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巢湖石,产于安徽省巢湖市银屏(银屏山)、半汤(力峙山)以及散兵等地,因其具有太湖石的特点,早期曾被称作“银屏太湖石”。
巢湖石是碳酸盐岩受地质作用形成的多种造型石的总称。从外观上看,与太湖石极为相似,但它除具有太湖石的造型奇巧和“瘦、皱、透、漏”等共性外,还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其一、化石附着极为丰富。在巢湖石上常附有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精美的化石本身也是一种观赏石,与玲珑剔透的巢湖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双重观赏石。合肥包河公园玉带桥边,有一块虎形巢湖石,经地质工作者考查其“虎颊”上有两簇米契林珊瑚化石,消息传出,原本默默无闻的石块很快成为游人观赏的热点;另一块形如刺猬的巢湖石,遍体有喇叭孔珊瑚组成的棘刺,栩栩如生,逼真传神;苦石楼藏“虎扑羊”巢湖石也是通体布满化石。而灵璧石和太湖石都几乎无化石或化石稀少。其二、孔洞通达圆润。巢湖石孔洞之多、孔径之圆、孔壁之光,堪称“太湖石类”之冠;不仅大中型巢湖石上有之,而且小微型的袖珍巢湖石上也会出现洞穿石体的孔穴,酷似用钻具打出的圆孔,石孔交错连通,观之令人称绝。苦石楼收藏的巢湖石“无题”,虽仅十来厘米高,但通体孔洞繁密、四面通达,且光洁圆润。其三、筋脉美观奇异。巢湖石内常有方解石组成的筋(脉)纵横穿插,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也是其它“太湖石类”成员无法比拟的。有一块黑色巢湖石,中间贯穿一条宽约2厘米的“筋”,“筋”内由残留的灰岩角砾组成一幅头戴礼帽、身穿黑礼服、留有两撇小胡子的卓别林肖像,极为传神;在另外一些巢湖石上还可见到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笔画不多的汉字,是造型石与纹理石复合而成的双重观赏石。其四、大小各异,神形兼备。巢湖石不仅丰富多态、变化诡谲,而且在体形上也大小悬殊,大到长约5米、高3米、厚4米,重100吨以上者有之,20吨以上的奇石更是比比皆是,小的仅10厘米上下,重约250克,含化石且具浑圆孔穴的袖珍巢湖石也为数不少。在银屏和散兵镇,由“四面楚歌”典故衍化出的“散兵石”,就属于袖珍巢湖石一类,明人计成的《园冶》一书中就有记载。苦石楼收藏的古玉系列都是10—30厘米的小型玩赏石,其造型之神似,观者无不叹服。其五、瘿瘤巧厝。在巢湖石上长着生有硅质或泥钙质成分的“瘤”,它既可散布突出石体,也可群集组合成链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巢湖还出产相当数量的钟乳石,如苦石楼收藏的“佛手印”、“夜航船”等。巢湖石开发利用的历史非常悠久:
上海豫园有一巨型巢湖石,高三丈有余,石体孔洞相连,一洞烧香,众孔冒烟。相传此石系隋代初年出于银屏山。如果这个传说属实,那么开发利用巢湖石的历史至少也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有文字记载的收藏、赏玩巢湖石的历史是北宋年间。据《宋史·米芾传》记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任“无为军”时,“无为州治有奇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为石兄。”此石经考证为巢湖石,现藏无为米公祠,由于年代长久,历经战火,已不复有昔日的光彩。巢湖石因此也被称为“无为军石”。另外,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记载:顷年维扬(扬州)俞次契大夫家,获张氏一石,方圆八九尺,上有峰峦,高下不知数,中有谷道相通,目为千峰石。可见在北宋时期巢湖石就被运往扬州砌筑园林假山。
据了解,北京、合肥、芜湖、南京、扬州等地的园林中的不少叠石佳作,都有巢湖石的身影。
巢湖石在造园中可用于堆叠大型临水或夏景假山,构成诸如“蓬莱三岛”等景致,特别是与满地碧荷相辉映,足以让人忘暑,如合肥包河公园之浮庄假山,芜湖市镜湖公园内之假山群;可用于堆叠大型旱山,构筑精致者,峰峦叠嶂、洞穿穴绕,气势磅礴,如合肥环境公园之西山景区。其高大秀美者,可单独用于立体花坛构成一石一景,或与造型奇特的松、竹、梅等构成照壁花坛;小巧玲珑者,还可作室内清供,供收藏爱好者收藏把玩。
改革开放后已有数千吨巢湖石销往韩国、日本和全国各地,已成为现代都市园林中使用最多的石种之一,有的单株价格高达数万元以上,可谓一石千金。
巢湖石是碳酸盐岩受地质作用形成的多种造型石的总称。从外观上看,与太湖石极为相似,但它除具有太湖石的造型奇巧和“瘦、皱、透、漏”等共性外,还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其一、化石附着极为丰富。在巢湖石上常附有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精美的化石本身也是一种观赏石,与玲珑剔透的巢湖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双重观赏石。合肥包河公园玉带桥边,有一块虎形巢湖石,经地质工作者考查其“虎颊”上有两簇米契林珊瑚化石,消息传出,原本默默无闻的石块很快成为游人观赏的热点;另一块形如刺猬的巢湖石,遍体有喇叭孔珊瑚组成的棘刺,栩栩如生,逼真传神;苦石楼藏“虎扑羊”巢湖石也是通体布满化石。而灵璧石和太湖石都几乎无化石或化石稀少。其二、孔洞通达圆润。巢湖石孔洞之多、孔径之圆、孔壁之光,堪称“太湖石类”之冠;不仅大中型巢湖石上有之,而且小微型的袖珍巢湖石上也会出现洞穿石体的孔穴,酷似用钻具打出的圆孔,石孔交错连通,观之令人称绝。苦石楼收藏的巢湖石“无题”,虽仅十来厘米高,但通体孔洞繁密、四面通达,且光洁圆润。其三、筋脉美观奇异。巢湖石内常有方解石组成的筋(脉)纵横穿插,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也是其它“太湖石类”成员无法比拟的。有一块黑色巢湖石,中间贯穿一条宽约2厘米的“筋”,“筋”内由残留的灰岩角砾组成一幅头戴礼帽、身穿黑礼服、留有两撇小胡子的卓别林肖像,极为传神;在另外一些巢湖石上还可见到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笔画不多的汉字,是造型石与纹理石复合而成的双重观赏石。其四、大小各异,神形兼备。巢湖石不仅丰富多态、变化诡谲,而且在体形上也大小悬殊,大到长约5米、高3米、厚4米,重100吨以上者有之,20吨以上的奇石更是比比皆是,小的仅10厘米上下,重约250克,含化石且具浑圆孔穴的袖珍巢湖石也为数不少。在银屏和散兵镇,由“四面楚歌”典故衍化出的“散兵石”,就属于袖珍巢湖石一类,明人计成的《园冶》一书中就有记载。苦石楼收藏的古玉系列都是10—30厘米的小型玩赏石,其造型之神似,观者无不叹服。其五、瘿瘤巧厝。在巢湖石上长着生有硅质或泥钙质成分的“瘤”,它既可散布突出石体,也可群集组合成链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巢湖还出产相当数量的钟乳石,如苦石楼收藏的“佛手印”、“夜航船”等。巢湖石开发利用的历史非常悠久:
上海豫园有一巨型巢湖石,高三丈有余,石体孔洞相连,一洞烧香,众孔冒烟。相传此石系隋代初年出于银屏山。如果这个传说属实,那么开发利用巢湖石的历史至少也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有文字记载的收藏、赏玩巢湖石的历史是北宋年间。据《宋史·米芾传》记载: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任“无为军”时,“无为州治有奇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为石兄。”此石经考证为巢湖石,现藏无为米公祠,由于年代长久,历经战火,已不复有昔日的光彩。巢湖石因此也被称为“无为军石”。另外,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记载:顷年维扬(扬州)俞次契大夫家,获张氏一石,方圆八九尺,上有峰峦,高下不知数,中有谷道相通,目为千峰石。可见在北宋时期巢湖石就被运往扬州砌筑园林假山。
据了解,北京、合肥、芜湖、南京、扬州等地的园林中的不少叠石佳作,都有巢湖石的身影。
巢湖石在造园中可用于堆叠大型临水或夏景假山,构成诸如“蓬莱三岛”等景致,特别是与满地碧荷相辉映,足以让人忘暑,如合肥包河公园之浮庄假山,芜湖市镜湖公园内之假山群;可用于堆叠大型旱山,构筑精致者,峰峦叠嶂、洞穿穴绕,气势磅礴,如合肥环境公园之西山景区。其高大秀美者,可单独用于立体花坛构成一石一景,或与造型奇特的松、竹、梅等构成照壁花坛;小巧玲珑者,还可作室内清供,供收藏爱好者收藏把玩。
改革开放后已有数千吨巢湖石销往韩国、日本和全国各地,已成为现代都市园林中使用最多的石种之一,有的单株价格高达数万元以上,可谓一石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