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教学游戏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注重感受体验,鼓励想象幻想,获取美感愉悦,平等对话、合作互动。
一、运用游戏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功利性有余,人文性不足;强制约束多,自由自主少;理性分析多,感性体验少;机械灌输多,想象创新少;知识负担多,愉悦享受少;惯于现成结论,懒于探索创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亟须改变这种师生生命活力丧失的局面,使学生乐学而善学,使教师乐教而善教。人有好乐的天性,教学游戏是人的心理本能。教育应该顺乎人的本性,因此,我主张开展具有教学游戏的语文教育活动,借助教学游戏的张扬,来激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而开展具有教学游戏的语文教育活动,则不仅仅是在教学中附加一些具体的"游戏",而是在更高层次上重视并利用超越于"游戏"之上的那种教学游戏,并且大力张扬这种精神,使师生把语文教育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阅读兴之所至,让思想自由翱翔,在语文这一特殊的"游戏"活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游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那么,什么是教学游戏呢?结合上文对游戏的考察,我以为,就语文教育来说,教学游戏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
三、教学游戏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要真正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无目的,即把语文学教育本身作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摆脱载道的沉重枷锁,超越"应试"的功利目的,以超教育的姿态进行语文教育,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活动。
要把语文教育视为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劳动,如果看做一种游戏,那么,语文教育就是愉快的,否则,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是被逼迫负担的。把语文教育视为文本、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游戏,并在这场特殊的游戏中,彼此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又彼此遵守游戏规则。要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充满魅力的灵魂探险和精神漫游,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律动,收获审美的愉悦快乐。游戏所具有的想象性,幻想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征十分切合语文教育的实际,因此,语文教育应重在感受、体验、想象、创造,而不应该是说教、灌输、复制、粘贴。把语文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使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游戏,而不要以教师对文本的解释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更不要把抽象的分析和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
三、如何发展学生教学游戏
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一些游戏形式,如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会,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等,十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魏书生让学生分组承包课文分析,再合作交流,便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殊游戏形式。新课程带来的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采用具体的游戏形式,但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教学游戏,不失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游戏形式。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可以给中学生以全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游戏者,在语文教育这个"游戏"中,他是自由的,独立的,也是有能力加入并完成游戏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不灌输,真正让学生自己成为游戏的主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自主发展。
语文教育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而可以在更广阔的的范围实施。青岛的王泽钊把学生带到崂山水库风景区上课,上海的黄玉峰与学生一起作语文旅游,都给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一般学校和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定期到户外、图书馆、阅览室以至社区去开展语文教育活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里的自主阅读,就是注重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主动、独立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而非被动地、被迫地、完成任务似的阅读,并使学生通过自读达到自悟,从而既培养其主体自觉性,又提高其语文素养。由于这样的阅读出于自主自愿,符合学生的生命需要,因而学生的阅读活动与生命活动便融而为一,阅读过程便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
每个学生在阅读某个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自由表达,就要去除各种束缚,打破种种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仁者能够见仁,智者能够见智,就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尤其要放飞学生以创造为主而以再造为辅的想象。在作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机会,经常运用一些带有游戏色彩的设想式命题,给学生提供精神"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解读文本不是对原意的寻找,而是要去发现和创造新意。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应该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自由创新"的教学游戏,也最能表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个人反应,独特的自我感受,让学生展现其个性,用自己的思想、生活去感受作品。为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教师不妨言有不尽、引而不发。要指导学生从揣摩、品味原文语言入手,进入作品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思,进行审美体验。这样,读者也就深切地体验和理解了陶渊明归田之后的真实情怀和高雅志趣。
综上所述,在教学游戏的光辉照耀下,语文教育的课堂是开放的,师生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有十分广阔的心灵空间,有无限自由的思想天地。
一、运用游戏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功利性有余,人文性不足;强制约束多,自由自主少;理性分析多,感性体验少;机械灌输多,想象创新少;知识负担多,愉悦享受少;惯于现成结论,懒于探索创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亟须改变这种师生生命活力丧失的局面,使学生乐学而善学,使教师乐教而善教。人有好乐的天性,教学游戏是人的心理本能。教育应该顺乎人的本性,因此,我主张开展具有教学游戏的语文教育活动,借助教学游戏的张扬,来激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而开展具有教学游戏的语文教育活动,则不仅仅是在教学中附加一些具体的"游戏",而是在更高层次上重视并利用超越于"游戏"之上的那种教学游戏,并且大力张扬这种精神,使师生把语文教育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阅读兴之所至,让思想自由翱翔,在语文这一特殊的"游戏"活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游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那么,什么是教学游戏呢?结合上文对游戏的考察,我以为,就语文教育来说,教学游戏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
三、教学游戏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要真正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无目的,即把语文学教育本身作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摆脱载道的沉重枷锁,超越"应试"的功利目的,以超教育的姿态进行语文教育,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活动。
要把语文教育视为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劳动,如果看做一种游戏,那么,语文教育就是愉快的,否则,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是被逼迫负担的。把语文教育视为文本、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游戏,并在这场特殊的游戏中,彼此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又彼此遵守游戏规则。要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充满魅力的灵魂探险和精神漫游,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律动,收获审美的愉悦快乐。游戏所具有的想象性,幻想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征十分切合语文教育的实际,因此,语文教育应重在感受、体验、想象、创造,而不应该是说教、灌输、复制、粘贴。把语文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使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游戏,而不要以教师对文本的解释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更不要把抽象的分析和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
三、如何发展学生教学游戏
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一些游戏形式,如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会,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等,十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魏书生让学生分组承包课文分析,再合作交流,便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殊游戏形式。新课程带来的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采用具体的游戏形式,但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教学游戏,不失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游戏形式。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可以给中学生以全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游戏者,在语文教育这个"游戏"中,他是自由的,独立的,也是有能力加入并完成游戏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不灌输,真正让学生自己成为游戏的主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自主发展。
语文教育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而可以在更广阔的的范围实施。青岛的王泽钊把学生带到崂山水库风景区上课,上海的黄玉峰与学生一起作语文旅游,都给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一般学校和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定期到户外、图书馆、阅览室以至社区去开展语文教育活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里的自主阅读,就是注重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主动、独立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而非被动地、被迫地、完成任务似的阅读,并使学生通过自读达到自悟,从而既培养其主体自觉性,又提高其语文素养。由于这样的阅读出于自主自愿,符合学生的生命需要,因而学生的阅读活动与生命活动便融而为一,阅读过程便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
每个学生在阅读某个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自由表达,就要去除各种束缚,打破种种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仁者能够见仁,智者能够见智,就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尤其要放飞学生以创造为主而以再造为辅的想象。在作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机会,经常运用一些带有游戏色彩的设想式命题,给学生提供精神"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解读文本不是对原意的寻找,而是要去发现和创造新意。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应该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自由创新"的教学游戏,也最能表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个人反应,独特的自我感受,让学生展现其个性,用自己的思想、生活去感受作品。为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教师不妨言有不尽、引而不发。要指导学生从揣摩、品味原文语言入手,进入作品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思,进行审美体验。这样,读者也就深切地体验和理解了陶渊明归田之后的真实情怀和高雅志趣。
综上所述,在教学游戏的光辉照耀下,语文教育的课堂是开放的,师生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有十分广阔的心灵空间,有无限自由的思想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