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教育部,请不要给我们家孩子减负》的文章风靡网络,点赞过万。全国两会期间,这个话题不断发酵,此类主题文章不断涌现,流传甚广。这至少说明,不希望减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政府殚精竭虑的减负政策,却不断遭到一些家长反对,到底是为什么?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撰文分析了这其中的原因。
不同定位的人,负担是不同的,没有区别,一刀切地做减法的减负政策,的确有不足,需要反省并适当调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因此,对一部分志向远大的学生,辛苦一些是应该的,多学一些也是应该的。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的减负做法,忽视了这部分区别,全部减,必须减。一些地方的做法非常夸张,甚至要求取消正常的期末期中考试,即便搞期末测试,也不能出成绩,称之为“乐考”。
伴随对孩子教育的高期望,无论正确与否,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边压下去了,那边就長了出来。近年,伴随政府对学校强力的减负措施,学习负担大规模向课外辅导班转移,客观上造成了课外辅导机构风光无限。更重要的是,课内转课外,是需要经济支撑的。从另一个维度看,这种减负,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教育的差距,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为什么要排队掏钱给自己孩子报培训班?孩子没上好学校,就可能没有好的工作、好的未来,中国家长处于一种集体焦虑中,于是拼命给孩子加码。因此,减负与应试教育几乎一样,表面上是在和很多家长斗智斗勇,实际上是在阻击功利教育理念、思想,阻击功利的教育竞争。从本质上讲,这是在试图用一个教育手段调整解决诸多庞杂的社会问题,受到批评也在所难免。
减负的精神我们需要坚持,但在诸多的反对声中,我们的确需要思考如何减负。此次舆论在减负上的反对声,适时地提醒我们各级政府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好,如何推进更多理性的区别化、精准化减负。
(摘自《中国青年报》4.2)
不同定位的人,负担是不同的,没有区别,一刀切地做减法的减负政策,的确有不足,需要反省并适当调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因此,对一部分志向远大的学生,辛苦一些是应该的,多学一些也是应该的。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的减负做法,忽视了这部分区别,全部减,必须减。一些地方的做法非常夸张,甚至要求取消正常的期末期中考试,即便搞期末测试,也不能出成绩,称之为“乐考”。
伴随对孩子教育的高期望,无论正确与否,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边压下去了,那边就長了出来。近年,伴随政府对学校强力的减负措施,学习负担大规模向课外辅导班转移,客观上造成了课外辅导机构风光无限。更重要的是,课内转课外,是需要经济支撑的。从另一个维度看,这种减负,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教育的差距,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为什么要排队掏钱给自己孩子报培训班?孩子没上好学校,就可能没有好的工作、好的未来,中国家长处于一种集体焦虑中,于是拼命给孩子加码。因此,减负与应试教育几乎一样,表面上是在和很多家长斗智斗勇,实际上是在阻击功利教育理念、思想,阻击功利的教育竞争。从本质上讲,这是在试图用一个教育手段调整解决诸多庞杂的社会问题,受到批评也在所难免。
减负的精神我们需要坚持,但在诸多的反对声中,我们的确需要思考如何减负。此次舆论在减负上的反对声,适时地提醒我们各级政府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好,如何推进更多理性的区别化、精准化减负。
(摘自《中国青年报》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