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铮,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理学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法学博士。现任职奥睿硅谷办事处知识产权业务部高级律师,主要从事复杂诉讼和知识产权 (专利、商业秘密、版权、商标、肖像权等)的诉讼、咨询。
看世界:在“男人,女人,女博士”之后,最近国内又流行“女汉子”一词,作为被异化的“第三群体”,不同的人对这个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你所理解的“女汉子”是怎样的?
刘铮:成熟独立有头脑的女人,不矫揉造作,不耍小女生脾气,得体大方,讲道理。
看世界:有一种说法是,之所以有“女汉子”,是因为有“男娘子”,男性的偏弱化,让女性不得不强大,你怎么看?
刘铮:我觉得男女差异本来就应该是先天生物上的,而不一定是后天个人性格行为上的。男人中有弱的,女人中有强的,这是正常的。以前男女的行为模式比较单一,不够容忍个性。弱的男人勉强装强,强的女人也得做小女人样子,大家心理不健康,还要被社会非议。现在弱的男人和强的女人都成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进步。等到社会普遍接受强女弱男的婚姻(可能是事业、金钱上,也可能只是性格上)时,就更进步了。
看世界:在海外有类似“女汉子”“剩女”“女博士”这些具有特定意义和群体指向的词语吗?
刘铮:北美有 “strong woman” 一词,直译就是强女人。但这是一个褒义词,不像国内这些词多少带点贬义。还有 “intelligent women” 、 “highly educated women” 这样的词,直译是“聪明女人”、“教育程度高的女人”,但也都是褒义词。北美社会较尊重个人对生活和事业的选择,一个人,不管是男是女,如果想多学习,当工作狂,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都是他/她个人的决定,父母家人不会干涉,社会更不会。唯一的例外是夫妻中一人若不想生孩子,需要和另一方商量。两人若能达成一致最好,若不能妥协有时会分手,有些家庭会选择领养,有些会选择少生。
看世界:你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多年,美国社会的女性观是怎样的?
刘铮:美国女性有很传统也有很不传统的一面。一方面,有很多女性结婚后,尤其是生了孩子后,不再工作,在家里做全职太太或妈妈。另一方面,很多女性在事业上非常成功。跟国内最大的区别,是我刚才提过的,女性的选择一般会认为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丈夫希望妻子不工作,而妻子想工作,丈夫不会逼她,甚至不会去不断地说服她,社会更不会干涉。但是在美国因为父母不是像中国父母那样帮助子女带孙子孙女,保姆人工又贵,低收入的夫妻往往没有钱雇用保姆,甚至没钱送小孩去幼儿园,所以夫妻一方只能在家带小孩,一般是妈妈。
真正有选择的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收入可以雇用保姆,至少可以送幼儿园,妈妈可以一直工作下去。她们的选择应该如此,社会不会干涉,但外面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10年前,有一段时间有不少高层女白领放弃事业做全职妈妈,最近有一个调查,她们中有些人仍然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有些人很后悔。虽然在家不辛苦,但是没有正式收入,另外,不工作后生活圈子变小,一旦离婚或者丈夫失业,这些妈妈就很被动,出去工作时发现几年不工作自己很缺乏竞争力。
最近最有影响力的是脸书的总执行官Sheryl Sanderberg 的书《Lean In》。这本书主要是讲社会上还有很多对女性事业发展不利的因素,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但是女性可以从自己做起,让自己更成功。成功的女性多了,就能更有效地改变社会。我个人觉得她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过早退出。有很多女性,上大学选专业就选“适合做妈妈的”,还没男朋友就选“适合做妈妈的工作”,刚结婚就想什么时候退出。这本书不反对女性做家庭主妇,但建议在不需要退下来的时候,仍然继续努力工作。如果最后需要退下,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因为从来没有努力过,工作没有意义或前途。这样退下来之前也建立了更好的经济基础,以后即使要重新出来工作,基础也好很多。
看世界:你自己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可否分享一下多年来家庭和职场心得?
刘铮:成功谈不上,只是积累了一点经验。我个人认为有好的婚姻非常重要,但是不赞成为了结婚而结婚。不好的婚姻对双方都是折磨,也并不比单身生活稳定。我和我的先生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我们也是朋友。彼此都有比对方强的地方、也有弱的地方,互相补充。我和我先生都工作,我们轮流照顾小孩。我作为母亲管小孩们还是更多,我并不抱怨,也很喜欢跟小孩子们在一起。但在关键时刻,我先生对我工作上的努力是很支持的。有一点我比较能放得开,有些妈妈对自己父母、先生、保姆管小孩都不放心,其实小孩子适应性很强,也很皮实。一天两天稍微吃得差一点,脏一点,真没有什么关系。大人少管点反而小孩子独立点,懂事点。
我年轻的时候,我妈妈曾经告诉我,在事业发展中,应该尽力在任何时候把自己放在一个位置上,做什么都还是可能的,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Lean In》这本书里讲的那一点,其实也是说过早退下来的那些女性,实际上是太早把自己的路堵死了。我在工作上是这么做的,希望能够长期坚持。如果以后需要退下,会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因为工作没有前途。
看世界:在“男人,女人,女博士”之后,最近国内又流行“女汉子”一词,作为被异化的“第三群体”,不同的人对这个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你所理解的“女汉子”是怎样的?
刘铮:成熟独立有头脑的女人,不矫揉造作,不耍小女生脾气,得体大方,讲道理。
看世界:有一种说法是,之所以有“女汉子”,是因为有“男娘子”,男性的偏弱化,让女性不得不强大,你怎么看?
刘铮:我觉得男女差异本来就应该是先天生物上的,而不一定是后天个人性格行为上的。男人中有弱的,女人中有强的,这是正常的。以前男女的行为模式比较单一,不够容忍个性。弱的男人勉强装强,强的女人也得做小女人样子,大家心理不健康,还要被社会非议。现在弱的男人和强的女人都成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进步。等到社会普遍接受强女弱男的婚姻(可能是事业、金钱上,也可能只是性格上)时,就更进步了。
看世界:在海外有类似“女汉子”“剩女”“女博士”这些具有特定意义和群体指向的词语吗?
刘铮:北美有 “strong woman” 一词,直译就是强女人。但这是一个褒义词,不像国内这些词多少带点贬义。还有 “intelligent women” 、 “highly educated women” 这样的词,直译是“聪明女人”、“教育程度高的女人”,但也都是褒义词。北美社会较尊重个人对生活和事业的选择,一个人,不管是男是女,如果想多学习,当工作狂,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都是他/她个人的决定,父母家人不会干涉,社会更不会。唯一的例外是夫妻中一人若不想生孩子,需要和另一方商量。两人若能达成一致最好,若不能妥协有时会分手,有些家庭会选择领养,有些会选择少生。
看世界:你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多年,美国社会的女性观是怎样的?
刘铮:美国女性有很传统也有很不传统的一面。一方面,有很多女性结婚后,尤其是生了孩子后,不再工作,在家里做全职太太或妈妈。另一方面,很多女性在事业上非常成功。跟国内最大的区别,是我刚才提过的,女性的选择一般会认为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丈夫希望妻子不工作,而妻子想工作,丈夫不会逼她,甚至不会去不断地说服她,社会更不会干涉。但是在美国因为父母不是像中国父母那样帮助子女带孙子孙女,保姆人工又贵,低收入的夫妻往往没有钱雇用保姆,甚至没钱送小孩去幼儿园,所以夫妻一方只能在家带小孩,一般是妈妈。
真正有选择的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收入可以雇用保姆,至少可以送幼儿园,妈妈可以一直工作下去。她们的选择应该如此,社会不会干涉,但外面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10年前,有一段时间有不少高层女白领放弃事业做全职妈妈,最近有一个调查,她们中有些人仍然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有些人很后悔。虽然在家不辛苦,但是没有正式收入,另外,不工作后生活圈子变小,一旦离婚或者丈夫失业,这些妈妈就很被动,出去工作时发现几年不工作自己很缺乏竞争力。
最近最有影响力的是脸书的总执行官Sheryl Sanderberg 的书《Lean In》。这本书主要是讲社会上还有很多对女性事业发展不利的因素,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但是女性可以从自己做起,让自己更成功。成功的女性多了,就能更有效地改变社会。我个人觉得她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过早退出。有很多女性,上大学选专业就选“适合做妈妈的”,还没男朋友就选“适合做妈妈的工作”,刚结婚就想什么时候退出。这本书不反对女性做家庭主妇,但建议在不需要退下来的时候,仍然继续努力工作。如果最后需要退下,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因为从来没有努力过,工作没有意义或前途。这样退下来之前也建立了更好的经济基础,以后即使要重新出来工作,基础也好很多。
看世界:你自己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可否分享一下多年来家庭和职场心得?
刘铮:成功谈不上,只是积累了一点经验。我个人认为有好的婚姻非常重要,但是不赞成为了结婚而结婚。不好的婚姻对双方都是折磨,也并不比单身生活稳定。我和我的先生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我们也是朋友。彼此都有比对方强的地方、也有弱的地方,互相补充。我和我先生都工作,我们轮流照顾小孩。我作为母亲管小孩们还是更多,我并不抱怨,也很喜欢跟小孩子们在一起。但在关键时刻,我先生对我工作上的努力是很支持的。有一点我比较能放得开,有些妈妈对自己父母、先生、保姆管小孩都不放心,其实小孩子适应性很强,也很皮实。一天两天稍微吃得差一点,脏一点,真没有什么关系。大人少管点反而小孩子独立点,懂事点。
我年轻的时候,我妈妈曾经告诉我,在事业发展中,应该尽力在任何时候把自己放在一个位置上,做什么都还是可能的,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Lean In》这本书里讲的那一点,其实也是说过早退下来的那些女性,实际上是太早把自己的路堵死了。我在工作上是这么做的,希望能够长期坚持。如果以后需要退下,会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因为工作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