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独立学院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相对于普通公办高校而言具有较大优势。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产权关系不明晰,办学定位亦不明确。独立学院可以继续依托母体高校办学的优质资源,练实内功,尽快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发展现状 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47-02
一、前言
独立学院“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2]是在高校扩招、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的一批新型大学。独立学院虽然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并未走上一条真正“独立”之路。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产权不清晰、办学定位混乱、师资队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它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结构的均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探讨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机遇,是非常重要的。
二、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的孕育、产生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后发外生性特征的具体实践。独立学院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公办高校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2003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对原有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提出了若干规范意见和设置要求,并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新概念,即“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由此,“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名称确定了下来。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独立学院303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数的29%,其在校生人数逾280万。[3]独立学院的规模化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研究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及发展路径,以确保其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从独立学院的性质及内部特征来看,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相对于普通公办高校而言具有较大优势。独立学院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实现公办高校名牌效应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独立学院管理机构精简,容易集中办学资源来强化办学特色建设;独立学院的专业优势明显,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度较高。此外,独立学院教师岗位聘任机制灵活,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可塑性亦较大。与一般民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起点较高;在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名牌效應,吸收母体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共享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都有利于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但是,独立学院受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束缚,使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产权关系不明晰,办学定位亦不明确。尽管独立学院具有“民、独、优”等优势,但是难以走出母体高校的发展套路,造就了其模仿化和复制型的发展模式。[4]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之本,尽管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办学历史短、任务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 ,[5]仍然存有诸多问题。首先,独立学院主要依附母体高校的师资队伍,以兼职教师和返聘的离退休教师居多,而专任教师比例相对偏小,这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其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缺乏中坚力量。另外,由于从母体高校引进的师资以教学型为主,缺乏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最后,独立学院更多的是注重满足短期教学计划的师资需求,而忽略自身发展的内在人才需求,缺乏长期人才储备。高水平师资一方面引进困难,另一方面也缺乏发挥作用的必要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相关的人事制度和职称评定政策等,这便形成了独立学院高层次人才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实写照。除此之外,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社会地位和办学声誉相对不高,良好的办学传统与办学文化都尚待进一步形成。
三、独立学院发展机遇
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008年教育部第26号令)和《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的要求,独立学院已经迈入了一个以达标建设、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阶段,并规定独立学院在完全独立后,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评估。然而,在独立学院发展规模急剧膨胀之时,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2009年起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已呈下降态势,[6]独立学院的发展正面临着生源数量的减少与生存空间的挤压。同时,独立学院已从享受同母体一致的学历文凭到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历证书,母体的品牌优势逐渐丧失,学生就业也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基于独立学院相关制度安排的不断细化与我国独立学院目前发展中仍然存在的自身特性缺失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实现自身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机遇与挑战并存。独立学院应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夯实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尽快实现转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生存发展空间。
(一)独立学院可以继续依托母体高校办学的优质资源,练实内功,尽快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兴办教育需要长期的发展与积累,因此,在短期内,年轻的独立学院很难完全脱离母体,自己谋求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独立学院应充分依托母体高校的办学资源,通过借力,逐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一般民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有着绝对的优势。而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存在办学层次、结构、定位的明显差异,如果独立学院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诸多做法,必然行不通。独立学院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充分思考,反复论证,稳步规范教学,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探索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二)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与社会需求,独立学院应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出特色
独立学院在办学自主权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由于办学机制灵活性,独立学院对社会需求及市场需要,有着快速的应变能力。独立学院应紧跟社会发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目标,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实践、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高校相对,独立学院有着极大的灵活性,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机制的灵活性,谋求发展,办出特色。
(三)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独立学院必然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
独立学院不仅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修读课业,开阔视野的优美环境,更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独立学院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吸引高质量人才,鼓励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型活动,加大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与奖励,支持教师再学习再发展,健全教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升独立学院整体师资水平。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办学机制与政策的灵活性,大力改革教学管理,以目标为导向,做好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激发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独立学院应具有国际视野,加强交流,积极开拓合作资源,推进独立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如“2+2”,“3+1”,交换学生进修等。通过联合培养、协同培养的方式,学生不仅可增长学识,增强外语能力,更可扩展视野,提升未来工作能力。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相对单一,以升学为目的的学历教育占主导地位,高等教育机会供给明晰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及一种复杂的动态供给结构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的逐步优化必然经历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只有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尤其是办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能够成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的稳定的高等教育结构之时,独立学院才将成为有别于普通民辦高校、普通高校之外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类型。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德广.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103-107.
[2] 潘懋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崛起、问题与前景[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740-742.
[4] 刘振天.论独立学院的“独立性”[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1):5-8.
[5] 魏立强,韩大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72-74.
[6] 新浪教育[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2-05-17/1521338493.shtml.2012-5-17,2012-12-1.
[7] 胥秋.独立学院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48-51.
[8] 马陆亭.独立学院发展的历史机遇[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2):1-3.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独立学院 发展现状 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47-02
一、前言
独立学院“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2]是在高校扩招、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的一批新型大学。独立学院虽然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并未走上一条真正“独立”之路。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产权不清晰、办学定位混乱、师资队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它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结构的均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探讨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机遇,是非常重要的。
二、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的孕育、产生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后发外生性特征的具体实践。独立学院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公办高校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2003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对原有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提出了若干规范意见和设置要求,并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新概念,即“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由此,“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名称确定了下来。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独立学院303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数的29%,其在校生人数逾280万。[3]独立学院的规模化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研究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及发展路径,以确保其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从独立学院的性质及内部特征来看,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相对于普通公办高校而言具有较大优势。独立学院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实现公办高校名牌效应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独立学院管理机构精简,容易集中办学资源来强化办学特色建设;独立学院的专业优势明显,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度较高。此外,独立学院教师岗位聘任机制灵活,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可塑性亦较大。与一般民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起点较高;在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名牌效應,吸收母体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共享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都有利于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但是,独立学院受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束缚,使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产权关系不明晰,办学定位亦不明确。尽管独立学院具有“民、独、优”等优势,但是难以走出母体高校的发展套路,造就了其模仿化和复制型的发展模式。[4]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之本,尽管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办学历史短、任务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 ,[5]仍然存有诸多问题。首先,独立学院主要依附母体高校的师资队伍,以兼职教师和返聘的离退休教师居多,而专任教师比例相对偏小,这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其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缺乏中坚力量。另外,由于从母体高校引进的师资以教学型为主,缺乏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最后,独立学院更多的是注重满足短期教学计划的师资需求,而忽略自身发展的内在人才需求,缺乏长期人才储备。高水平师资一方面引进困难,另一方面也缺乏发挥作用的必要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相关的人事制度和职称评定政策等,这便形成了独立学院高层次人才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实写照。除此之外,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社会地位和办学声誉相对不高,良好的办学传统与办学文化都尚待进一步形成。
三、独立学院发展机遇
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008年教育部第26号令)和《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的要求,独立学院已经迈入了一个以达标建设、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阶段,并规定独立学院在完全独立后,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评估。然而,在独立学院发展规模急剧膨胀之时,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2009年起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已呈下降态势,[6]独立学院的发展正面临着生源数量的减少与生存空间的挤压。同时,独立学院已从享受同母体一致的学历文凭到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历证书,母体的品牌优势逐渐丧失,学生就业也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基于独立学院相关制度安排的不断细化与我国独立学院目前发展中仍然存在的自身特性缺失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实现自身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机遇与挑战并存。独立学院应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夯实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尽快实现转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生存发展空间。
(一)独立学院可以继续依托母体高校办学的优质资源,练实内功,尽快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兴办教育需要长期的发展与积累,因此,在短期内,年轻的独立学院很难完全脱离母体,自己谋求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独立学院应充分依托母体高校的办学资源,通过借力,逐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一般民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有着绝对的优势。而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存在办学层次、结构、定位的明显差异,如果独立学院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诸多做法,必然行不通。独立学院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充分思考,反复论证,稳步规范教学,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探索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二)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与社会需求,独立学院应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出特色
独立学院在办学自主权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由于办学机制灵活性,独立学院对社会需求及市场需要,有着快速的应变能力。独立学院应紧跟社会发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目标,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实践、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高校相对,独立学院有着极大的灵活性,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机制的灵活性,谋求发展,办出特色。
(三)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独立学院必然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
独立学院不仅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修读课业,开阔视野的优美环境,更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独立学院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吸引高质量人才,鼓励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型活动,加大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与奖励,支持教师再学习再发展,健全教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升独立学院整体师资水平。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办学机制与政策的灵活性,大力改革教学管理,以目标为导向,做好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激发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独立学院应具有国际视野,加强交流,积极开拓合作资源,推进独立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如“2+2”,“3+1”,交换学生进修等。通过联合培养、协同培养的方式,学生不仅可增长学识,增强外语能力,更可扩展视野,提升未来工作能力。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相对单一,以升学为目的的学历教育占主导地位,高等教育机会供给明晰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及一种复杂的动态供给结构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的逐步优化必然经历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只有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尤其是办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能够成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的稳定的高等教育结构之时,独立学院才将成为有别于普通民辦高校、普通高校之外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类型。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德广.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103-107.
[2] 潘懋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崛起、问题与前景[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740-742.
[4] 刘振天.论独立学院的“独立性”[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1):5-8.
[5] 魏立强,韩大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72-74.
[6] 新浪教育[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2-05-17/1521338493.shtml.2012-5-17,2012-12-1.
[7] 胥秋.独立学院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48-51.
[8] 马陆亭.独立学院发展的历史机遇[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2):1-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