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之国
在瑞士的各大城市中,那些利用阿尔卑斯山石建造,楼层不是很高,但凝重、庄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银行的办事机构,百年来,这些历经沧桑的建筑亲历了历史,也为自身赋予了一种稳定、安全、可信赖的尊严感。
根据资料,在2008年,瑞士拥有327家银行和证券机构,包含从银行巨头到为社区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分支机构5000多个,平均1400多人就有一家银行办事机构。瑞士银行在国外还开设了近400个分行,同时,外国在瑞士也有200多家分行。可以说,没有银行就没有瑞士。
在银行规模上,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银行在世界理财机构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七位,它们两家的营运规模占了瑞士银行领域的60%。
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银行业管理的离岸资产高达2.2万亿美元,超过1/3的国际私人财富现由瑞士管理,每年收益高达140亿欧元,超过瑞士银行系统全部利润的一半,接近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5%。
瑞士银行业信誉卓著,曾经一度因为吸纳的存款太多,储户在银行存款不但没有利息,反而还得向银行交纳管理费。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25万美元的起存数只能算是平民;25万至200万勉强算是中等收入;大客户至少都在200万美元以上。而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客户,起存数至少是200万美元,根据客户来源设立标准,这在世界银行业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独特的保密制度,让全世界的富豪喜欢把钱存在那里。因此,瑞士法郎是世界最有价值的货币,瑞士的银行富甲天下就不难理解了。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措施深入到工作人员的骨髓。美国媒体曾报道过一份瑞士银行2006年的文件,文件提醒其银行工作人员,在所住宾馆的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迹,出入境时不得携带与客户有关的文件。文件还警告他们,就算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也首先要做到保护银行机密。
瑞士银行业绝对为客户守密的专业态度,让它成为全球富豪趋之若鹜的存款地点,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也都为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对那些富豪和不正当财富窃取者来说,相比于绝对保密,银行利息多少显然是第二层次考虑的问题。
2000年,瑞士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1/3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仅有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该制度。
保密法律80年
迄今为止,瑞士银行业实施保密法正好80年。
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在当时,德国政府逼迫公民把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几乎全部转入德国国家银行,为保护这些储户,尤其是当时犹太人的利益,对储户信息保密制度开始正式出现。
该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制,为储户绝对保密。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只限于2至3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对于泄漏存款机密的人,该法给予严厉处罚。
保密法的实施加之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使得各国富豪纷纷携带巨款到瑞士开设个人账户。尤其是一些国家的独裁者、政客和流亡外逃者,更是将瑞士银行视为万无一失的保险库,将金钱存在瑞士。
根据瑞士银行业的规则,没有账户持有人所签署的法律文书,该账户信息永远都不会被第三方知晓,这就意味着,如果存款人出现问题,其存款将会成为一笔死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分子屠杀了大批的犹太人,死者中不少人是富翁。战后,他们的子女或亲属得知先辈在瑞士银行存有巨款,但由于不知道账号,只好望洋兴叹。至今,瑞士银行究竟有多少“死账”,谁也不清楚。据行家估计,目前世界各地储户在瑞士银行的存款,有数千亿美元。这给瑞士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在瑞士银行存款,个人信息必须实名,须向银行提供保证书,保证自己的存款来源合法,不是黑钱。而对于那些确实有迹可循的“赃钱”,保密标准则是相对的。
2007年9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起了一项新倡议,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回被腐败领导人和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并将这些资产用于发展项目投资。倡议一经发出,瑞士成为第一个在《追回被窃资产倡议》上签字的国家。并分别返还了前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所侵吞的5亿美元资产和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巴查的6亿多美元。
瑞士银行家协会国际联系主任詹姆士纳申曾经表示:“瑞士银行强调和坚守的独特做法,是客户资料的绝对保密。但是,这并不代表瑞士银行不需知道客户的个人资料,相反的,每一名开设户头的客户,都必须交代其详细资料,但这关系只存在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客户的个人资料的确不得外泄。”
压力山大
对瑞士银行业来说,近百年来,存款保密制度是其吸引外国储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承担了巨大压力。
2008年,瑞士列支敦士登一家银行的职员窃取机密账户信息,卖给情报部门,德国富人偷漏税行为因此曝光。当时估计,仅德国隐匿在瑞士的秘密账户就有约2000亿欧元。此后,“查税风暴”由德国逐渐蔓延到全球各地。瑞士银行业的最大卖点开始承担越来越大的非议。当年晚些时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个国家中的17个一致将瑞士列入税收天堂的黑名单。
对瑞士而言,银行保密是非常重要的根本要素,不可放弃,瑞士既非欧盟的一员,并不受制于欧盟的协议,这一度是瑞士银行业对德国表示强硬的原因。
但显然瑞士无法不谨慎对待美国方面的态度。瑞士银行2009年承认,曾帮数以千计客户躲避美国税收。在压力下瑞士被迫向美国财政部国内收入署提供了一份4450名美国客户名单,这些人涉嫌开设秘密账户以逃避税收,“瑞银”为此向美国支付了7.8亿美元罚金。
瑞士银行界人士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虽然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并未违反瑞士银行保密法,但“瑞银”每披露一名客户信息,瑞士银行业的信誉就受损一分。 向实行《银行保密法》的瑞士施加压力,成为各国政府建立自身权威的重要砝码,毕竟很大程度上,腐败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大部分都流向了瑞士,完善的银行保密制度为这些赃钱提供了最好的庇护所。在2010年20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上,瑞士等几个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遭到了巨大压力,部分国家已开始松动《银行保密法》。
2010年3月,美国新批准通过了《海外账户守法纳税法》,该法案迫使美国本土以外的银行机构自动分享其美国客户的大量银行交易信息。两年之后,2012年瑞士与美国签署协议,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美国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美国因此撤销了在2009年3月对瑞士银行提起的民事诉讼。
300年历史或终结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存的,包括《银行保密法》。
在瑞士,银行为客户保密的准则,最早可追溯到1713年,当时的“日内瓦理事大会”要求银行家们对其客户进行登记,在未得到城市议会准许之前,严格禁止与任何人分享客户消息。从此这一点作为信条延续下来,这也是瑞士银行作为世界最保密金融体系的最初之源。
但是在当时,这一规则只是作为瑞士的民法而设立,任何泄露客户信息的银行只会得到口头上的警告,而不是严格的制裁,泄密者本身更不要担心可能的牢狱之灾。
这一行业规则持续了200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减轻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而诞生的《银行保密法》。
1984年,瑞士曾经就是否继续施行《银行保密法》进行了一次全民公决,取得了73%的赞成票。但现在,这一切到了结束的时候。
根据经合组织的宣言,签署协议国政府每年彼此自动分享财务信息,其中包括存款人的银行存款余额、股息、利息,以此计征资本利得税。
瑞士《新苏黎世报》透露,瑞士和新加坡银行此前无意加入该协议,而两国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促使其银行系统加入该协议。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离岸中心,瑞士和新加坡同意加入该协议,意味着海外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的传统正在松动。“避税天堂的时代已经结束!”瑞士媒体这样评价此次达成的协议。
经合组织税务政策和行政中心负责人盛安曼表示:“为逃税而滥用银行保密的时代显然结束。”并表示将进一步细化这一新标准的实施规则,并推动在2014年9月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正式开始实施。
(摘自《新金融观察报》 )
在瑞士的各大城市中,那些利用阿尔卑斯山石建造,楼层不是很高,但凝重、庄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银行的办事机构,百年来,这些历经沧桑的建筑亲历了历史,也为自身赋予了一种稳定、安全、可信赖的尊严感。
根据资料,在2008年,瑞士拥有327家银行和证券机构,包含从银行巨头到为社区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分支机构5000多个,平均1400多人就有一家银行办事机构。瑞士银行在国外还开设了近400个分行,同时,外国在瑞士也有200多家分行。可以说,没有银行就没有瑞士。
在银行规模上,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银行在世界理财机构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七位,它们两家的营运规模占了瑞士银行领域的60%。
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银行业管理的离岸资产高达2.2万亿美元,超过1/3的国际私人财富现由瑞士管理,每年收益高达140亿欧元,超过瑞士银行系统全部利润的一半,接近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5%。
瑞士银行业信誉卓著,曾经一度因为吸纳的存款太多,储户在银行存款不但没有利息,反而还得向银行交纳管理费。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25万美元的起存数只能算是平民;25万至200万勉强算是中等收入;大客户至少都在200万美元以上。而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客户,起存数至少是200万美元,根据客户来源设立标准,这在世界银行业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独特的保密制度,让全世界的富豪喜欢把钱存在那里。因此,瑞士法郎是世界最有价值的货币,瑞士的银行富甲天下就不难理解了。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措施深入到工作人员的骨髓。美国媒体曾报道过一份瑞士银行2006年的文件,文件提醒其银行工作人员,在所住宾馆的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迹,出入境时不得携带与客户有关的文件。文件还警告他们,就算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也首先要做到保护银行机密。
瑞士银行业绝对为客户守密的专业态度,让它成为全球富豪趋之若鹜的存款地点,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也都为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对那些富豪和不正当财富窃取者来说,相比于绝对保密,银行利息多少显然是第二层次考虑的问题。
2000年,瑞士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1/3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仅有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该制度。
保密法律80年
迄今为止,瑞士银行业实施保密法正好80年。
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在当时,德国政府逼迫公民把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几乎全部转入德国国家银行,为保护这些储户,尤其是当时犹太人的利益,对储户信息保密制度开始正式出现。
该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制,为储户绝对保密。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只限于2至3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对于泄漏存款机密的人,该法给予严厉处罚。
保密法的实施加之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使得各国富豪纷纷携带巨款到瑞士开设个人账户。尤其是一些国家的独裁者、政客和流亡外逃者,更是将瑞士银行视为万无一失的保险库,将金钱存在瑞士。
根据瑞士银行业的规则,没有账户持有人所签署的法律文书,该账户信息永远都不会被第三方知晓,这就意味着,如果存款人出现问题,其存款将会成为一笔死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分子屠杀了大批的犹太人,死者中不少人是富翁。战后,他们的子女或亲属得知先辈在瑞士银行存有巨款,但由于不知道账号,只好望洋兴叹。至今,瑞士银行究竟有多少“死账”,谁也不清楚。据行家估计,目前世界各地储户在瑞士银行的存款,有数千亿美元。这给瑞士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在瑞士银行存款,个人信息必须实名,须向银行提供保证书,保证自己的存款来源合法,不是黑钱。而对于那些确实有迹可循的“赃钱”,保密标准则是相对的。
2007年9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起了一项新倡议,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回被腐败领导人和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并将这些资产用于发展项目投资。倡议一经发出,瑞士成为第一个在《追回被窃资产倡议》上签字的国家。并分别返还了前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所侵吞的5亿美元资产和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巴查的6亿多美元。
瑞士银行家协会国际联系主任詹姆士纳申曾经表示:“瑞士银行强调和坚守的独特做法,是客户资料的绝对保密。但是,这并不代表瑞士银行不需知道客户的个人资料,相反的,每一名开设户头的客户,都必须交代其详细资料,但这关系只存在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客户的个人资料的确不得外泄。”
压力山大
对瑞士银行业来说,近百年来,存款保密制度是其吸引外国储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承担了巨大压力。
2008年,瑞士列支敦士登一家银行的职员窃取机密账户信息,卖给情报部门,德国富人偷漏税行为因此曝光。当时估计,仅德国隐匿在瑞士的秘密账户就有约2000亿欧元。此后,“查税风暴”由德国逐渐蔓延到全球各地。瑞士银行业的最大卖点开始承担越来越大的非议。当年晚些时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个国家中的17个一致将瑞士列入税收天堂的黑名单。
对瑞士而言,银行保密是非常重要的根本要素,不可放弃,瑞士既非欧盟的一员,并不受制于欧盟的协议,这一度是瑞士银行业对德国表示强硬的原因。
但显然瑞士无法不谨慎对待美国方面的态度。瑞士银行2009年承认,曾帮数以千计客户躲避美国税收。在压力下瑞士被迫向美国财政部国内收入署提供了一份4450名美国客户名单,这些人涉嫌开设秘密账户以逃避税收,“瑞银”为此向美国支付了7.8亿美元罚金。
瑞士银行界人士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虽然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并未违反瑞士银行保密法,但“瑞银”每披露一名客户信息,瑞士银行业的信誉就受损一分。 向实行《银行保密法》的瑞士施加压力,成为各国政府建立自身权威的重要砝码,毕竟很大程度上,腐败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大部分都流向了瑞士,完善的银行保密制度为这些赃钱提供了最好的庇护所。在2010年20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上,瑞士等几个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遭到了巨大压力,部分国家已开始松动《银行保密法》。
2010年3月,美国新批准通过了《海外账户守法纳税法》,该法案迫使美国本土以外的银行机构自动分享其美国客户的大量银行交易信息。两年之后,2012年瑞士与美国签署协议,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美国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美国因此撤销了在2009年3月对瑞士银行提起的民事诉讼。
300年历史或终结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存的,包括《银行保密法》。
在瑞士,银行为客户保密的准则,最早可追溯到1713年,当时的“日内瓦理事大会”要求银行家们对其客户进行登记,在未得到城市议会准许之前,严格禁止与任何人分享客户消息。从此这一点作为信条延续下来,这也是瑞士银行作为世界最保密金融体系的最初之源。
但是在当时,这一规则只是作为瑞士的民法而设立,任何泄露客户信息的银行只会得到口头上的警告,而不是严格的制裁,泄密者本身更不要担心可能的牢狱之灾。
这一行业规则持续了200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减轻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而诞生的《银行保密法》。
1984年,瑞士曾经就是否继续施行《银行保密法》进行了一次全民公决,取得了73%的赞成票。但现在,这一切到了结束的时候。
根据经合组织的宣言,签署协议国政府每年彼此自动分享财务信息,其中包括存款人的银行存款余额、股息、利息,以此计征资本利得税。
瑞士《新苏黎世报》透露,瑞士和新加坡银行此前无意加入该协议,而两国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促使其银行系统加入该协议。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离岸中心,瑞士和新加坡同意加入该协议,意味着海外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的传统正在松动。“避税天堂的时代已经结束!”瑞士媒体这样评价此次达成的协议。
经合组织税务政策和行政中心负责人盛安曼表示:“为逃税而滥用银行保密的时代显然结束。”并表示将进一步细化这一新标准的实施规则,并推动在2014年9月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正式开始实施。
(摘自《新金融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