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只通过教师的讲,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有时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记住这些知识。运用多媒体,学生能够直观的感知,很快就能理解,比老师单独的讲好几遍效果还要好。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的叶子: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 “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但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读,然后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或借助图片或手势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刚上课时,情绪很难马上平静、稳定下来,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如果运用图像、动画、声音、颜色等多媒体教学,则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配乐朗诵,学生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的海鱼,他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动画可突破书写过程中的难点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书写过程中的难点是笔画的书写以及每个字的笔画顺序记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范写来传授给学生的。这种传授过程效率较低,学生也感觉无趣味,没有积极性。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采用“游戏法”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
1.鲜花盛开。每朵鲜花上有一个生字,指定一名学生读,如果读对了鲜花会慢慢开放,反之,鲜花就会枯萎。
2.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 。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被小猫钓住。反之,鱼就溜回水中。
3.贴苹果游戏。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
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只通过教师的讲,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有时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记住这些知识。运用多媒体,学生能够直观的感知,很快就能理解,比老师单独的讲好几遍效果还要好。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的叶子: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 “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但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读,然后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或借助图片或手势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刚上课时,情绪很难马上平静、稳定下来,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如果运用图像、动画、声音、颜色等多媒体教学,则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配乐朗诵,学生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的海鱼,他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动画可突破书写过程中的难点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书写过程中的难点是笔画的书写以及每个字的笔画顺序记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范写来传授给学生的。这种传授过程效率较低,学生也感觉无趣味,没有积极性。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采用“游戏法”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
1.鲜花盛开。每朵鲜花上有一个生字,指定一名学生读,如果读对了鲜花会慢慢开放,反之,鲜花就会枯萎。
2.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 。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被小猫钓住。反之,鱼就溜回水中。
3.贴苹果游戏。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
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