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松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b5503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茶余饭后,闲来无事之时,我的脑中总会出现一棵松树的形象。
  这棵松就生长在我们村南耩顶稍偏前坡一点,是风景树,论品种属于马尾松,树干呈黛红色。据村里的老人讲,一九二○年左右,它就在这了,那时距今也有近百年的树龄。一九四一年以前,此树每年都比往年高一些、粗壮一些。一九四二年以后,它的高度就一直保持在七米左右,几乎不再长高,树干的下半截直径大约三十厘米,上半截逐渐见细。论其整体外貌,多数时候像是一位伫立在风中的驼背老翁:“腿”部基本还算直立,到了“腰胸”两部分,便向一边倾斜长去;到了“脖子”部分,又突然像杂技演员表演那样,向后延伸出一米多长;再往上看就是“头部”,像一把驼圆形的大伞,边沿又接上了无数小伞。但要是从远处看,因看不清下面倾斜度,则又完全不像老翁,反而像一位健壮的青年男子,伸出那强有力的臂膀,手托着巨大而精美的餐盘,要请客人进餐。
  我今年六十六岁,六年前才从村里搬到市里,这棵松树陪伴了我六十年。在我心目中,它不仅形状奇骏,通人性,而且还有着高尚的品性。因此,我不愿把它混同于普普通通的松树看待,而是称呼它为:家乡松。
  自从住进市里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家一应杂事和人的印象都在我心目中渐渐淡漠,唯独这棵家乡松,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其实,一棵松树,任凭它再特别,日子久了,其形象也会被人们逐渐遗忘。而它之所以令我难忘,并且通人性,是因为这棵家乡松对我的祖辈有救命之恩!
  记得我刚有记忆的时候,爷爷常跟我讲:这棵家乡松刚刚发芽的时候,周围已有好多如它同类的松树,高的、矮的、粗的、细的都有。只不过是它出生后长得要比其他松树快一些,几年后,不管高度和粗度都超越了周围的松。如此,这棵家乡松与周围的“兄弟松”连成一片,围聚在南耩顶上,把山岭变成了一片碧绿的湖泊,给乡亲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并且每年还能供给人们烧火柴用。
  一九三八年的一天,日军大扫荡来到我们村,当地驻军提前得到消息,带领村民向山沟里隐避,我爷爷就是其中一员。当时,爷爷把乡亲们按事前布署转移到安全地点后,又怕敌人搜山。因此,爷爷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故意引导他们往南山耩顶那边走。当时,敌人在身后紧追不舍,爷爷穿过一片青沙帐后,便跑到南山耩顶那一片松林里,就在这棵家乡松下面隐藏起来,借着家乡松高大繁茂的树冠,躲过了敌人的搜索,不仅救了在别的地点躲藏的村民,自己也幸运脱难。
  自从听了爷爷真实生动的讲述,我便对这棵家乡松时时迷恋在心,它像是在我心中生了根一样,每逢想起它,我便心潮起伏,泪水横流。渐渐地,渐渐地,这棵家乡松在我心目中就并非静止而简单的一棵树,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时刻都微笑着出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八岁以后,到了春天,我和小朋友们常常结伴到家乡松的周围挖野菜,他身边的那些灌木丛中,那些大小不一的乱石和泥土混合的地面上,有苦菜、甜茄、荠菜、酱母奶等好多品种的野菜。我和伙伴们各自用自己带的小铁铲子一棵棵把它们挖起来,然后放在柳条篮子里。有时候,我偶尔见到一些鲜艳美丽的山花,也欣喜地摘来插在篮子边沿。等觉得挖野菜稍微有点劳累时,我和伙伴们便纷纷跑到家乡松身边的石头谷堆周围嬉闹玩耍。这时,我便不由不忍地便看看家乡松,忽然觉得他也正在慈祥地看着我和小朋友们,并且还微微地点头祝福我们玩得愉快呢!与此同时,我闻到他老人家散发出阵阵香味,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到了夏季,我和小朋友们常常到家乡松周围的沟壑间或灌木丛中捕蝉,有时也四处寻觅着采山鸡蛋,我时而向家乡松那边看看,家乡松虽然还和往常一样和蔼地看着我们。但是,和蔼中似乎也显现出严肃的表情,那粗壮的大枝杈和繁茂的小枝叶,此时显然就是他的手臂,在微风吹拂下,他频频向我们摆动,暗示我们注意安全。而我在他老人家的暗示下,时刻都是小心翼翼,并且也嘱咐小朋友们小心,等到玩够了,便安全回家。
  秋天,是万物丰盛硕果累累的季节,我和小朋友们常到家乡松周围的灌木叢中摘山枣、采笧梨、摘葛篓等野果;有时候也逮螳螂,捕捉大肚子蝈蝈。年龄稍大,我还常常在家乡松周围的地里参加生产队集体生产劳动,不管是采野果,或是逮螳螂和捕捉大肚子蝈蝈,还是参加生产劳动,等我缺少具体操作技巧的时候,我讨教似的有意无意地向家乡松那边看看,他老人家也便和蔼地看着我。我看他一会儿,总会突然心中开悟,顿时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到冬天,我奉父母之命,常常到家乡松周围的灌木丛中用竹耙搂草,用镰刀打柴,同时,也捡那些落在地面上的松花。当我稍累,便产生懒惰退缩之意。冷不丁我向家乡松那边看看,他老人家在那里巍然屹立,钢针傲对那嗖嗖呼叫的冷风,显现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此同时,我见他的脸庞显现出严峻的神色,虽然没有说话,却明显地开示我遇到困难要坚强。顿时,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气,不顾一切地拖起竹耙,或挥舞镰刀,继续搂草打柴。
  哦,家乡松,我的心头松,我最最尊敬的老人!您不但是我们祖先的救命恩人,而且对我还有深厚的养育之恩。您身边的野菜粮食可供我们吃,身边的柴草可供我们烧;当我愉快的时候,您便慈祥地看着我,和我一同欢乐;当我忧闷的时候,您给我生活情趣;当我盲目行动的时候,您提醒我谨慎;当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您会给我智慧;当我意志薄弱的时候,您便给我无穷的精神力量!
  我要永远记住您,并且还要把您的高贵品格向子孙后代辈辈传颂!
其他文献
作词:冯绪  作曲:程莫 冯光  和大地共享着阳光雨露  在初春 在盛夏 在深秋 在寒冬  顽强的驻足  和蓝天围绕着白云雨雾  在破晓 在午后 在黄昏 在夜深  书写着感悟  生命是棵树 期待着万物的复苏  生命是棵樹 期待着小溪的汇入  生命是棵树 等待鸟儿落在枝头  生命是棵树 等待着游子的归途  和大地共享着阳光雨露  在初春 在盛夏 在深秋 在寒冬  顽强的驻足  和蓝天围绕着白云雨雾 
期刊
作词:冯光  作曲:彭思文  你的笑声 随着晚风 飞入我窗中  感染着我 脸上带着笑容  初上的华灯 把你的侧影 映在我心中  多想就随着你去 无论南北西东  你的背影 隨着晚风 融入人群中  我心随你 远去变得好空  少了你身影 繁华的街景 闪烁着霓虹  漫天的繁星飘浮着我 对你的每次心动  这轻轻的晚风 这柔柔的晚风  能不 能把我的情 轻轻柔柔送入你的梦  这柔柔的晚风 这轻轻的晚风  能不
期刊
犹记得初见《私人行走》一书,是在师大对门的晓风书屋,彼时我还是学生,看中了“清韵书系·品味集”这个系列的书,却因囊中羞涩,只能买一本,最终放弃了这本。等过了两周再去,老板告知书已售罄,直至今日,才收入囊中。都说书卷多情似故人,看来古人诚不欺我。  什么是美景?最美的地方,经得起你一再书写,能让你午夜梦回,会吸引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只能年轻一次,不出去走走,你或许以为眼前的琐屑就是时间。《私
期刊
作词:犀利东 崔凯琦  情人总患得患失  离人却保持静止  有太多不想让你为难  爱到最后只剩下涂炭  我很害怕没有你  等到梦醒剩孤独的叹息  借着夜深的怀念依伴  放不下的只能成为遗憾  或许爱情本身没有余地  那些快乐的回忆都碾碎在心里  就好像 什么都没留下  我曾看过生命的渺小  不想再受世界的煎熬  明白你就是我的解药  在你身边就得到治疗  冥冥之中全都会知晓  天空海阔我陪你欢笑 
期刊
作词:娄星  作曲:欧阳雄波  这些年的伤又痛又痒  最后还是无法遗忘  独自一个人流浪  曾经的美好就当作收藏  我的心为何如此迷茫  我依然相信地久天长  我的梦中是你模样  心里的空虚显得那么的悲凉  My love  我的爱已飘向远方  折断的翅膀 再也无法飞翔  剩下的想念 留给过往  我没有你想得那么坚强  My love  我梦你仿佛还在身旁  深秋的海棠 依然那么芬芳  伤感的情歌
期刊
ICU病房内一片肃穆的寂静,和不远处蹲在墙角的男人发红的眼眶相呼应着,给空落落的病房添上了几丝似有若无的生机。  这是得了庞贝病后,在床上奉献了自己最美好青春的女孩记忆时常定格的瞬间。  每当那个男人滚烫的目光落在她的眉梢,她就会憋得满脸通红,小心脏怦怦直跳仿佛呼之欲出。眼前这个男人对她有着特殊的含义,他早已以强势、霸道的方式,住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说不清是因为爱,还是因為愧疚,也许,她是
期刊
那一年,我做了一次长长的旅行。一个文友约我,当然,她是一个女的,一个新疆汉族姑娘。她是美丽的,美得我心颤。我们约定,在青藏高原相会。在青藏高原的东端——龙羊峡,她姐家见面。就这样,世界上最年轻的大高原的神奇壮丽,再加上一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的召唤,我入迷前往了。我那颗扑扑跳动的心,一路翻滚着,穿越大娄山,飞过蜀道,跃过成都平原,跨过秦岭,绕过八百里秦川,渡过黄河,直插兰州;然后,向西一拐——就到了西宁
期刊
北来南去几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2020年的列车披着七彩的曙光悄然驶来,有一种期许被时间敲响,刹那之间,便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气象万千。在人们欢度新年的时刻,我却要作别我深爱的杭州职防院。寒风凛凛,树叶飘飞,我,立在沉沉的暮色里,上塘河的水不解愁心,奔流源源,我不让人看见,我戚戚的容颜……  记得那是2017年5月的一天,我被物业的一位工作人员带到了杭州職防院。老式的楼房,简陋的院子……原来这个单位
期刊
作词/作曲:张小凯  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  我心中一直有个梦  一半是理想一半是爱情  我每天都充满着希望  我每天都充满着向往  但现实往往都事与愿违  今天我感觉到累了  暂时放下一切事情  走出窗外去寻找蔚蓝的天空  在海河岸边骑着车  这感觉是够好了  眼前的美景 如此的美丽  就像我未曾遇见的你  在海河岸边骑着车  这感觉是够好了  阵阵的微风 吹过我的脸孔  每一缕都是一段旅程 是未
期刊
一  娘是一九九一年的正月十九去世的,如果活到现在,算起来应该是七十九岁。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正月十六,我堂妹结婚,作为娘家人,我们送她出嫁。清早,爹却喊我们,说娘的半身没有知觉,让我们送娘到县医院。  我和哥哥及三弟赶到爹娘住的屋里。娘躺在床上,两个妹子已经帮娘穿好衣服。我们喊了几声“娘”,娘呜啦呜啦地低声应着。  爹说,娘半夜起来解手,是一头晕倒在地面上的,由于是半夜,我们又在煤矿上班,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