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重要性,同时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将经营的策略与风险管理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02-01
  
  一、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的枢纽和中心,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城市,而银行的职责是使资金在流动中产生价值,所以风险管理一直是城市商业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理论上的风险定义为投资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投资和预期结果或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船性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由潜在的风险转变为现实的损失。
  从风险的来源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其他环境风险等。从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看,涉及较多的风险为内部风险,如果按银行各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可分为会计结算风险、财务收支风险、信贷资产风险、中间业务风险、抵债资产接收、处置风险及投资业务风险等;如果按会计报表划分,可分为资产类风险、损益类风险、负债类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等。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在西方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边界。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的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上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肾迫感和积极性。
  2.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管理信用风险)或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利率等市场风险),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3.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以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当匮乏。
  
  二、加强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风险管理战略;二是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
  1.实施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必须立足于一个从董事会到经营层由上而下的责任和职能体系,董事会将最终承担银行所遭受财务损失或股东权益减少的责任。因此董事会作为最终责任主体,要负责管理银行的各种风险,这种管理风险的责任涉及以下几方面:(1)确立银行的发展目标并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2)确定银行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3)在可行的风险视野和银行战略}生计划基础上,通过把资本配置给不同的业务活动来提高银行的潜在收益;(4)保证银行所处的控制环境能够保护资本。
  2.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一个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一个银行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与其经营思想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管理层次、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管理层次指的是纵向结构[董事会(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经营层——各业务部门——各支行、营业部];部门设置指的是横向结构:而职责划分以管理层次和部门设置为基础。既牵涉到纵向。又牵涉到横向,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的每一个交叉区域都是重要的风险控制点,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风险责任主体,每一责任主体都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在这个网络中,从总部到支行,从一线普通员工到行长,从一项新业务出台到具体实施,这一系列的过程包含着许多风险控制点,每一业务部门的主管必须承担其业务部门内部日常管理和报告各种风险的职责。
  
  三、重视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
  
  首先。应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始,构建风险管理基础平台。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评价标准,依托内控体系标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其次,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推行风险经理制,风险关口前移,理顺各职能部门在内控中的职责和定位,使内控管理的层次更加清晰。第三,通过对业务及管理流程风险的系统排查,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建立“风险库”,确定控制措施和要求。第四。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对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连续监控,并通过审核、评价和改进,不断主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第五,通过培训、引进等多种渠道,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
  
  四、化解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同时也应将市场风险、国家风险、地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结算风险、财产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风险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同时要完善风险管理模式的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关口前移,防惠于未然。根据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内容上,要由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向国家、信用、市场、操作多种类型风险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方式上,要由审批授信等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和以运用模型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等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要由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为主向源头控制型管理与未端治理型管理相结合转变。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要由惩罚功能向惩罚功能与激励功能并重转变;在风险管理对象上,要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范围上,由国内管理向全球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重点上,由强调审货分离向建立全面体系转变。在风险管理技术上,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
  以实施内部评级法为契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从技术上来讲,内部评级法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体现了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和智慧。我国商业银行学习和运用内部评级法,不仅是运用数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技术,再造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体制。构建银行内部评级I程的战略目标是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准确度量各种风险,使风险限额、经济资本、产品定价、绩效考核等各种管理手段与银行风险更加匹配,相互衔接更加紧密。当前是要以实施内部评级法为契机。建立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同时,以内部评级系统为核心,开发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系统,从奎面、系统的角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责编:廉 靖)
其他文献
外资购并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看,首先,外资进入将会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其次,为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第三,外资购并在本质上将改变和促
文章在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后,围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加大机电设备管理与检修力度这三个问题,阐述了煤
物业管理人员是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健康完美的职业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安宁。物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
中国家具协会(CFA)理事长贾清文先生认为,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2005)中国的家具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家具工业的生产总值增加了27%达3400亿元(450亿美元),约为2000年的3倍。在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问题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信用管理,更应重视企业延伸信用的利用与管理,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大利益。
美国:近来,使用绿色产品是房屋装修的趋势。生产商和零售商都在顺应这个趋势,用绿色产品作为装饰和功能产品取代虽然价格便宜但不环保的产品。如今在任何商店都可以找到绿色产品
当前,许多自来水生产企业都面临水质污染、水费收取困难、水价机制不合理、企业改革不到位、建设资金不足等困难。文章以浙江余姚自来水有限公司为个案,对自来水企业的困难进行
宾馆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对组织氛围的影响,以及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关系,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最终会影
文章分析了工程审计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工程审计提出建议。
独立董事制度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为弥补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而创立的一种新的制度形式,独立董事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现为我国上市公司广泛采用.近几年,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