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的矛盾及解决对策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生机蓬勃。其中,旅游业更是被誉为“永久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方兴未艾,文化遗产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己日渐凸显。然而,文化遗产旅游作为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却在旅游开发中频遭破坏,与旅游经济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莫高窟为例,简明阐述莫高窟旅游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经济学视角提出发展建议,从而达到遗产保护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经济 莫高窟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遗产旅游是以遗产资源为旅游吸引物,游客对遗产进行参观,体验文化氛围的旅游形式。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无数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截止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多哈举行时,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己达到47项,位居世界第二。
  伴随着全民生活水平及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游客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需求也日益高涨,更多的游客将文化遗产旅游加入了旅游计划中,文化遗产旅游日趋火暴,值得肯定的是,文化遗产旅游项目的开发增加了旅游当地的就业岗位,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旅游经济势必要在景区内进行诸如公路、餐厅、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周边环境的改变,游客的激增引起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环境污染。人体生命活动所排放的气体、水,旅游中留下的垃圾,游客的不文明参观行为,都会对文化遗产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就莫高窟而言, “敦煌热”的出现使这些矛盾更是激烈。众所周知,莫高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同时也有极典型的不可再生性,保护好莫高窟,并且发展好敦煌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找出解决莫高窟问题的对策,对于弘扬中国的石窟艺术,发展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有深远的意义。
  二、莫高窟的旅游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 5公里处鸣沙山东的山崖上,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凿建。石窟群因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壁画、彩塑闻名于世。在196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现状
  莫高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2009年全年,共有37. 96万人次对莫高窟进行参观。2011年,莫高窟参观人数达68万,2012年再次创出了80万人次的新高。此外,地理位置和气候决定了莫高窟旅游业淡旺季分明,每年7、8、9月及“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日均人次5000,201 3年10月3日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二)莫高窟存在问题
  1.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远超洞窟承载能力。据统计,莫高窟现有的492个洞窟中,25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洞窟占了80%以上。这类洞窟空间狭小,不适用于一次进入过多的游客。若在旅游旺季,以日均5000游客计算,若将游客以25人为一批次带入洞窟,假设每批游客参观单个洞窟的时长为6分钟,则洞窟需要持續不间断的接待游客20小时。游客进入洞窟中会使洞窟内的二氧化碳扰乱洞窟内原本相对恒定的小环境,使窟内壁画、彩塑发生起碱、褪色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2.游客的不文明参观行为增加保护难度。部分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触摸壁画、彩塑,在墙体上涂鸦,对壁画、彩塑拍照,随手丢弃垃圾,由于游览人数众多,景区工作人员不可能完全杜绝这样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发生,大大提高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难度。
  3.生态环境脆弱,屡遭气候、地质灾害破坏。莫高窟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道上,邻近库姆塔格沙漠,受当地多风向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莫高窟饱受风沙侵蚀。当地有关部门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追求经济的非理性繁荣。敦煌市林业部门给70余家企业颁布伐木许可证,企业则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疯狂砍伐防护林,导致莫高窟常年被风沙、粉尘侵蚀,积沙使崖体坍塌,壁画脱落。
  4.历史局限性造成的非正确保护措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探讨莫高窟维护方案,研究人员用混凝土加固崖体。混凝土使崖体不易开裂坍塌,但却让崖体中的水无法排出,洞窟渗水严重,湿度增加。除此,还加修了栈道,栈道松动时有发生,研究人员不得不一直反复加固,而近年来为防止在参观中对文物进行触摸,在壁画前添加了玻璃屏风,经研究发现,玻璃屏风的安装也是有弊病的。
  三、莫高窟问题的解决及发展对策
  (一)大幅提高门票价格
  景区的门票价格包含租金、使用者成本、人工设施成本、外部成本、景区人工费用及经营者的目标利润。在其他部分既定情况下,莫高窟门票上调必然会使得目标利润增加,增加的目标利润可用于莫高窟的保护上,但在价格上升的同时,旅游市场对于莫高窟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
  (二)政府部门严格控制对当地环境造成危机的企业活动,促进企业转型
  政府在经济的发展中,需考量各方面的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及整体利益,如伐木等一系列具有较大的负外部性的企业应加以控制。这类企业砍伐防护林造成敦煌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致使风沙严重。根据外部效应理论,在企业的经营中,同时会产生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公式如下: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收益②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③
  当一个企业具有负的外部性时,企业的外部收益为负值,社会收益也随之减活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大于企业自身的收益时,将会使社会成本大大增加。
  政府部门对具有外部效应的企业没有征收矫正性税收时,由于边际成本一定,树木砍伐量迅速增加。政府开始对企业征收矫正性税收时,树木的砍伐量及外部成本的增加趋势开始放缓。随着税率的提高,直到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时,企业会放弃生产或转型。政府可以对转型及开发新能源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其发展以带动当地的绿色经济发展。企业则应当转变经营观念,以发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采取仅仅以盈利为目标的短视行为。做到“不以一己之利而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三)莫高窟经营者应制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游客的需求制订不同的游览路线,并对门票实施差异化定价。
  以科研为目的的游客对景点的需求是最高的,此类游客想要参观尽可能多的洞窟,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较长且周围游客必须少。建议景区经营者为此类游客开放研究价值较高的洞窟,安排尽量少的同行游客,增加科研型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相应地提高票价。
  学习型游客对洞窟的环境要求低于科研型游客。对于这类游客,经营者应该开放具有代表性的洞窟,配备综合素质高的讲解员,详尽介绍所参观洞窟的概况。建议10-15人为一批次进行参观。因为学习型游客对于景区的需求稍低,门票价格也应略低于科研型游客。
  休闲观光型游客大多以放松心情为目的,因莫高窟声名远播而来,对于景区的要求最低。这类游客对于莫高窟不是很了解,也不介意人多嘈雜的环境。景区经营者可以将休闲观光型的游客以15人以上为一批次,带游客参观有代表性的、面积较大的洞窟,且讲解员的讲解须富含趣味性。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一享乐不断重复,享乐带来的满足感会在达到峰值后递减。因此,对于休闲观光型游客游览路线的安排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精简洞窟,少就是多;二是选取风格迥异,内容生动有趣的洞窟。这类游客占用资源最少,门票定价也应最低。
  (四)建立民间基金组织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前人留下的璀璨明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庞大的财力物力,不能只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和相关部门人员。建立民间基金组织,一是为文化遗产保护筹集所需资金,二是能呼吁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增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同时,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严格的法规条例,对违反法规条例的不文明游客给予严惩。
  (五)由点到面发展旅游,以莫高窟为中心辐射敦煌旅游业
  莫高窟之所以发展较快,除了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有赖于本身的地缘优势。莫高窟距市区近,每日有固定的旅游大巴,交通便捷、参观便利。敦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汉长城、玉门关、阳关等90%以上皆分布在人烟稀少的戈壁滩上。当地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众多,但集群性差,使得推广很难。敦煌当地政府部门应以莫高窟为招牌,树立地域形象,推广丝绸之路旅游。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到景区的公路,政策鼓励旅行社多开发此类旅游路线,加开旅游大巴,提高旅游便捷程度,打破莫高窟独热的局面,促进敦煌旅游业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中,必然会遇到矛盾。但一定要谨遵科学发展观,防止非理性繁荣这样竭泽而渔的悲剧发生,相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发展中的矛盾必将能最大化的平衡。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人们总说中国文化是“历史的”。然而,现在的中国文化却很难再说是“历史的”了。因为“昨天”刚刚过去,就被迅速遗忘:不用多久,有关昨天的记忆可能就会成为忘得干干净净的“白茫茫一片大地”。或许邓拓先生早就看到此点,所以在四十几年前竟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呼吁要“专治‘健忘症’”。  然而,人们往往会有“我们缘何需要集体记忆”的疑问。其实,集体与个人一样,当丧失了集体记忆时就会错乱。因此过去的痛苦与欣
期刊
摘要:雍正皇帝是位重视并推崇佛教的帝王,当其在藩邸时便与僧侣讲求佛法,阅读典籍,自从其继位后,也相对优待佛徒,并且对佛教精神深有研究,用佛教思想对臣民进行思想统治。追究其源,不仅与雍正帝本人的喜好有着直接关系,而且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佛教在社会上的传播及影响,社会慈善事业及社会救济的发展等都对雍正帝重佛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雍正皇帝;佛教;社会救济;慈善事业  (一)佛教在社会上的普遍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的观点,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科学的观点、事实的角度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具有光明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应用了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成功。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要
期刊
坐踞跪跽  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得谨慎。  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日:踞。意思是:娘子竟然伸开腿坐……  箕踞而坐在孟子的时代被认为是难看兼失礼,孟妻坐出了祸。  好孟母,教孟子:乘人不备,乱闯人家的私人空间,才真正无礼!  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写着古人是如何从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  凡是女、妾、奴(从女部首者)一律屈膝而跪,恭敬而拜。古
期刊
现在中国的旅游经济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的旅游业要想走向现代化,实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就必须要对旅游文化进行大力发展,从而能够建设一条文化型旅游发展的道路。从本质上来说,旅游属于一种文化活动,在旅游业当中文化属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中国旅游产业要想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文化建设出来,就必须要明确的界定旅游经济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经济的内涵、特征以及外延,有效地促进与之相关的各要素的发展才能够
期刊
祠堂是宗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务、办理红白喜事、上灯修谱、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等的重要活动场所,它集祭祖、管理、行使族权于一身,神圣而庄严,集中体现着人们的精神要求。祠堂的建筑以宗族观念为基石,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所以,祠堂建筑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由祠堂厚实的砖墙、粗大的梁柱,我们不难体味它象征人们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人类价值:由祠堂显赫的门面、宽阔的空间,我们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放性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强烈冲击。因此,通过对儒道两家的道德思想的起源、观点、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对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德育的理论体系,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儒道;德育思想;比较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德育思想。其中,儒道两家的德育思想可以称之为中国传
期刊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他们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  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秦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  生活在游侠之风颇为盛行的唐代的李白,就曾通过诗歌《侠客行》,
期刊
顾炎武在论及明代宗室时,曾说:这些人大都沉湎在富贵里,狂妄骄横,不知礼义,游手好闲,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名义上是天枝,实际上是“弃物”——也就是废物。这一针见血之论,活脱脱地勾画出明代宗藩的脸谱。堂堂明王朝的“龙子凤孙”“天枝玉叶”,成了一钱不值的废物,是发人深思的。  每个王朝的开国君主,都比较注意前朝覆亡的教训,从而采取新的措施,以确保天下长治久安。朱元璋认为,必须加强宗藩势力,洪武三年(13
期刊
社会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创立以来,长期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并复次掀起研究与争论的高潮。从发展史和文本出发,系统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论特征,以正本清源,还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以本来面目,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最为迫切的需要。杨文圣博士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