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物欲横流,金钱拜物教盛行,各种高尚精神被淹没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喧嚣中。而杨善洲同志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当代大学生的思考是深远的。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同时,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引起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不断变化,杨善洲精神对倡导大学生树立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提升道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榜样的力量,以杨善洲为代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一、 杨善洲精神的基本内涵
1.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杨善洲同志在工作期间,杨善洲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阶段,坚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施甸大亮山义务造林,并将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还给国家。杨善洲同志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才能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他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杨善洲同志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才能一辈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用手中的权力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杨善洲同志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才能一辈子拥有天高地阔的豪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 牢记宗旨,一心为民
“一生铸就爱民心,一心践行党宗旨”,这是对杨善洲老书记的高度评价。杨善洲处处从农民的角度理解农民、思考如何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深深地留下了“官民不分、民官无别”的“平民书记”形象和“穷尽一生为民”的高尚情怀。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杨善洲在其83载的生命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力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主张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3. 尊重群众,重诺守信
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杨善洲同志始终如一的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本色。杨善洲老书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领导班子离开了群众,如树断根、水断流,将一事无成”。在杨善洲同志的一生中,他时刻尊重群众,心系群众,一切事情都以群众的利益为先。时隔60年,施甸县的许多群众依然记得他们的老书记给自己和工作组的同志们定立的规矩:“说话算数,取信于民”。
4. 甘于清贫,努力奋斗
杨善洲为官几十年,家人亲朋没有沾到半点好处,老伴孩子至今还是农民。他甘于清贫,默默奉献,常常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困难群众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杨善洲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守望,那种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崇高操守,那种甘于清贫、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只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杨善洲同志奋斗了一辈子,掏心掏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甘于清贫一辈子,两手空空而去,最后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们[1]。
5. 坚持原则,慎用权力
杨善洲同志所秉承的正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的权力观。他一生坚持和践行的以“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用权,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是“一身正气好公仆,两袖清风父母官”的真实写照。施甸老百姓们传颂的顺口溜为凭:“施甸有个杨善洲,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2]。杨善洲老书记之所以经常让群众搭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之所以一再告诫机关干部,不能为那些只图个人利益的人开方便之门;之所以把“农转非”的指标留给那些山区的教师家属,唯独不给自己家人,正是因为他牢固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服务人民群众的手段。
6. 胸怀全局,勤于敬业
诗人赞美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把对党的挚爱、对泥土的大爱和对人民的博爱,真诚地播种在自己深爱的红土地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至走完自己84 年的人生历程。而留给后人的遗嘱是“要一切从简,不接礼、不待客、不铺张、不浪费”的“四不”原则要求,有群众感叹说真是“千古一人”。老书记一辈子胸怀全局,勤于敬业。对工作的激情、豪情和真情,对人生的大气、豪气和精神气,对同事的关爱、激励和提携,对制度遵守的严格、自律和一视同仁,认真钻研,用心做事,真正使他的人生超越了平凡的价值和意义,他的一生“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培养大学精神以及建设和谐校园的理论保证。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能够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和未来理想,然而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缺失问题严重,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呈现为多元化、实用化、以及矛盾化等特点。
1. 多元化
全球化的时代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和思想,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西方世界大量的思想文化渗透,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在迎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引来了西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伴随着这些价值观念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社会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追名逐利等负面的社会现象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理想发生偏离,在界定成功的标准问题上倾向于以物质利益或者经济实力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成功的准绳。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渗透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在多元化的境遇之中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受到冲击发生动摇,他们的理想目标和行为举动不再以社会主义共理想为终极指导和价值准绳,价值观开始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多元文化语境下,价值观嬗变动摇了一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根基。 2. 实用化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虽然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促进他们奋发进取,但是就消极方面而言也诱使一些大学生以现实利益和功效价值作为行为标准。大学生实现自我理想、价值的愿望很强烈,但是追求个人利益、功利思想等消极倾向也很明显。在价值取向上,有些大学生过于注重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实用色彩,过分看重行为的实际功效和利益。物质享受,精神空虚,使得许多大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精神理念开始产生怀疑,这种怀疑表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入党、评奖、择业等方面明显表现出功利主义的目的。同时,面对社会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当代大学生大多表现厌恶和抵制,但是,一些学生难以抵抗不良之风的冲击和腐蚀,价值追求发生变化:在价值追求上常常出现诸如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害怕吃苦等现象,而且由于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外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部分大学生甚至直接把“挣大钱、当大官”作为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人生目标表现出明显的价值追求实用化的倾向。
3. 矛盾化
随着全球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强烈文化冲击,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存在偏向实用化、世俗化等特点,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还表现为知行矛盾化。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追求是正确的,他们在主观上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对一些大学生来说,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认知并不一定成为现实生活中他们做出行为和抉择的指针。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出现脱节,甚至产生矛盾。例如,有些大学生主张诚实守信,却考试中屡屡作弊;有些大学生主张为同学服务,但在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却损人利己;有的大学生精神上追求通过自我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人生理想,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更多表现为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更有甚者,公然提倡“宁可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比较差,虽然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但是在实践生活中却不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或者不能从一而终,在价值观知与行方面产生对立和矛盾。
三、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因而,凝练和树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领青年大学生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中国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乃至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十八大之后越来越多被提及的话题。“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3]。青年是未来的代表,是未来的创造者,想要赢得未来,首先赢得青年。通过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价值体系,进而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加强他们理解、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体观则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2. 社会和谐的需要
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国际形势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意识形态的较量仍将长期存在,且形势复杂、多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西方敌对势力仍旧借机“分裂”、“西化”我国,他们大肆兜售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时甚至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麻痹大众,乘虚而入。在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化,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大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时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求,保证大学生政治思想的纯洁性。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迫切要求大学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
3. 个人成才的需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建设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政治信仰引导大学生投身其中,锤炼自我,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推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成长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特殊环境里,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有效抵制社会上扭曲的价值观念,让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成长过程,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满足精神需求,构筑健康、和谐、充满浓郁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
四、 杨善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1.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胸怀祖国、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杨善洲一生做了许多别人看来难以做到的事情,追其根源,就在于他有着胸怀祖国、乐于奉献的价值观,有着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胸怀全局,时时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大局,当领导干部几十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家乡给予特殊关照。在文化建设的万花园中,奉献精神无疑是最为炫目的一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甘于奉献,才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只有乐于奉献,才能热忱服务,恪尽职守;只有善于奉献,才能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主力军,而胸怀祖国、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决定性的作用。 2.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价值观
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是杨善洲精神的标志。他在任期间,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 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却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只从奖金中留4万元给他愧疚一生的老伴,其他的全部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面对当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更应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怀来面对,树立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价值观取向,像杨善洲同志一样,永远心怀人民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真心地关怀身边需要帮助的百姓。
3.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在地方党委工作的40 多年间,没有抱怨,没有攀比,扎根基层默默苦干。退休后,又走进山光水枯的施甸县大亮山,与15 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在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一住就是9 年。他的一生是埋头实干的一生,“身着褪了色的中山装,头戴竹叶帽,脚穿黄胶鞋”,这是杨善洲老书记给保山人民以至全国人民的基本印象正如民谣所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进山沟沟”。杨善洲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为当代大学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是社会中最富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之一,由于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因而,在杨善洲精神的鼓舞下,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的价值观[5]。
4.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勤学善思、立志成才的价值观
坚持学习是杨善洲老书记的一贯作风,他的身上总透着一股子钻劲。只读过6年私塾的他,一生获得如此多的学识和成就,绝对与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分不开。杨善洲老书记常说:“不能拖群众的后腿”,“更不能搞狭隘的经验主义”。他只要一听说有什么新的播种技术,就想方设法带领技术人员去学习。只要有空,即便是在田埂上休息片刻时间,他也要掏出笔记本做些记录。通过钻研学习,不仅在素质提升上成效显著,并且,就是在农业生产和林业发展上的技术革新上成果随处可见,收效颇丰。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身上肩负了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众多职责和使命,杨善洲勤学善思、立志成才的价值观启发我们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和创新,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编. 坚守——杨善洲精神高校师生学习读本[M].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9。
[2]孙玉芬.学习杨善洲的廉洁精神与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5。
[3]吉喆,谢春虎,钟今凤.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J]. 思想教育研究,2012.7。
[4]王召收,孙冉.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8。
[5]王华斌. 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7。
本文为2012年-2013年度云南师范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项目《杨善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物欲横流,金钱拜物教盛行,各种高尚精神被淹没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喧嚣中。而杨善洲同志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当代大学生的思考是深远的。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同时,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引起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不断变化,杨善洲精神对倡导大学生树立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提升道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榜样的力量,以杨善洲为代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一、 杨善洲精神的基本内涵
1.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杨善洲同志在工作期间,杨善洲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阶段,坚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施甸大亮山义务造林,并将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还给国家。杨善洲同志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才能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他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杨善洲同志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才能一辈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用手中的权力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杨善洲同志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才能一辈子拥有天高地阔的豪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 牢记宗旨,一心为民
“一生铸就爱民心,一心践行党宗旨”,这是对杨善洲老书记的高度评价。杨善洲处处从农民的角度理解农民、思考如何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深深地留下了“官民不分、民官无别”的“平民书记”形象和“穷尽一生为民”的高尚情怀。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杨善洲在其83载的生命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力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主张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3. 尊重群众,重诺守信
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杨善洲同志始终如一的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本色。杨善洲老书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领导班子离开了群众,如树断根、水断流,将一事无成”。在杨善洲同志的一生中,他时刻尊重群众,心系群众,一切事情都以群众的利益为先。时隔60年,施甸县的许多群众依然记得他们的老书记给自己和工作组的同志们定立的规矩:“说话算数,取信于民”。
4. 甘于清贫,努力奋斗
杨善洲为官几十年,家人亲朋没有沾到半点好处,老伴孩子至今还是农民。他甘于清贫,默默奉献,常常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困难群众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杨善洲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守望,那种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崇高操守,那种甘于清贫、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只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杨善洲同志奋斗了一辈子,掏心掏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甘于清贫一辈子,两手空空而去,最后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们[1]。
5. 坚持原则,慎用权力
杨善洲同志所秉承的正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的权力观。他一生坚持和践行的以“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用权,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是“一身正气好公仆,两袖清风父母官”的真实写照。施甸老百姓们传颂的顺口溜为凭:“施甸有个杨善洲,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2]。杨善洲老书记之所以经常让群众搭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之所以一再告诫机关干部,不能为那些只图个人利益的人开方便之门;之所以把“农转非”的指标留给那些山区的教师家属,唯独不给自己家人,正是因为他牢固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服务人民群众的手段。
6. 胸怀全局,勤于敬业
诗人赞美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把对党的挚爱、对泥土的大爱和对人民的博爱,真诚地播种在自己深爱的红土地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至走完自己84 年的人生历程。而留给后人的遗嘱是“要一切从简,不接礼、不待客、不铺张、不浪费”的“四不”原则要求,有群众感叹说真是“千古一人”。老书记一辈子胸怀全局,勤于敬业。对工作的激情、豪情和真情,对人生的大气、豪气和精神气,对同事的关爱、激励和提携,对制度遵守的严格、自律和一视同仁,认真钻研,用心做事,真正使他的人生超越了平凡的价值和意义,他的一生“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培养大学精神以及建设和谐校园的理论保证。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能够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和未来理想,然而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缺失问题严重,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呈现为多元化、实用化、以及矛盾化等特点。
1. 多元化
全球化的时代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和思想,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西方世界大量的思想文化渗透,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在迎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引来了西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伴随着这些价值观念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社会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追名逐利等负面的社会现象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理想发生偏离,在界定成功的标准问题上倾向于以物质利益或者经济实力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成功的准绳。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渗透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在多元化的境遇之中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受到冲击发生动摇,他们的理想目标和行为举动不再以社会主义共理想为终极指导和价值准绳,价值观开始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多元文化语境下,价值观嬗变动摇了一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根基。 2. 实用化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虽然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促进他们奋发进取,但是就消极方面而言也诱使一些大学生以现实利益和功效价值作为行为标准。大学生实现自我理想、价值的愿望很强烈,但是追求个人利益、功利思想等消极倾向也很明显。在价值取向上,有些大学生过于注重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实用色彩,过分看重行为的实际功效和利益。物质享受,精神空虚,使得许多大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精神理念开始产生怀疑,这种怀疑表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入党、评奖、择业等方面明显表现出功利主义的目的。同时,面对社会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当代大学生大多表现厌恶和抵制,但是,一些学生难以抵抗不良之风的冲击和腐蚀,价值追求发生变化:在价值追求上常常出现诸如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害怕吃苦等现象,而且由于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外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部分大学生甚至直接把“挣大钱、当大官”作为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人生目标表现出明显的价值追求实用化的倾向。
3. 矛盾化
随着全球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强烈文化冲击,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存在偏向实用化、世俗化等特点,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还表现为知行矛盾化。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追求是正确的,他们在主观上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对一些大学生来说,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认知并不一定成为现实生活中他们做出行为和抉择的指针。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出现脱节,甚至产生矛盾。例如,有些大学生主张诚实守信,却考试中屡屡作弊;有些大学生主张为同学服务,但在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却损人利己;有的大学生精神上追求通过自我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人生理想,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更多表现为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更有甚者,公然提倡“宁可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比较差,虽然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但是在实践生活中却不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或者不能从一而终,在价值观知与行方面产生对立和矛盾。
三、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因而,凝练和树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领青年大学生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中国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乃至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十八大之后越来越多被提及的话题。“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3]。青年是未来的代表,是未来的创造者,想要赢得未来,首先赢得青年。通过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价值体系,进而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加强他们理解、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体观则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指引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2. 社会和谐的需要
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国际形势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意识形态的较量仍将长期存在,且形势复杂、多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西方敌对势力仍旧借机“分裂”、“西化”我国,他们大肆兜售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时甚至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麻痹大众,乘虚而入。在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化,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大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时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求,保证大学生政治思想的纯洁性。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迫切要求大学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
3. 个人成才的需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建设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政治信仰引导大学生投身其中,锤炼自我,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推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成长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特殊环境里,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有效抵制社会上扭曲的价值观念,让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成长过程,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满足精神需求,构筑健康、和谐、充满浓郁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
四、 杨善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1.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胸怀祖国、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杨善洲一生做了许多别人看来难以做到的事情,追其根源,就在于他有着胸怀祖国、乐于奉献的价值观,有着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胸怀全局,时时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大局,当领导干部几十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家乡给予特殊关照。在文化建设的万花园中,奉献精神无疑是最为炫目的一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甘于奉献,才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只有乐于奉献,才能热忱服务,恪尽职守;只有善于奉献,才能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主力军,而胸怀祖国、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决定性的作用。 2.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价值观
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是杨善洲精神的标志。他在任期间,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 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却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只从奖金中留4万元给他愧疚一生的老伴,其他的全部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面对当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更应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怀来面对,树立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价值观取向,像杨善洲同志一样,永远心怀人民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真心地关怀身边需要帮助的百姓。
3.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在地方党委工作的40 多年间,没有抱怨,没有攀比,扎根基层默默苦干。退休后,又走进山光水枯的施甸县大亮山,与15 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在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一住就是9 年。他的一生是埋头实干的一生,“身着褪了色的中山装,头戴竹叶帽,脚穿黄胶鞋”,这是杨善洲老书记给保山人民以至全国人民的基本印象正如民谣所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进山沟沟”。杨善洲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为当代大学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是社会中最富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之一,由于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因而,在杨善洲精神的鼓舞下,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的价值观[5]。
4.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勤学善思、立志成才的价值观
坚持学习是杨善洲老书记的一贯作风,他的身上总透着一股子钻劲。只读过6年私塾的他,一生获得如此多的学识和成就,绝对与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分不开。杨善洲老书记常说:“不能拖群众的后腿”,“更不能搞狭隘的经验主义”。他只要一听说有什么新的播种技术,就想方设法带领技术人员去学习。只要有空,即便是在田埂上休息片刻时间,他也要掏出笔记本做些记录。通过钻研学习,不仅在素质提升上成效显著,并且,就是在农业生产和林业发展上的技术革新上成果随处可见,收效颇丰。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身上肩负了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众多职责和使命,杨善洲勤学善思、立志成才的价值观启发我们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和创新,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编. 坚守——杨善洲精神高校师生学习读本[M].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9。
[2]孙玉芬.学习杨善洲的廉洁精神与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5。
[3]吉喆,谢春虎,钟今凤.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J]. 思想教育研究,2012.7。
[4]王召收,孙冉.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8。
[5]王华斌. 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7。
本文为2012年-2013年度云南师范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项目《杨善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