夏天时晚上生意好,冬天时则是白天生意好。为了兼顾两者顾客的需要,陈南昌干脆搞起24小时的通宵营业。他笃信,只要延长自己火锅店的营业时间,然后再把自己的经营特色和服务质量搞上去,“铁匠火锅店”的生意就一定能有起色。与此同时,陈南昌还请来了4名特级厨师,并让他们每天根据不同的顾客,变换着不同客人的饮食口味。在服务上陈南昌则把服务对象瞄準了普通大众和中下层消费群体,在价格上坚持实行薄利多销的原则。这就使得那些下岗工人也可以时常来“铁匠火锅店”搓一顿。这样,一些人来过一次后便往往还会再来。不久,随着回头客的不断增多,陈南昌的火锅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营业额便开始每天上升到了200多元。虽然,这些钱对陈南昌来说还很微不足道,但毕竟陈南昌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开始看到了希望。
陈南昌的希望终于转眼间就变成了现实。“铁匠火锅店”开张不到半年时间,经营便出现了火爆,经营规模也从当初的3张桌子,扩大到60、70、200多张桌子,日营业额也开始呈几何数增长,忙得陈南昌整天乐歪了嘴。陈南昌是既当采购又下厨,还要跑堂,明显是忙不过来了。1996年底,陈南昌果断对外贴出了招聘员工的启事。不过与人不同的是,陈南昌只招下岗工人。
陈南昌体谅下岗工人的苦衷。在他的眼里看来,那些下岗工人不仅最能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还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陈南昌的招聘启事才刚刚贴出,前来报名的人便挤破了门槛,有些年轻人都拼命想着法进来,但均被陈南昌拒绝了,最后,陈南昌一下就招进了十几名下岗工人。这些人进来后果然如他所料,个个都能吃苦,服务态度又好。陈南昌的举动无形也为自己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前来光顾的人越来越多,很快,他的声名便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传开了。
陈南昌的“铁匠火锅店”火爆的同时,他率先吸纳下岗工人的举动也同时引起了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及南纪门街道政府的注意。1997年初,区政府和工商等各级部门相继以“铁匠火锅店”为龙头,将整个重庆市中兴路建成了火锅一条街。自此,一到夜晚,中兴路上近千张的桌子就声势浩大地出现在市民面前,“吃铁匠火锅,就到中兴路“成了山城市民的一句口头禅,“火锅夜市一条街”也因此而诞生。
陈南昌一下子可了不得了,他一人能带动这么多的人都从事火锅业,解决众多下岗工人的生活,这使得他的“铁匠火锅”名声更为大振。
然而,陈南昌喜事不断的同时不幸的事也来临了。1999年10月,当时重庆市政府由于规范市容,一举取消了路边夜市,而如日中天的“夜市一条街”也不幸“遇难”。很明显,陈南昌要想在这块弹丸之地,继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显然已是不太可能的事。陈南昌開始谋算起更大的事业来。可究竟怎样发展,陈南昌当时心中还没有底。一次,陈南昌在“麦当劳”就餐时突然得到领悟,既然“肯德基”、“麦当劳”等众多的洋快餐连锁店能在世界的范围内发展,我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呢?
陈南昌说干就干。他首先效仿“肯德基”、“麦当劳”的品牌效应,决定也树立起自己的“铁匠品牌”来。1998年秋,陈南昌郑重向重庆市工商局和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自己“铁匠”的名称和商标权。
接下来,陈南昌将自己扩张的对象盯住了那些经营不善的国营酒楼。他首度出手便兼并了重庆市渝中区兴龙酒楼。这家酒楼装饰豪华,地理位置颇佳,但由于经营不善却连年亏损。到了1998年下半年时,已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酒楼的职工连工资都开不出了。陈南昌一眼看中了这家酒楼的极佳地理位置,并出手15万元兼并了这家酒楼。
陈南昌接手了这家酒楼后,就决定避开强劲对手,利用自己的“铁匠”品牌,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市场空间。不久,他就发现重庆的酒楼都只重视夜宵火锅生意,而十分忽视其它菜肴的营业。但事实上,有很多来重庆的外地人并不适应火锅。陈南昌觉得这里面蕴藏了巨大的商机。他很清楚,那些吃夜宵的客人一般只是朋友间一种增进友谊的联络方式,并不在意大吃大喝。因此,陈南昌一方面请名厨制作精美的小份特色菜,另一方面,又把晚上的酒楼布置成闹中求静的茶楼。果然,他这招正好满足了相当多的顾客需要,不仅包间每晚都得事先预订,生意也是好的不得了,酒楼很快便起死回生。陈南昌也赚下了30多万元。
家族遭重创,牌子大了遭人暗算
陈南昌的事业大了后,他的那些作坊式管理手段显然就不能适应了。陈南昌的文化素质低,而他奉行的又多半是家族式的管理手法,这就不免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陈南昌有姊妹6人,随着他的“铁匠火锅店”旺盛后,陈南昌为了解决兄妹的生活负担,便将他们先后全都请了进来。但是,自从陈南昌兼并了兴龙酒楼,他的家人却个个成了老板,谁都可以管事,谁也可以不管事。而令陈南昌最为恼火的是,他的家人经常带一帮人来海吃海喝一顿,而每次吃得神魂颠倒后,就只让那些客人签单挂帐。这样每到年底,几十万元的一大把签单就专等着陈南昌去清收。陈南昌酒楼的账面上每每看着是盈利,但事实上,他却有苦说不出。
陈南昌感到了自己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他就永远还只能做个“土八路”,也别想成什么大气候。
陈南昌终于要拿自己的妹妹陈南芝下手了。由于中兴路总店的生意已经理顺,妹妹已经闲着没有多少事干,他郑重地向妹妹发出了通牒,要她从今往后自立门户,他给了妹妹12万元后,让她去开个分店,规定每年向总店缴纳1万元的管理费。与此同时,陈南昌还拉下脸来彻底“封杀”了兄弟姐妹、亲属六眷到店里白吃白喝的特权。
曾经与哥哥同甘共苦的陈南芝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如今日子刚刚过好一点,冷酷的哥哥却要赶自己走。满肚子怨气的陈南芝与哥哥大吵了一场后,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了哥哥的大令。
妹妹陈南芝被哥哥逼出店门后也算争气,不久,她便把分店开在了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三二四医院的旁边。这个连锁分店与总店的招牌、店堂布置、火锅底料、服务员着装,服务风格等等都保持了“铁匠火锅”的本色。自从实行了能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管理模式后,妹妹的火锅店极大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到一年时间,陈南芝的分店,生意就做得比哥哥的总店更为成功,还成为了多家连锁店的学习模式。自己也大大赚上了一把,还因此买下了一套价值60多万元的住宅,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妹妹开店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陈南昌的信心。有了这个榜样,陈南昌很快便以相同的模式让自己另外的5个兄妹,先后在不同的区、县各投资10万元左右开办了8家连锁分店,结果半年之内这些分店均全部收回了投资。陈南昌的连锁分店越滚越大,以至到2000年3月时,已扩大到上十家时,陈南昌正式注册成立了“铁匠餐饮有限公司”。
尝到甜头的陈南昌决定也让自己赋闲在家的女儿去开一家连锁店。陈南昌还亲自给女儿把店址选在沙坪坝。但遗憾的是,他的儿女经营不久便夭折了。而让陈南昌感到异常难堪的是,女儿的这次失败不但毁了她自己,甚至还差点砸了“铁匠火锅”的招牌。
开始时,陈南昌的女儿靠着“铁匠火锅”的招牌,经营的火锅店天天食客爆满,生意火爆的不得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她对面的一家火锅店老板却生出了嫉妒之心。这家火锅店的老板为了除掉“铁匠火锅”这个眼中钉,不惜看准了从陈南昌的女儿下手。
报复心切的那位老板为此专门精心设计了一个“笼子”。他收买下一个专门为“铁匠火锅店”送鸭肠的伙计,让这伙计故意用阴沟的水洗鸭肠,然后,那老板再用录相机把这全部过程都录下来。
就在陈南昌的女儿懵懂无知,还在为自己的生意洋洋得意的时候,这盒经过加工的录相带已送到了当地的卫生防疫站,同时,那位老板还在营业高峰时,专门把这盒录像放给要前往“铁匠火锅店”就餐的食客看。从此以后,沙坪坝“铁匠火锅”门可罗雀。结果,害得“铁匠火锅”的品牌形象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陈南昌不得不痛下决心撤销了沙坪坝分店,最后,贴本把这家店铺转让了出去。
做大买卖“铁匠火锅”越滚越大
陈南昌经历了这次家族式的经营失败后,马上就高薪请来了几名高级管理人员,他很快便又恢复了元气。并开始利用自己已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向外进行了又一次资本扩张。一方面,他实施特许经营加盟(特许方和受许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是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经营方式),一方面依靠对方急于借助他的品牌心理,开始进行经营知识的培训。陈南昌规定,所有的特许经营加盟店都必须遵守他制定的五个统一:即,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店堂装饰风格,统一的火锅底料、统一的服务及统一的管理。而特许经营加盟店也必须按经营规模的大小和好坏,每年按时向他缴纳8000-18000元不等的特许加盟费;而陈南昌则按月对分店进行各方面的后续服务和指导,然后视其经营的情况和各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就这样,陈南昌利用这种方式不断把分店扩张到了天津、南京、宜宾、成都等地,先后开办出了27家连锁店。陈南昌的事业发展后,又开始做起了大买卖。
2001年8月28日,陈南昌在地处重庆市的北部新城,租下一个6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开办了自己的第28家“铁匠火锅店连锁店”。这个仅在装饰和设备上便投资了70余万元的火锅城,虽然地处重庆几大饮食巨头“德庄火锅”、“菜根香”、“蓝精灵”、“鸭肠王”、“膳鱼火锅”等名店的重重包围圈中,但不知死活的陈南昌却偏要和他们较量一番。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从这些“重量级杀手”的包围圈中,杀出自己的一条血路来。陈南昌很清楚,以他现在的实力,如果与他们硬拼,是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的,于是,他另辟蹊径,在每天晚上7时的时候,陈南昌便请来各路演员,登台表演相声、舞蹈、唱歌等节目,借以激活经营气氛。这种别出一格的经营方式很快就引起了山城的轰动,开业还没几天,营业额每天就超过了1万元。
陈南昌在不断扩展自己火锅事业的同时,还兴建起了自己的产品基地。今年,陈南昌在涪陵、黔江两地的青山绿水之地,租赁了几十亩的廉价土地。陈南昌在那里种植蔬菜,运用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养殖各种肉食动物和水族动物,并成立了一个“食物研究所”,开发出了许多产品。陈南昌一方面可以利用那里的资源来为自己服务,也大大降低了经营的成本。结果,这些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一上餐桌,就大获市民的赞誉和推崇,火锅店也由此越来越受到食客们的欢迎。
现在,陈南昌已不满足囿于火锅领域中的发展了,就像如日中天的影星们利用自己在影视圈的名气向歌坛发展去轻松当一名歌星一样,陈南昌也决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向更多的领域渗透。目前,他的公司已改制完成,名称也由原来的单纯餐饮公司变成了餐饮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陈南昌正计划着手新的项目开发,他将对涪陵、黔江两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他相信,那里的森林、竹林,流水等自然资源会给都市人一种彻底的放松,借着重庆市倡导的“8小时重庆(即重庆市各区县必须在8小时到达主城区)”的实施,陈南昌对办一个集旅游、酒家、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更加充满了信心。目前,他的这些设想已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