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具备健康积极的心理,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得以肩负时代使命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适应能力弱。对比高中时期,大学课程进度快、学习内容难度大、学科间联系多元化、学习目标由原来的升学转变成为职业生涯而未雨绸缪,这些特点就要求大学生们必须有自觉而高效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长期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缺乏自觉性,在学习上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二)情感观不成熟。在大学阶段,恋爱已成为较为广泛的现象,但是不少青年人尚未形成完善的恋爱观。部分大学生甚至因处理不好感情问题而没有办法走出来,甚至在失恋后产生极端心理。此外,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恋爱花销造成月光族的也比比皆是,为此走上了不良校园贷的深渊。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从众心理而渴望与异性的交往,进而产生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
(三)人际交往困难。进入大学之后,面对复杂化的人际群体,很多大学生对师生、同伴和异性之间的人际关系不知道该怎样去正确处理,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价值理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在社交上产生问题时,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因此,一些消极情绪随之而生,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甚至自我封闭。
(四)就业压力大。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递增,整体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部分大学生因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随之日益凸显。就业难度的日趋增大,使得他们从天之骄子的安逸生活转变为壮志难酬的待业状态,自尊心和优越感严重受挫。就业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的挫败感,使他们对未来的前途感到渺茫,产生了焦虑和悲观的心理。如何处理好就业难题,以及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都是大学生必须面临的考验。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相比较成年人的社会阅历,青年人与社会接触不足,其心智发展变化很快,在这个年龄段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部分大学生在周围环境发生改变或遇到挫折时缺乏理性思考,不知道该如何通过理性的途径和方法摆脱现状,因此,逐渐丧失信心,怀疑自我,抵触、消极、逃避等心理随之而生。此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存在着性格和心理缺陷,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这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个人品格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校风的优良与否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很多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处,但是各方面的配备还都不完善,部分心理咨询工作者并不是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这就造成大学生有心理问题而无处寻访、无法解决,不能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错过了心理问题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没有得到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疏导。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社会多元化日趋显现出来,人们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而言往往会成为一种极大的精神压力。大学生是社会先进性的主体,他们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人群,社会上的任何变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诸如极端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追求名利、追求金钱、贪图享乐等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社会中各种不好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社会现象会使人们产生心理冲突,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最为持久深远的且潜移默化的,人的心理发展萌芽期往往在家庭的氛围下逐步形成。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或是对子女管教十分严格,这种过于严厉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子女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也有些家庭的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父母的不和或离异严重造成了孩子成长环境的扭曲,使他们感受不到关爱,无法与自己的父母敞开心扉,进行有效的沟通,孤僻、冷漠、怪异、不善交流的性格和心理随之而生,容易形成有缺陷的性格特征,缺乏温暖与爱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阴影和创伤。此外,大学生的心理也会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生活拮据,生活视野过于局限,往往表现出一种自卑的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对自己信心不足,产生心理不适感。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大学生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消极情绪的产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并及时消化情绪。自我教育是最為有效且及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参加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氛围,提前体验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增强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快速找出应对措施,使自己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接受社会,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多变性,促使自己心理素质变强。
(二)强化学校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其灵魂所在,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尽可能地设置一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渠道,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个文雅、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尽可能地发挥学校的心理育人功能,通过宣讲、网络、海报等多种渠道宣传如何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知识。另外,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教学楼、图书馆等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要完善,同时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另外,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增加对专业心理咨询室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等,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多方面保障。要为心理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咨询师,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健康调查,定期发放有关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到每名学生,发现问题即时处理。要在基层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及时上报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咨询师形成联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优化社会环境,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媒体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飞快提高,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的方向,这使得它变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便利,也可能危害社会和大学生。所以,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引导社会舆论,为大学生传播正能量和真善美。
其次,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一方面,社会各界可以在资金上对大学生教育给予相应的倾斜,鼓励、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应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重视家庭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力
家庭是培育大学生健康身心的重要场所。首先,父母双方自身要具备健康积极的心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促进她们健康心理的养成。其次,家长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变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把智育和德育并重发展,促进子女健全人格的养成。最后,家长要注意及时与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对消极情绪展开合理的引导。
国家的快速进步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当今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虽然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突破、不断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会逐步完善,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笑燃.大学心理健康教程[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2]張金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及教育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罗晓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8(1).
(作者简介:常婷,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晨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务:教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适应能力弱。对比高中时期,大学课程进度快、学习内容难度大、学科间联系多元化、学习目标由原来的升学转变成为职业生涯而未雨绸缪,这些特点就要求大学生们必须有自觉而高效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长期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缺乏自觉性,在学习上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二)情感观不成熟。在大学阶段,恋爱已成为较为广泛的现象,但是不少青年人尚未形成完善的恋爱观。部分大学生甚至因处理不好感情问题而没有办法走出来,甚至在失恋后产生极端心理。此外,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恋爱花销造成月光族的也比比皆是,为此走上了不良校园贷的深渊。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从众心理而渴望与异性的交往,进而产生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
(三)人际交往困难。进入大学之后,面对复杂化的人际群体,很多大学生对师生、同伴和异性之间的人际关系不知道该怎样去正确处理,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价值理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在社交上产生问题时,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因此,一些消极情绪随之而生,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甚至自我封闭。
(四)就业压力大。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递增,整体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部分大学生因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随之日益凸显。就业难度的日趋增大,使得他们从天之骄子的安逸生活转变为壮志难酬的待业状态,自尊心和优越感严重受挫。就业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的挫败感,使他们对未来的前途感到渺茫,产生了焦虑和悲观的心理。如何处理好就业难题,以及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都是大学生必须面临的考验。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相比较成年人的社会阅历,青年人与社会接触不足,其心智发展变化很快,在这个年龄段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部分大学生在周围环境发生改变或遇到挫折时缺乏理性思考,不知道该如何通过理性的途径和方法摆脱现状,因此,逐渐丧失信心,怀疑自我,抵触、消极、逃避等心理随之而生。此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存在着性格和心理缺陷,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这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个人品格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校风的优良与否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很多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处,但是各方面的配备还都不完善,部分心理咨询工作者并不是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这就造成大学生有心理问题而无处寻访、无法解决,不能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错过了心理问题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没有得到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疏导。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社会多元化日趋显现出来,人们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而言往往会成为一种极大的精神压力。大学生是社会先进性的主体,他们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人群,社会上的任何变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诸如极端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追求名利、追求金钱、贪图享乐等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社会中各种不好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社会现象会使人们产生心理冲突,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最为持久深远的且潜移默化的,人的心理发展萌芽期往往在家庭的氛围下逐步形成。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或是对子女管教十分严格,这种过于严厉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子女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也有些家庭的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父母的不和或离异严重造成了孩子成长环境的扭曲,使他们感受不到关爱,无法与自己的父母敞开心扉,进行有效的沟通,孤僻、冷漠、怪异、不善交流的性格和心理随之而生,容易形成有缺陷的性格特征,缺乏温暖与爱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阴影和创伤。此外,大学生的心理也会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生活拮据,生活视野过于局限,往往表现出一种自卑的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对自己信心不足,产生心理不适感。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大学生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消极情绪的产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并及时消化情绪。自我教育是最為有效且及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参加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氛围,提前体验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增强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快速找出应对措施,使自己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接受社会,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多变性,促使自己心理素质变强。
(二)强化学校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其灵魂所在,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尽可能地设置一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渠道,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个文雅、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尽可能地发挥学校的心理育人功能,通过宣讲、网络、海报等多种渠道宣传如何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知识。另外,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教学楼、图书馆等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要完善,同时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另外,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增加对专业心理咨询室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等,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多方面保障。要为心理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咨询师,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健康调查,定期发放有关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到每名学生,发现问题即时处理。要在基层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及时上报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咨询师形成联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优化社会环境,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媒体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飞快提高,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的方向,这使得它变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便利,也可能危害社会和大学生。所以,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引导社会舆论,为大学生传播正能量和真善美。
其次,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一方面,社会各界可以在资金上对大学生教育给予相应的倾斜,鼓励、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应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重视家庭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力
家庭是培育大学生健康身心的重要场所。首先,父母双方自身要具备健康积极的心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促进她们健康心理的养成。其次,家长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变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把智育和德育并重发展,促进子女健全人格的养成。最后,家长要注意及时与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对消极情绪展开合理的引导。
国家的快速进步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当今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虽然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突破、不断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会逐步完善,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笑燃.大学心理健康教程[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2]張金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及教育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罗晓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8(1).
(作者简介:常婷,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晨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