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甚至是主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包括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4个维度。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一种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1]。主体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新课改”中,高中阶段的改变是最大的,但是真正做到课改要求的学校和教师有多少呢?在升学和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教师和学生依然在为了分数而夜以继日,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使主体性教育变成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所以本文对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提出一定的改革对策。
一、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的总体现状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当然更是课程改革的示范区。通过对太原市几所高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走访调查显示,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大多数课堂还是旧的教学方式,还是“填鸭式”和“灌输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但可喜的是,在一些生物、化学的实验课上,呈现出了小组探究和合作的模式,但是实验课是有限的,如何大范围推广这类教学模式还是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和反思的;在应试教育和升学的压力下,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培养的人才却是“高分低能”;学习方法单一、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被扼杀,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很多学生不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遇到困难选择逃避,而不是和同学进行讨论和合作,学生主体性水平较低,学生现有的主体性水平和时代发展的水平以及现行的教育状况之间存在着矛盾。总体上,虽然有少部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但是大部分高中生仍旧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存在很多的问题,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还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工作中进行不断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二、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1.相对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对升学率的“永恒”追求
太原市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在发展和完善,但是要完全跟上课改的要求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很多时候,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过严,束缚了学校自主性的发展。多数校长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强调教师和学生要服从,要统一。这其实是一个恶性的链条,即行政束缚了校长,校长束缚了教师,教师束缚了学生,其实就是上一级对下一级的支配,导致了教师的积极性慢慢被磨灭,教师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高中生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考大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分数,学校只是一味地关注教师的成绩。学校的任务是寻找高考的各种信息资源来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的任务是把课本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无暇顾及课改中的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更顾不上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情感等等教学目标都成为了空谈。而学生也只关注考试的内容,其他内容一概跳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选课根本不在学生注意的范围内。
2.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刻板的课堂教学
高中教师的现状是墨守成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程序化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以教学为中心,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师生关系淡漠,教师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只看分数,不注重学生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对于教研和教学反思不重视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教授给学生既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专注于学生的考试分数,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很少关心学生的成长环境、内心世界、个性特征等等,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得学生不得不淹没在知识的海洋,成为做题的工具,这都影响着高中生主体性的发展。
3.家长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
有研究表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家庭文化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类型都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在调查中,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一般,有些孩子还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最正确的选择,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不用再对其进行管理了,一部分家长采取了放纵的教养方式;而有些家长是由于工作太忙碌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考试考不好不问缘由就是打骂,是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缺乏耐心,缺少鼓励和表扬,有些只会用物质的方式来填补情感上的缺失,对子女极度溺爱;有些家长过分干涉子女的行为,养成了子女过分依赖的心理,抑制了子女探索欲望的发展,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对高中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3]。
三、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的对策研究
1.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
学校要注意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且维护教师的权利,关注教师的发展,给教师提供合作、交流、进修的机会,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和谐的环境。学校要努力使自己的管理系统更加开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地方需要进行灵活办学。允许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允许有培养多元化人才的权利,现在的小语种学习、兴趣课堂的建立都是多元化的体现,尽量避免培养单一的人才,避免培养出的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实践。
学校要试着去改变评价人才的标准和模式,要引入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注重教育的质量。评估的标准除了升学率,还要从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要不断培养本身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和知识,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去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多采用合作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无法自拔,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如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4]。
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传统课堂教学体系,能够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尤其是在课改中提出的要突出地方办学特色。教师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对课堂进行一定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的人才。教师要改变原来单一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彰显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一种民主型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真正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3.家长要养成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
现代的父母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育子女时,应该有自己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不要过分溺爱孩子,鼓励孩子去独立完成任务,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5]。粗暴的教育方式更应该杜绝,应该督促学生独立去完成任务,出现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尊重和引导,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平等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充分发展自主性。
总之,在发展高中生的主体性时,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2] 吴航.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3] 应道水.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4] 朱雁.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华中师范大学,2008.
[5] 王磊.论班级的主导性教育管理与主体性教育管理.教育探索,2002(4).
(责任编辑 杨 子)
一、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的总体现状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当然更是课程改革的示范区。通过对太原市几所高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走访调查显示,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大多数课堂还是旧的教学方式,还是“填鸭式”和“灌输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但可喜的是,在一些生物、化学的实验课上,呈现出了小组探究和合作的模式,但是实验课是有限的,如何大范围推广这类教学模式还是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和反思的;在应试教育和升学的压力下,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培养的人才却是“高分低能”;学习方法单一、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被扼杀,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很多学生不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遇到困难选择逃避,而不是和同学进行讨论和合作,学生主体性水平较低,学生现有的主体性水平和时代发展的水平以及现行的教育状况之间存在着矛盾。总体上,虽然有少部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但是大部分高中生仍旧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存在很多的问题,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还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工作中进行不断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二、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1.相对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对升学率的“永恒”追求
太原市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在发展和完善,但是要完全跟上课改的要求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很多时候,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过严,束缚了学校自主性的发展。多数校长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强调教师和学生要服从,要统一。这其实是一个恶性的链条,即行政束缚了校长,校长束缚了教师,教师束缚了学生,其实就是上一级对下一级的支配,导致了教师的积极性慢慢被磨灭,教师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高中生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考大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分数,学校只是一味地关注教师的成绩。学校的任务是寻找高考的各种信息资源来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的任务是把课本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无暇顾及课改中的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更顾不上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情感等等教学目标都成为了空谈。而学生也只关注考试的内容,其他内容一概跳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选课根本不在学生注意的范围内。
2.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刻板的课堂教学
高中教师的现状是墨守成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程序化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以教学为中心,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师生关系淡漠,教师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只看分数,不注重学生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对于教研和教学反思不重视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教授给学生既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专注于学生的考试分数,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很少关心学生的成长环境、内心世界、个性特征等等,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得学生不得不淹没在知识的海洋,成为做题的工具,这都影响着高中生主体性的发展。
3.家长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
有研究表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家庭文化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类型都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在调查中,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一般,有些孩子还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最正确的选择,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不用再对其进行管理了,一部分家长采取了放纵的教养方式;而有些家长是由于工作太忙碌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考试考不好不问缘由就是打骂,是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缺乏耐心,缺少鼓励和表扬,有些只会用物质的方式来填补情感上的缺失,对子女极度溺爱;有些家长过分干涉子女的行为,养成了子女过分依赖的心理,抑制了子女探索欲望的发展,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对高中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3]。
三、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的对策研究
1.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
学校要注意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且维护教师的权利,关注教师的发展,给教师提供合作、交流、进修的机会,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和谐的环境。学校要努力使自己的管理系统更加开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地方需要进行灵活办学。允许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允许有培养多元化人才的权利,现在的小语种学习、兴趣课堂的建立都是多元化的体现,尽量避免培养单一的人才,避免培养出的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实践。
学校要试着去改变评价人才的标准和模式,要引入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注重教育的质量。评估的标准除了升学率,还要从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要不断培养本身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和知识,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去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多采用合作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无法自拔,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如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4]。
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传统课堂教学体系,能够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尤其是在课改中提出的要突出地方办学特色。教师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对课堂进行一定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的人才。教师要改变原来单一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彰显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一种民主型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真正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3.家长要养成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
现代的父母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育子女时,应该有自己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不要过分溺爱孩子,鼓励孩子去独立完成任务,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5]。粗暴的教育方式更应该杜绝,应该督促学生独立去完成任务,出现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尊重和引导,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平等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充分发展自主性。
总之,在发展高中生的主体性时,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2] 吴航.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3] 应道水.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4] 朱雁.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华中师范大学,2008.
[5] 王磊.论班级的主导性教育管理与主体性教育管理.教育探索,2002(4).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