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借贷是当今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实际调研出发,借助调研数据探究农民当前借贷情况,分析农民选择借贷方式的原因,并结合所调研的农户生活情况就农户与政府两方面如何改变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借贷 农民经济生活 非正规金融
一、引言
城乡之间严重分离使得城乡关系成为热点,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制约我国经济长远目标的实现,陕西在西北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其城乡经济社会差距也相对较大[1]。借贷情况因其特殊性是令人普遍重点关注的农村经济的一点,为此本文偏重对此探讨来分析农民的经济生活。
本文第二部分有关样本的一些相关情况;第三部分是探究农民借贷情况,就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提出意见建议。
二、样本情况
礼泉县属于关中平原中部及黄土高原南缘,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公里。
样本选择了礼泉县的十几个村子,进行了实地的调研收集整理农户借贷信息以进行研究。村子之间相隔较远,虽整体呈现出人口年龄大、务农人口占多数而务工人数占比相对小的情形,但各村间发展水平、农民间经济生活状态状况差别仍较大,而农户借款不是罕见现象,相关数据类型多样,有很大参考价值。
三、农民借贷行为探讨
(一)该地区农户借贷情况概述。有借款需求的农户中,通过非正规借款途径借款(即向亲戚朋友有息/无息借款、私人放贷者借款或者其他方式)借款的农户,占到了借款户的73%。余下的则是选择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借款。85%的农户借款方式选择信用贷款,13%选择担保贷款而余下的选择抵押贷款。农户们多采用信用贷款位为主的借款方式,而实际上农户们也多只能选择信用贷款方式。借款形式上51%农户是口头约定形式,立有借据占到22%,剩下的为签有正式借款合同的形式。信用贷款占到了主要地位,口头约定占比过半。其余少部分通过正式金融途径借款的农户则是签有正式借款合同作为借贷形式,这也与向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借款的农户比例相当。根据调查,这些借款能满足75%的农户的借款需要,而61%的农户也满意现在的借款方式(其余则因为利率、期限与手续等各种问题不尽满意)。
(二)农户借贷选择非正规金融的原因。一方面,在有借款需求的農户中。36%的农户并不了解银行、信用社的贷款政策,而17%的农户曾申请银行信用社等机构的贷款(其中75%比例的农户能申请到贷款),而其余有借款需求的农户由于担心还不起、利息高、手续繁琐、金额太小不能满足需要、申请时间太长、担心即使申请也贷不到、贷款程序不了解或其他原因没有申请。银行也因为道德风险问题难以放出贷款,信用社也存在权责不对等,规章制度以及监督不合理的问题[2]。另一方面,是正规金融贷款渠道不给于农民借款,调查中60%的有借款需求的农民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抵押品或担保人无法得到贷款,20%则是因为没有关系借不到。可见农民选择非正规金融渠道,主要由于很多农户缺乏抵押品担保人以及没有渠道关系。农村借贷额小、期限短、抵押品少、偿还能力弱,使得银行信用社等借贷违约风险很高[3]。之前所说农村中的房屋耕地问题,可知担保抵押形式缺乏可操作性,而银行发放贷款不可能建立在对各类需求者信息的定性判断上,加上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很多时候是一次性的,农民失信不会对农户生活产生较大影响[4]。在农村,传统民间借贷,这种基于血缘、地缘等强关系基础上具有极高履约率的私人借贷形式仍占有主要地位[5]。调研发现,农村居民的借贷行为主要来源于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债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大,覆盖面较窄。
四、结论与建议
(一)农户方面。此外,当问到他们更偏好的贷款方式时,不同农户给出选择如表:
虽然现在农村借贷仍以民间借贷为主,但农民们更多希望有正规借贷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只是对他们来说在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所以多选择了民间借贷。
在选择担保贷款的农户中,41%的农户愿意用耕地担保,也有同比例的农户选择房屋担保,很少有选择牲畜、未来农副产品或其他物品资产做担保的农户。
(二)相关建议。1、现阶段,从需求、供给、交易费用来说农村民间借贷不可避免,其有正面作用,需要政府给与引导和规范,不要盲目禁止打压[6]。监管与执法部门也应进一步介入农村借贷问题。2、考虑到现在农民贷款无抵押物情况,银行可将农民房屋等财产作为抵押向农户发放贷款,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贷款扶持力度,使农村居民更容易获取贷款。
以上措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郭俊华,景甜. 基于类型分析的陕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经验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4-81.
[2] 王延涛. 农村信用社道德风险诱因分析及防范[J].农业经济,2017(5):97-98.
[3] 徐华. 农村借贷的历史透析与借鉴[J]. 农村经济,2005,(02):69-72.
[4] 王俏荔,王玉霞. 农村信贷市场中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J]. 农业科学研究,2009,30(04):33-37.
[5] 赵丙奇,朱彩云. 传统农村民间借贷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村庄治理视角[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86-90.
[6] 姜雅莉. 农村民间借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关键词】 农村借贷 农民经济生活 非正规金融
一、引言
城乡之间严重分离使得城乡关系成为热点,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制约我国经济长远目标的实现,陕西在西北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其城乡经济社会差距也相对较大[1]。借贷情况因其特殊性是令人普遍重点关注的农村经济的一点,为此本文偏重对此探讨来分析农民的经济生活。
本文第二部分有关样本的一些相关情况;第三部分是探究农民借贷情况,就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提出意见建议。
二、样本情况
礼泉县属于关中平原中部及黄土高原南缘,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公里。
样本选择了礼泉县的十几个村子,进行了实地的调研收集整理农户借贷信息以进行研究。村子之间相隔较远,虽整体呈现出人口年龄大、务农人口占多数而务工人数占比相对小的情形,但各村间发展水平、农民间经济生活状态状况差别仍较大,而农户借款不是罕见现象,相关数据类型多样,有很大参考价值。
三、农民借贷行为探讨
(一)该地区农户借贷情况概述。有借款需求的农户中,通过非正规借款途径借款(即向亲戚朋友有息/无息借款、私人放贷者借款或者其他方式)借款的农户,占到了借款户的73%。余下的则是选择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借款。85%的农户借款方式选择信用贷款,13%选择担保贷款而余下的选择抵押贷款。农户们多采用信用贷款位为主的借款方式,而实际上农户们也多只能选择信用贷款方式。借款形式上51%农户是口头约定形式,立有借据占到22%,剩下的为签有正式借款合同的形式。信用贷款占到了主要地位,口头约定占比过半。其余少部分通过正式金融途径借款的农户则是签有正式借款合同作为借贷形式,这也与向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借款的农户比例相当。根据调查,这些借款能满足75%的农户的借款需要,而61%的农户也满意现在的借款方式(其余则因为利率、期限与手续等各种问题不尽满意)。
(二)农户借贷选择非正规金融的原因。一方面,在有借款需求的農户中。36%的农户并不了解银行、信用社的贷款政策,而17%的农户曾申请银行信用社等机构的贷款(其中75%比例的农户能申请到贷款),而其余有借款需求的农户由于担心还不起、利息高、手续繁琐、金额太小不能满足需要、申请时间太长、担心即使申请也贷不到、贷款程序不了解或其他原因没有申请。银行也因为道德风险问题难以放出贷款,信用社也存在权责不对等,规章制度以及监督不合理的问题[2]。另一方面,是正规金融贷款渠道不给于农民借款,调查中60%的有借款需求的农民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抵押品或担保人无法得到贷款,20%则是因为没有关系借不到。可见农民选择非正规金融渠道,主要由于很多农户缺乏抵押品担保人以及没有渠道关系。农村借贷额小、期限短、抵押品少、偿还能力弱,使得银行信用社等借贷违约风险很高[3]。之前所说农村中的房屋耕地问题,可知担保抵押形式缺乏可操作性,而银行发放贷款不可能建立在对各类需求者信息的定性判断上,加上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很多时候是一次性的,农民失信不会对农户生活产生较大影响[4]。在农村,传统民间借贷,这种基于血缘、地缘等强关系基础上具有极高履约率的私人借贷形式仍占有主要地位[5]。调研发现,农村居民的借贷行为主要来源于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债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大,覆盖面较窄。
四、结论与建议
(一)农户方面。此外,当问到他们更偏好的贷款方式时,不同农户给出选择如表:
虽然现在农村借贷仍以民间借贷为主,但农民们更多希望有正规借贷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只是对他们来说在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所以多选择了民间借贷。
在选择担保贷款的农户中,41%的农户愿意用耕地担保,也有同比例的农户选择房屋担保,很少有选择牲畜、未来农副产品或其他物品资产做担保的农户。
(二)相关建议。1、现阶段,从需求、供给、交易费用来说农村民间借贷不可避免,其有正面作用,需要政府给与引导和规范,不要盲目禁止打压[6]。监管与执法部门也应进一步介入农村借贷问题。2、考虑到现在农民贷款无抵押物情况,银行可将农民房屋等财产作为抵押向农户发放贷款,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贷款扶持力度,使农村居民更容易获取贷款。
以上措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郭俊华,景甜. 基于类型分析的陕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经验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4-81.
[2] 王延涛. 农村信用社道德风险诱因分析及防范[J].农业经济,2017(5):97-98.
[3] 徐华. 农村借贷的历史透析与借鉴[J]. 农村经济,2005,(02):69-72.
[4] 王俏荔,王玉霞. 农村信贷市场中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J]. 农业科学研究,2009,30(04):33-37.
[5] 赵丙奇,朱彩云. 传统农村民间借贷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村庄治理视角[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86-90.
[6] 姜雅莉. 农村民间借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