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完全学分制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通用模式,这一模式极大冲击了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下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该何去何从,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一再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兼职辅导员谈心谈话、分散到课统计四方面探讨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谈心谈话;分散到课统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而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任务,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为满足不同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现代教育一直在改革,由培养单一型人才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由非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而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全学分制的出现虽契合现代教育要求,是现代教育大势之所趋,却打乱了原有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极大地挑战了学生工作管理。
一、完全学分制的背景
实行完全学分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适应“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灵活性、自主性、实用性决定了其成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非学分制对学生的限定死板,只能体现共性,不能体现个性,只能按图索骥,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全面成才,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要求,其被淘汰是必然的。完全学分制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选择空间和选择自由,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或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决定选择课程的数量和顺序,课程设计的人性化和多样化成为了完全学分制的突出优势,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面临的困难
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展,完全学分制下班级学生选课多样化,教学班级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年级、班级,学生工作管理存在交叉,多院系共同管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而行政班级学生因为长期不见面,感情淡漠,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直至毕业都互不认识的情况。班委的作用被弱化,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文化缺少培植的土壤,班风建设被人为忽略,长此以往,学风教育无从谈起。
学院处理学生突发情况难度加大,学生到课统计难度增大,学生上课易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上课效果难以保证。而因为学生上课时间不统一,行政班级的班级活动只能放在中午或周末开展,势必耽误学生休息时间,学生们参与活动过程无精打采,部分学生心生反感,班级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并未入脑入心。此种形势下,班级活动徒有其表,很难落到实处,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三、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工作管理的探索
学分制的改革对学生工作管理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恰如其分地发挥出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优势,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是每一个学生工作管理者所应思考的问题。
1.班级文化建设
行政班级是大学生在校的归属所在,无行政班级则无母校情怀,无行政班级则无同学情谊。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工作管理,更关系到学生的爱院荣院感、爱校荣校感。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是改变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中的重头戏。
上文提到,班级活动因为时间放到了休息时间,招致学生们怨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既然学生们上课时间不统一这一客观事实无法改变,班级活动就只能从形式上下功夫。传统的班级活动模式都是以共同学习、班委领学等方式开展,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活动要创新活动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例如,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特别感兴趣,班级可以组织相关集体活动,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联络了同学感情。又如,班级可以集体开展读书活动,书籍可以涉及数理化文史哲任一方面,晒一晒书单,比一比收获。集体活动有意义、有收获,班级文化才有载体、有抓手。
2.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方面,也受到了完全学分制的冲击。同宿舍的学生,上课时间也不尽相同。但与班级管理相比,宿舍管理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其原因有二,一是宿舍学生相对固定;二是宿舍学生相处时间上有保障。
先生活而后学习,先成人而后成才,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宿舍管理的平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宿舍可以作为班级的小组,集体开展活动,不同宿舍联谊开展活动,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打扫保持卫生,处理同学关系,养成良好习惯,塑造积极性格,培育多元文化,这些与完全学分制的目的不谋而合,也能加强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便于学生工作管理的开展,是学生工作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3.兼职辅导员谈心谈话
高校普遍存在着专职辅导员人数少、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不能达到1:200,这就造成了专职辅导员工作的被动局面,完全学分制下的行政班级学生散落在各个教学班级,学生与专职辅导员的见面机会变少,专职辅导员不能完全掌握学生情况,而兼职辅导员的设置可以改变这一情况。
适当的谈心谈话作为一种工作手段,能够增強兼职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这种筛查既能加强兼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又能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是常规工作,也是完全学分制下应该强调的工作。
4.分散到课统计
非学分制下统计学生到课情况,可以由行政班级班委直接统计。但完全学分制下,行政班级被打乱,行政班级班委无法统计行政班级到课情况,教学班级教师也可统计到课学生人数后将未到课学生名单发至各相关院系,与各相关院系形成良性互动。这样能突出教学班级管理优势,发挥行政班级不能发挥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做好学生工作管理,院系也可定期抽查分散上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分散上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大监督力度。
教学班级反馈与院系定期抽查并举,教学班级教师能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摸排,院系也能全面掌握情况,才能对学生到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管理。
综上,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在高校替代非学分制模式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完全学分制冲击了固有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打乱了原有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节奏,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亟需改变。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转变中,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转变理念、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力求创新,在班级文化上想出路、在学生宿舍里下功夫、在谈心谈话中探方向、在加强监督上找问题,真正推动完全学分制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崔秀玲. 协同创新: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5).
[2]李玉淑.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
[3]胡月.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 文教资料,2015(24).
作者简介:倪莉彬,1988年10月出生,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谈心谈话;分散到课统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而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任务,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为满足不同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现代教育一直在改革,由培养单一型人才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由非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而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全学分制的出现虽契合现代教育要求,是现代教育大势之所趋,却打乱了原有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极大地挑战了学生工作管理。
一、完全学分制的背景
实行完全学分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适应“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灵活性、自主性、实用性决定了其成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非学分制对学生的限定死板,只能体现共性,不能体现个性,只能按图索骥,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全面成才,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要求,其被淘汰是必然的。完全学分制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选择空间和选择自由,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或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决定选择课程的数量和顺序,课程设计的人性化和多样化成为了完全学分制的突出优势,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面临的困难
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展,完全学分制下班级学生选课多样化,教学班级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年级、班级,学生工作管理存在交叉,多院系共同管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而行政班级学生因为长期不见面,感情淡漠,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直至毕业都互不认识的情况。班委的作用被弱化,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文化缺少培植的土壤,班风建设被人为忽略,长此以往,学风教育无从谈起。
学院处理学生突发情况难度加大,学生到课统计难度增大,学生上课易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上课效果难以保证。而因为学生上课时间不统一,行政班级的班级活动只能放在中午或周末开展,势必耽误学生休息时间,学生们参与活动过程无精打采,部分学生心生反感,班级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并未入脑入心。此种形势下,班级活动徒有其表,很难落到实处,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三、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工作管理的探索
学分制的改革对学生工作管理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恰如其分地发挥出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优势,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是每一个学生工作管理者所应思考的问题。
1.班级文化建设
行政班级是大学生在校的归属所在,无行政班级则无母校情怀,无行政班级则无同学情谊。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工作管理,更关系到学生的爱院荣院感、爱校荣校感。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是改变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中的重头戏。
上文提到,班级活动因为时间放到了休息时间,招致学生们怨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既然学生们上课时间不统一这一客观事实无法改变,班级活动就只能从形式上下功夫。传统的班级活动模式都是以共同学习、班委领学等方式开展,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活动要创新活动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例如,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特别感兴趣,班级可以组织相关集体活动,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联络了同学感情。又如,班级可以集体开展读书活动,书籍可以涉及数理化文史哲任一方面,晒一晒书单,比一比收获。集体活动有意义、有收获,班级文化才有载体、有抓手。
2.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方面,也受到了完全学分制的冲击。同宿舍的学生,上课时间也不尽相同。但与班级管理相比,宿舍管理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其原因有二,一是宿舍学生相对固定;二是宿舍学生相处时间上有保障。
先生活而后学习,先成人而后成才,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宿舍管理的平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宿舍可以作为班级的小组,集体开展活动,不同宿舍联谊开展活动,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打扫保持卫生,处理同学关系,养成良好习惯,塑造积极性格,培育多元文化,这些与完全学分制的目的不谋而合,也能加强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便于学生工作管理的开展,是学生工作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3.兼职辅导员谈心谈话
高校普遍存在着专职辅导员人数少、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不能达到1:200,这就造成了专职辅导员工作的被动局面,完全学分制下的行政班级学生散落在各个教学班级,学生与专职辅导员的见面机会变少,专职辅导员不能完全掌握学生情况,而兼职辅导员的设置可以改变这一情况。
适当的谈心谈话作为一种工作手段,能够增強兼职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这种筛查既能加强兼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又能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是常规工作,也是完全学分制下应该强调的工作。
4.分散到课统计
非学分制下统计学生到课情况,可以由行政班级班委直接统计。但完全学分制下,行政班级被打乱,行政班级班委无法统计行政班级到课情况,教学班级教师也可统计到课学生人数后将未到课学生名单发至各相关院系,与各相关院系形成良性互动。这样能突出教学班级管理优势,发挥行政班级不能发挥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做好学生工作管理,院系也可定期抽查分散上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分散上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大监督力度。
教学班级反馈与院系定期抽查并举,教学班级教师能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摸排,院系也能全面掌握情况,才能对学生到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管理。
综上,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在高校替代非学分制模式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完全学分制冲击了固有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打乱了原有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节奏,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亟需改变。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转变中,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转变理念、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力求创新,在班级文化上想出路、在学生宿舍里下功夫、在谈心谈话中探方向、在加强监督上找问题,真正推动完全学分制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崔秀玲. 协同创新: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5).
[2]李玉淑.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
[3]胡月.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 文教资料,2015(24).
作者简介:倪莉彬,1988年10月出生,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