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儿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主要表现为发热,鼻翼煽动,三凹征,喘憋,肺部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属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范畴。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经典方。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善清肺经实热;杏仁味苦降泄,肃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肃肺,定喘止咳的作用。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23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54-01
小儿发病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由于毛细支气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止咳”,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补充足够低水分,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8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36个月,平均11.3个月。对照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3-36个月,平均11.2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入选的所有病例接受常规治疗:舒喘灵0.3mg/(kg·d),分3次口服,病毒唑10mg/(kg·d)静脉滴注,安溴索1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缺氧者给以氧疗,疗程7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麻杏石甘汤,方剂组成:麻黄1-3g,石膏5-10g,杏仁、甘草各5g。肺热较重者加用桑皮、黄芩各5g;如热不甚,虽有咳喘亦可轻用或不用石膏,加用止咳平喘之剂如白前、前胡、苏子等。肺热已解,邪已不实,但仍咳喘者可用五味子之类收涩;久病肺热咳喘可用麦冬、元参、川贝等;痰多者加用陈皮,疗程7d。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3d内体温正常,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好转:治疗3-7d,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d后咳嗽、喘憋无缓解,肺部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
4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5%,好转率15%,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5%,好转率20%,治疗无效率15%。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表说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当患支气管炎时,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细支气管炎表现。尽管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以在家用药治疗和护理为主,家长应遵医嘱给患儿按时间用药并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再诉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身体健壮的小儿少见并发症,但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偻病等儿中,不但易患支气管炎,且易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窦炎。
毛细支气管炎属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范畴,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司腠理开合,其性以宣发肃降为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喘憋。小儿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外邪入里化热(包括风寒内蕴化而为热)的实热阶段,以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为常见证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病程一般为1~2周,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48~72h,主要表现为发热,鼻翼煽动,三凹征,喘憋,肺部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此特点符合中医理论的实热咳喘,多属阳症。根据中医归经理论学说,麻杏石甘汤所用药以入肺经为主,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经典方,用于肺热咳喘最适宜。方中麻黄、石膏为主药,石膏之量大于麻黄4-5倍,麻黄宣肺平喘;石膏善清肺经实热;杏仁味苦降泄,肃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肃肺,定喘止咳的作用。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23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54-01
小儿发病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由于毛细支气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止咳”,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补充足够低水分,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8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36个月,平均11.3个月。对照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3-36个月,平均11.2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入选的所有病例接受常规治疗:舒喘灵0.3mg/(kg·d),分3次口服,病毒唑10mg/(kg·d)静脉滴注,安溴索1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缺氧者给以氧疗,疗程7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麻杏石甘汤,方剂组成:麻黄1-3g,石膏5-10g,杏仁、甘草各5g。肺热较重者加用桑皮、黄芩各5g;如热不甚,虽有咳喘亦可轻用或不用石膏,加用止咳平喘之剂如白前、前胡、苏子等。肺热已解,邪已不实,但仍咳喘者可用五味子之类收涩;久病肺热咳喘可用麦冬、元参、川贝等;痰多者加用陈皮,疗程7d。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3d内体温正常,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好转:治疗3-7d,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d后咳嗽、喘憋无缓解,肺部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
4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5%,好转率15%,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5%,好转率20%,治疗无效率15%。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表说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当患支气管炎时,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细支气管炎表现。尽管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以在家用药治疗和护理为主,家长应遵医嘱给患儿按时间用药并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再诉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身体健壮的小儿少见并发症,但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偻病等儿中,不但易患支气管炎,且易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窦炎。
毛细支气管炎属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范畴,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司腠理开合,其性以宣发肃降为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喘憋。小儿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外邪入里化热(包括风寒内蕴化而为热)的实热阶段,以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为常见证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病程一般为1~2周,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48~72h,主要表现为发热,鼻翼煽动,三凹征,喘憋,肺部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此特点符合中医理论的实热咳喘,多属阳症。根据中医归经理论学说,麻杏石甘汤所用药以入肺经为主,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经典方,用于肺热咳喘最适宜。方中麻黄、石膏为主药,石膏之量大于麻黄4-5倍,麻黄宣肺平喘;石膏善清肺经实热;杏仁味苦降泄,肃降肺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肃肺,定喘止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