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期经济学家文萃:房产泡沫破灭不可免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设定今年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
  第七届中国和世界经济论坛
  2005年6月29日-7月2日
  今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包括:总资产回报率要达到0.6%,股本回报率要达到11%,不良资产率要降到3%-5%,而全球100强银行分别对应的指标是1%、12%-14%和2.5%。另外,中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要达到60%,建设银行要达到80%。目前,中行这一指标已经是71.1%,建行目前则是69.9%。
  
  日本银行业改革取得成效
  中国银行东京分行副研究员 丁亚非
  《日本金融改革的目标、措施及成效》
  《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6期
  日本政府2002年开始新一轮金融改革。经过两年半运作,日本的银行业基本避免了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七大金融集团完成了不良率比2002年3月末减半的目标。2004年度,七大集团共盈利7300亿日元;处理不良债权的损失约1.97万亿日元,较上年度下降43.7%;不良债权余额也比同期减少45.7%,为7.6万亿日元,不良率为2.95%。通过改革,基本上达到了银行不良资产债权问题和企业债务重组问题同步解决的效果。
  日本的金融改革值得中国借鉴。比如,政府盯住不良债权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分步推进;部门协调,政策配套;解决现存问题,兼顾防范机制,明确界定风险监控的监管职能和责任,追究监管人责任;将金融改革和银行再造结合起来。
  
  【地产】
  
  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可避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哈继铭
  研究报告《中外房地产价格泡沫对比》
  2005年7月
  政府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效果渐现,部分地区房价涨速显著放缓,住宅交易量明显下降。
  当前,美国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也面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危险。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房价/租金比分别比历史平均水平高70%、50%和35%,远大于上一个周期的峰值。全球房地产价格变化有很强的同步性。美国短期利率连续上调,长期利率却略有下降,于是房价持续大幅上升。其它国家担心伤害出口竞争力,不敢大幅加息,房地产价格也大幅上扬。一旦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跌幅很可能大于过去,将严重影响其经济尤其是消费增长,全球的经济增长都将放缓,各国房地产泡沫将纷纷破灭。
  这种破灭将对中国产生极大影响。第一,我国不少城市近年来房地产泡沫凸现;第二,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很高,进出口总额占GDP近80%,而且出口的外部需求极为敏感;第三,我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大幅加息时我国未及时跟进,经济下滑时降息余地很小;第四,我国房地产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很高,局部泡沫破灭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全面的。房价上涨和下跌的周期比股价漫长,一旦下跌,短期内将难以反弹。人为推高房价只能是继续制造泡沫。
  
  【保 险】
  
  中国保险业需提升营运管理质量
  标准普尔分析师 白培睿 黄如白 曾怡景等
  研究报告《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5-2006》
  2005年6月23日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保险业需要提升营运管理质量。与两年前的评估比较,中国保险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市场风险的不明朗性因素有所改善。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业界普遍注重提升利润率以及改善财政实力,引入监管法规,以及深厚的市场增长潜力。标准普尔把寿险业的行业风险由“很高”调整为“高”。对中国人寿及产险业属高风险的看法,反映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国保险企业在定价、准备金水平和公司治理等营运管理按国际标准尚欠成熟、资本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等。
  中国非寿险业的行业风险则维持“高”的评级,反映了标准普尔担忧中国非寿险业准备金是否充足。
  
  【教 育】
  
  师资市场是教育体制核心问题
  张维迎 白重恩 黄卫平等
  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
  纪念《经济科学译丛》出版十周年系列研讨会
  2005年6月27日
  经济学教育体制乃至中国整个大学教育体制最核心的问题,是各大学之间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师资市场。要减少近亲繁殖,每个学校、每个院系应原则上不再留自己的学生当老师,这样,其他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除了这个外部市场,经济学内部市场即对教师的评价系统也很重要。在同行评议还不是很有效的状况下,应当看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而对期刊优劣的评价应有一个共识。
  目前大学里的研究状况是,思想必须高度统一,行为可以乱七八糟。应当鼓励思想的多元化,才能激发学术的创造力。但在进行学术表述和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也更容易被国内学界所接受。
其他文献
中国的增长不是出口拉动型的;消费者也没有更多的钱可花,根本不存在向内需驱动型和“消费拉动型”经济转变的问题。当前要降低贸易盈余,除了继续讨论人民币汇率之外别无他法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10月间在北京与中国方面进行了又一轮会谈。这不是什么秘密——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赤字仍在节节上升,中国大陆的经常账户盈余今年即将达到GDP的10%,而美国财政部在其国内却面临着“必须解决问题”的巨大压力。   麻
期刊
“我的确认为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发展。我们将集中在这上面”    问:这次甘肃之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沃尔福威茨:我猜是甘肃本身,它的偏僻,当地条件的极大挑战性,以及人民生活的困难。尽管如此,在过去的15年中那里还是取得了真正的进步。人均收入从每年200美元增长到800美元。800美元或许听起来不多,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问:中国过去是世界银行最大的借款国,现在随着中国发展水
期刊
王宇博士的文章从政策操作角度全面分析了日本经济从兴旺到衰颓的导因,对澄清许多错误的观点很有意义。笔者从另一个侧面即经济结构角度对“日本病”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  与常见的将“日本病”归结为“流动性陷阱”或“预算软约束”的说法不同,笔者认为,所谓日本病,应该归纳为由三个相关的经济结构问题所导致的经济衰退的机制。第一,最根本的结构问题是国内消费疲软。国内消费疲软导致储蓄过高,储蓄过
期刊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州长桑福德似乎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提出了在汇率制度改革、扩大内需和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之外的“第四条道路”——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    马克桑福德(Mark Sanford)自称是一位“推销员”。但与他的同行们不同,这位45岁的美国人显得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他刚刚在中国最大的城市建立了代表处,但仍显得忧心忡忡。  作为“推销员”,桑福德的工作相当成功。10月19日,他刚刚为自己的家
期刊
湖南湘潭禽流感疫区一位12岁女童死于“不明原因的肺炎”,她的弟弟因相同疾病被隔离治疗,《财经》发现还存在第三个相似病例    从发病到死亡,12岁的湖南女孩贺茵只捱过了短短一周。  在她10月17日病亡当天,九岁的弟弟贺俊尧也因发烧被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治;20日,该院将其作为“不明原因肺炎”,直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系统。  在贺茵死后第三天,防疫人员进入她家所在的湘潭县射埠镇湾塘村
期刊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并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的失误,尤其是1986-1989年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发生于1985-1990年,当时日本正处在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的初期。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毫无疑问,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制度、结构和政策等,但回到其定义,泡沫经济是指大量
期刊
即将上市的东风汽车将涵盖东风旗下除东风悦达起亚的所有合资公司     四面出击的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公司(下称淡马锡)近日再度出手,这一次的对象是与香港资本市场只有一步之遥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与淡马锡同时相中东风汽车的还有英国渣打集团(下称渣打)。   据《财经》获悉,淡马锡与渣打并非东风汽车仅有的战略投资者,东风汽车的战略引资工作并未止于此,而其给予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比例也
期刊
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之后,美国货币政策不会有重大变化,但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设定通胀目标,很可能要提上议事日程     2005年10月24日,51岁的美国总统经济顾问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被总统布什提名为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简称美联储)主席。如果得到参议院批准,伯南克将于明年1月接替届时卸任的格林斯潘。   这意味着格林斯潘时代即将结束。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任上历经惊涛骇浪
期刊
几个月前上海和北京的反日游行可能震惊了许多观察人士,自那以后,事态已经平息。相反,中国面临的下一波外交压力将来自美国,而且是关于最不可能的事由——人民币汇率。  为什么不可能?因为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简直是大惊小怪。从中期“基本面”看,人民币币值约比目前的水平高15%-20%。这听上去可能不少,但其实并不多,尤其是以新兴市场的标准衡量的话。人民币升值也不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太大影响——正如我们较早时所指
期刊
作为第一家真正经历了市场洗礼的国有银行,建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谈判技巧、承销商与上市地点选择、上市定价技术把握等诸多方面积累的经验与教训,都足以对后来者乃至整个银行业改革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四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亚洲除日本地区以外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中国企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股首次公开发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