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卷与福建卷虽然在考试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基本一致,都是根据教育部编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说明命题,但是全国卷在考核能力要求、考查内容的侧重点、题型結构、试题的赋分等方面,与福建卷比较都有一些差异。因此,2016年福建高考历史科的备考教学复习目标、内容、能力要求和复习模式都要根据全国卷要求做相应调整。
一、对比分析全国卷和福建卷命题的差异
1.试题的难度和广度的差异
根据对2012~2014年全国卷的统计,全国卷平均难度为0.40左右,福建卷平均难度为0.55~0.60。全国卷比福建卷难度系数明显偏大。
2.试卷结构的差异
全国卷和福建卷都分为Ⅰ、Ⅱ两卷,最主要差异是第Ⅱ卷。福建卷第Ⅱ卷为必考题和选做题,题目数量为必考1题,选做题3题选1题。全国卷第Ⅱ卷分为必考题和选做题,必考题是2题,选考题4选1。
3.试题排序的差异
全国卷和福建卷第Ⅱ卷三科排序结构有着很大差异。全国卷无论Ⅰ卷、Ⅱ卷都是按地理、政治、历史三科排序。福建卷Ⅰ卷、Ⅱ卷则按地理、历史、政治顺序排列。选择题全国卷为第24至35题,福建卷为13至24题;非选择题全国卷必考题为40、41题,福建卷只有38题;选考题全国卷为45、46、47、48题4题,而福建卷为41A、41B、41C题3题。
4.试题类型及设问形式的差异
福建卷与全国卷的主题立意和考查目标是相同的,都注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解读、知识调动与运用、描述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在选材上全国卷材料间的内在联系较好,各材料间存在因果递进关系,设问形式灵活,问题各选项间相互干扰,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正确作答。福建卷的材料信息相对简单、直接,设问形式较为单一、固定,考查更侧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解题经验,思维含量明显不如全国卷。
在选做题方面,福建卷与全国卷在考查目标、形式、内容上也有差异。两者都注重考查学生在掌握历史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都以主观题为主要形式,全国卷突破考试大纲范围,内容更注重学生选修模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5.题数和选修模块内容的差异
(1)全国卷第Ⅱ卷为非选择题,题型属于问答题,分必考题和选做题。必考题有2个大题,共37分。一个大题由3~4个小问答题构成,赋分25分;另一大题设一个问题,12分。选做题共4题,4选1,分值15分。
历史论证题是全国卷的压轴题,主要有历史阐释题和历史探讨题。历史阐释题是对历史观点结论的说明,需要考生选用具体史实进行解释。这类试题是对历史结论的阐释说明,只要对观点进行解释和支撑性说明,能自圆其说即可。历史探讨题是对材料和题目中呈现的观点进行评论、探究,既需要学生指出观点是什么,又需要对观点进行论证和评价,思维和论证含量要高于历史阐释题。做此类型题目要提炼和确立观点,作答时深刻揭示材料的观点;观点的确立与选择的论据是与观点关系最密切、最能支撑观点的那些史实。答案要体现“论证性”的特点,做到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层次清晰,逐级深入阐释,实现抽象概括、理论升华。教师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史观解读历史,将新的史学观点和成果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提升认识水平。
(2)福建卷第Ⅱ卷也是非选择题,题型属于问答题,分必考题和选做题。必考题只有1个大题,1个大题由4~5个小问答题构成,赋分36分;选做题3选1,分值16分。
(3)全国卷、福建卷在选修模块考核方式上采用单独设置综合题、考生自选的模式;全国卷4选1模式、福建卷3选1模式。全国卷选修模块是“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福建卷没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内容。
二、全国卷命题特点
1.试卷的整体特点
(1)体现能力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小切口,深分析、大内涵”的特点;(2)试题以考查学科基本能力为主,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以通史体例呈现;(3)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试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时代主题与学术热点。
2.题型的具体特点
(1)选择题12题,试题按中国史: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组题。中国史8题,世界史4题,其中中国古代史一般占4题。选择题选用材料简短、精炼,适合考生阅读;材料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设问设置较为灵活,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思维过程和方法。(2)非选择题的40题呈现形式是主题式,时间跨度大,纵横联系,综合性强,体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特点;考查内容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历史阶段特征;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解释等能力。41题是历史论证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没有固定答案,结论与思维结构开放,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分为历史阐释题和历史探讨题。历史论证题多采用分层评价。(3)选做题则主要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考查内容较少直接涉及教材内容;考查点主要是原因、背景、内容、措施、意义、作用、特点及认识;能力要求则主要是学生获取材料信息与解读、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比分析全国卷和福建卷命题的差异
1.试题的难度和广度的差异
根据对2012~2014年全国卷的统计,全国卷平均难度为0.40左右,福建卷平均难度为0.55~0.60。全国卷比福建卷难度系数明显偏大。
2.试卷结构的差异
全国卷和福建卷都分为Ⅰ、Ⅱ两卷,最主要差异是第Ⅱ卷。福建卷第Ⅱ卷为必考题和选做题,题目数量为必考1题,选做题3题选1题。全国卷第Ⅱ卷分为必考题和选做题,必考题是2题,选考题4选1。
3.试题排序的差异
全国卷和福建卷第Ⅱ卷三科排序结构有着很大差异。全国卷无论Ⅰ卷、Ⅱ卷都是按地理、政治、历史三科排序。福建卷Ⅰ卷、Ⅱ卷则按地理、历史、政治顺序排列。选择题全国卷为第24至35题,福建卷为13至24题;非选择题全国卷必考题为40、41题,福建卷只有38题;选考题全国卷为45、46、47、48题4题,而福建卷为41A、41B、41C题3题。
4.试题类型及设问形式的差异
福建卷与全国卷的主题立意和考查目标是相同的,都注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解读、知识调动与运用、描述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在选材上全国卷材料间的内在联系较好,各材料间存在因果递进关系,设问形式灵活,问题各选项间相互干扰,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正确作答。福建卷的材料信息相对简单、直接,设问形式较为单一、固定,考查更侧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解题经验,思维含量明显不如全国卷。
在选做题方面,福建卷与全国卷在考查目标、形式、内容上也有差异。两者都注重考查学生在掌握历史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都以主观题为主要形式,全国卷突破考试大纲范围,内容更注重学生选修模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5.题数和选修模块内容的差异
(1)全国卷第Ⅱ卷为非选择题,题型属于问答题,分必考题和选做题。必考题有2个大题,共37分。一个大题由3~4个小问答题构成,赋分25分;另一大题设一个问题,12分。选做题共4题,4选1,分值15分。
历史论证题是全国卷的压轴题,主要有历史阐释题和历史探讨题。历史阐释题是对历史观点结论的说明,需要考生选用具体史实进行解释。这类试题是对历史结论的阐释说明,只要对观点进行解释和支撑性说明,能自圆其说即可。历史探讨题是对材料和题目中呈现的观点进行评论、探究,既需要学生指出观点是什么,又需要对观点进行论证和评价,思维和论证含量要高于历史阐释题。做此类型题目要提炼和确立观点,作答时深刻揭示材料的观点;观点的确立与选择的论据是与观点关系最密切、最能支撑观点的那些史实。答案要体现“论证性”的特点,做到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层次清晰,逐级深入阐释,实现抽象概括、理论升华。教师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史观解读历史,将新的史学观点和成果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提升认识水平。
(2)福建卷第Ⅱ卷也是非选择题,题型属于问答题,分必考题和选做题。必考题只有1个大题,1个大题由4~5个小问答题构成,赋分36分;选做题3选1,分值16分。
(3)全国卷、福建卷在选修模块考核方式上采用单独设置综合题、考生自选的模式;全国卷4选1模式、福建卷3选1模式。全国卷选修模块是“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福建卷没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内容。
二、全国卷命题特点
1.试卷的整体特点
(1)体现能力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小切口,深分析、大内涵”的特点;(2)试题以考查学科基本能力为主,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以通史体例呈现;(3)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试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时代主题与学术热点。
2.题型的具体特点
(1)选择题12题,试题按中国史: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组题。中国史8题,世界史4题,其中中国古代史一般占4题。选择题选用材料简短、精炼,适合考生阅读;材料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设问设置较为灵活,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思维过程和方法。(2)非选择题的40题呈现形式是主题式,时间跨度大,纵横联系,综合性强,体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特点;考查内容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历史阶段特征;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解释等能力。41题是历史论证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没有固定答案,结论与思维结构开放,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分为历史阐释题和历史探讨题。历史论证题多采用分层评价。(3)选做题则主要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考查内容较少直接涉及教材内容;考查点主要是原因、背景、内容、措施、意义、作用、特点及认识;能力要求则主要是学生获取材料信息与解读、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