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搬出土房住楼房,农民还会不买账?在一个深度贫困县走访,就遇上这样的事。县里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从效果图看,排排楼房整齐,文化广场、商店、活动室等设施俱全,干部说,一个小区安置几个贫困村,能让贫困户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深入了解,听到农民的不少意见:有人算账,拆土房住楼房,自己要补不少钱,背一身饥荒,往后日子更难。有人担心,在村里吃菜、吃粮、吃水都不花钱,搬上楼房样样是钱,开销大。也有人顾虑,搬进楼房,想种地离了十几里远,不种吧,周边又没产业,生计怎么办……
尽管不少农民不情愿,政府却很热心,积极推动项目开工。
脱贫攻坚要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脱贫不是消亡农村的过程,村庄有自身发展规律,即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帮扶贫困村,不一定要整村拆迁、另起炉灶,也不是一味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农村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有的特在生态,有的特在产业,不能千篇一律建樓房。既要尊重乡村特色,又要遵循发展规律,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融合起来,真正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脱贫攻坚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愿不愿搬,搬到哪儿,应该让农民自己说了算,政府应分类解决好农民的多元需求。要以科学规划引导,既要集约、节约用地,又要更好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有产业支撑,让农民有稳定而持久的就业,政府在土地使用、财政奖补、税收减免上给予政策支持,发展农家乐、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拓展农业增收功能,让农民在家门口有活干。要完善养老、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仅在形式上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更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过上好日子。
多往村里跑一跑,多听听贫困户的声音,跑成“泥腿子”,就能找到“金点子”,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摘自《人民日报》4.8 )
深入了解,听到农民的不少意见:有人算账,拆土房住楼房,自己要补不少钱,背一身饥荒,往后日子更难。有人担心,在村里吃菜、吃粮、吃水都不花钱,搬上楼房样样是钱,开销大。也有人顾虑,搬进楼房,想种地离了十几里远,不种吧,周边又没产业,生计怎么办……
尽管不少农民不情愿,政府却很热心,积极推动项目开工。
脱贫攻坚要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脱贫不是消亡农村的过程,村庄有自身发展规律,即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帮扶贫困村,不一定要整村拆迁、另起炉灶,也不是一味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农村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有的特在生态,有的特在产业,不能千篇一律建樓房。既要尊重乡村特色,又要遵循发展规律,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融合起来,真正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脱贫攻坚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愿不愿搬,搬到哪儿,应该让农民自己说了算,政府应分类解决好农民的多元需求。要以科学规划引导,既要集约、节约用地,又要更好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有产业支撑,让农民有稳定而持久的就业,政府在土地使用、财政奖补、税收减免上给予政策支持,发展农家乐、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拓展农业增收功能,让农民在家门口有活干。要完善养老、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仅在形式上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更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过上好日子。
多往村里跑一跑,多听听贫困户的声音,跑成“泥腿子”,就能找到“金点子”,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摘自《人民日报》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