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我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优选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名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形象教学法
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所以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多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 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夹的含义,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好像我们用的资料袋一样,里面可以装一些文件在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要给它命名,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鼠标点击”游戏,在点击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有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合作与交流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两人一小组,10人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展开竞赛,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学生的学习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为此,学生应该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良好品德。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互相学习的对象。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计算机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记得在一次给学生上绘图课时,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画一些基本的图形,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绘图工具以及图画颜色的编辑。于是我就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设计一幅“美丽的家园”,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在创作过程中兴趣很浓厚,后来我在检查学生的作品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幅幅生动活泼,色彩斑斓,设计合理,极富创意的作品展现在我的眼前。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环绕的红瓦白墙的小屋边是繁花似锦、鸡鸭成群,空中是炊烟袅袅,燕子翻飞。让人感觉得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美满的家。看着这些作品,我不觉感到丝丝甜意涌上心头。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优选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名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形象教学法
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所以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多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 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夹的含义,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好像我们用的资料袋一样,里面可以装一些文件在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要给它命名,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鼠标点击”游戏,在点击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有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合作与交流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两人一小组,10人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展开竞赛,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学生的学习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为此,学生应该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良好品德。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互相学习的对象。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计算机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记得在一次给学生上绘图课时,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画一些基本的图形,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绘图工具以及图画颜色的编辑。于是我就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设计一幅“美丽的家园”,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在创作过程中兴趣很浓厚,后来我在检查学生的作品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幅幅生动活泼,色彩斑斓,设计合理,极富创意的作品展现在我的眼前。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环绕的红瓦白墙的小屋边是繁花似锦、鸡鸭成群,空中是炊烟袅袅,燕子翻飞。让人感觉得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美满的家。看着这些作品,我不觉感到丝丝甜意涌上心头。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