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均衡发展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又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天津市北辰区结合自身的区情及教情,在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以特色提内涵,以达标促均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对标对表找差距,聚焦聚力强落实。为了让“创建”工作更具操作性,区教育局将市政府下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实施细则》中的100条评估标准细化为291条,制成《达标手册》印发给各校,并依照这份手册,对区内47所学校进行逐一排查,及时汇总问题,稳扎稳打,确保达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区委、区政府将“创建”作为提升全区综合办学水平的契机,本着“硬件先行”的原则,先后投入6.2亿元资金用于教育硬件的提升,专项投入5000余万元进行操场建设。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教育经费单列,全额纳入,不留缺口,做到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拖不欠,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就高不就低,足额拨付,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年递增不低于20%。
完成“市基础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之后,区教育局制定了《北辰区中小学千分考核实施方案》和评估细则,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评级机制。启动全覆盖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全程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改革单纯以教学成绩考核学校的管理机制,引导学校关注过程管理,关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规范办学、关注校园安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引导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合理竞争,从而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狠抓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从学校文化层面看,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教育创新、教育传统的集中体现。作为特色学校,一要基本形成独到的办学思想,有理论依据,有个性特色,并在一定范围得到肯定和传播;二要形成体现上述办学思想的独特校风,并能给人带来深刻感受;三是上述办学思想要体现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上,体现在办学的物质或精神成果上;四是学校绝大多数学生要开始形成体现上述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技能。
抓监测评价,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坚持多元评价、多样发展、尊重差异、积极导向的思想,从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坚实的理论基础、围绕学校特色主题的课程体系、校本特色的管理网络、贯彻实施学校的特色主题的教师队伍、体现学校魅力和个性的校园文化、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对各校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
首先,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原则。即:独特性原则——独到而优异即为“特”,学校特色不在大而全,在少而精;多样性原则——在创建学校特色形式上,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基础去选择、去多元培育特色;超前性原则——学校特色的确立,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旦确立了适合本校的特色,应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稳定性原则——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氛围、教育教学方式、学校人际关系的现状和人际关系所体现的精神境界等一系列因素的长期积淀,特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需要不断丰富、充实、发展和完善。
其次,明确特色创建的过程。学校的特色形成需要经历了一个挖掘和提炼、形成与扩展、巩固与提升的过程,即由孕育(特质)—过渡(特点)—确立(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特色化)—成熟(特色学校)的过程。
再次,以专题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创建。组织开展特色学校建设专题讨论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做特色创建专题报告,结合学校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个案进行案例分析,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
抓交流推廣,提升特色创建水平。我们将学校特色划分为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科研特色、师资特色、管理特色、项目特色和建筑特色等,注重形成一个推广一个。每个学期我们通过互比、互学、互看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参观我区已经形成的特色学校,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
对标对表找差距,聚焦聚力强落实。为了让“创建”工作更具操作性,区教育局将市政府下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实施细则》中的100条评估标准细化为291条,制成《达标手册》印发给各校,并依照这份手册,对区内47所学校进行逐一排查,及时汇总问题,稳扎稳打,确保达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区委、区政府将“创建”作为提升全区综合办学水平的契机,本着“硬件先行”的原则,先后投入6.2亿元资金用于教育硬件的提升,专项投入5000余万元进行操场建设。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教育经费单列,全额纳入,不留缺口,做到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拖不欠,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就高不就低,足额拨付,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年递增不低于20%。
完成“市基础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之后,区教育局制定了《北辰区中小学千分考核实施方案》和评估细则,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评级机制。启动全覆盖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全程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改革单纯以教学成绩考核学校的管理机制,引导学校关注过程管理,关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规范办学、关注校园安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引导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合理竞争,从而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狠抓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从学校文化层面看,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教育创新、教育传统的集中体现。作为特色学校,一要基本形成独到的办学思想,有理论依据,有个性特色,并在一定范围得到肯定和传播;二要形成体现上述办学思想的独特校风,并能给人带来深刻感受;三是上述办学思想要体现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上,体现在办学的物质或精神成果上;四是学校绝大多数学生要开始形成体现上述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技能。
抓监测评价,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坚持多元评价、多样发展、尊重差异、积极导向的思想,从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坚实的理论基础、围绕学校特色主题的课程体系、校本特色的管理网络、贯彻实施学校的特色主题的教师队伍、体现学校魅力和个性的校园文化、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对各校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
首先,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原则。即:独特性原则——独到而优异即为“特”,学校特色不在大而全,在少而精;多样性原则——在创建学校特色形式上,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基础去选择、去多元培育特色;超前性原则——学校特色的确立,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旦确立了适合本校的特色,应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稳定性原则——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氛围、教育教学方式、学校人际关系的现状和人际关系所体现的精神境界等一系列因素的长期积淀,特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需要不断丰富、充实、发展和完善。
其次,明确特色创建的过程。学校的特色形成需要经历了一个挖掘和提炼、形成与扩展、巩固与提升的过程,即由孕育(特质)—过渡(特点)—确立(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特色化)—成熟(特色学校)的过程。
再次,以专题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创建。组织开展特色学校建设专题讨论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做特色创建专题报告,结合学校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的个案进行案例分析,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
抓交流推廣,提升特色创建水平。我们将学校特色划分为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科研特色、师资特色、管理特色、项目特色和建筑特色等,注重形成一个推广一个。每个学期我们通过互比、互学、互看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参观我区已经形成的特色学校,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