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身处这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教师也应该要与课程改革同行,时时接纳新鲜的“血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教育 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204
每年的暑假都会有一份精神大餐,今年也不例外,是一本张肇丰、李丽桦老师主编的《教师成長的40个现场》。这本书是由2012年“黄浦杯”教育征文中选编的40篇叙事文章组成。正如主编张肇丰老师所言,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教师成长的丰富多彩的场景和故事,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广大教师在叙事研究方法应用方面的尝试、探索和追求。或许是年轻的缘故,相比较理论性较强的书,我更喜欢读故事,读和教育教学、教师生活相关的点滴记录。收获《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这本书,我非常欣喜。读书亦如旅游,可以看到新的风景,更可以得到新的体悟。读完此书,或许,我们能够找到教师成长的密码,开启成长的钥匙。
一、在反思中成长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走近杜威的“做中学”》《语文作业改革记》《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等无不说明教师反思所给教师成长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一个教学反思基本功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可能有进步。假如一个教师只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去思考,不去辨别,那么他工作几十年也只能是一堂课的重复,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教师“反思”的基本功包括: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家庭状况等的反思。我们幼儿园即将开启的安吉游戏就以“反思”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幼儿的反思、教师的反思、家长的反思,只有我们拥有了反思的能力,时常反思,才能将工作生活日日进,日日新。
二、在合作中成长
一滴水汇入江河才能呈现出惊人的磅礴气势。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的个体与团体关系的故事。《钟老师与我的教育生活》中作者高中时代的恩师,《王兰老师帮我备课》中的专家王兰老师,《一次用中医智慧指导的征文写作》中的作者),《“学有人”与”大象教师”》中的那个补习学生“学有人”。这些故事说明,个体在团体的支持环境中才能做到更好!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提出过一个概念“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于教师成长而言,这个“重要他人”可以是提携你成长的恩师,也可以是与你能产生智慧碰撞的同伴,还可以是支持你事业发展的家人,甚至是一个在精神上引领着你成长的偶像。我读到了一篇这样的现场故事,标题是《年轻的老师,别气馁》。文章来自于一位教龄十年的班主任,她记叙的与她搭班的一位年轻的高中英语老师的所遭遇的事。年轻的周老师,要求学生做课前三分钟演讲,但是有位懒惰的学生不合格,因此周老师要求其下节课再演讲一次,结果招来学生的抱怨和家长的投诉。周老师深感自己的付出却遭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误会,教学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她十分委屈,找到班主任诉苦。班主任知道,这是几乎很多年轻老师都会遇到的事情,由于没有年轻经验,被学生和家长轻看,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被学生大打折扣,上课时也有调皮的学生捣蛋捉弄,家长有时也会故意刁难……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挫败一颗对教学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心。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身边同事的安慰和鼓励,没有班主任老师去和当事学生家长的沟通,那么这些苦水都只能这位周老师自己咽下。但是,她也是幸运的,班主任积极地充当了调和剂,并且使不懂事的学生渐渐去理解并体谅年轻老师的付出,从而萌发尊重之心。
三、在课程研究中成长
教育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身处这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教师也应该要与课程改革同行,时时接纳新鲜的“血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成长。如书中《走近杜威的“做中学”》,张老师和潘老师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做和学的改进。《语文作业改革记》中的项老师因为一封学生来信,促成了自己对作业的改革历程。《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中朱老师对考试方式的革新。,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每位老师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我也曾试着在大班进行《蚕》的课程研究,孩子们在桑树写生、贪吃的蚕、摘桑叶大行动、蚕蚕乐园、蚕宝宝有多长了等自主生成的活动中,收获了快乐,体验了成长,学会了观察,我觉得课程研究不论大小,只要教师敢于尝试,肯定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一种推进。
在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身临其中,那么真实,那么深切,体会着每位老师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它不是生搬硬套某种理论,而是有个人化的感悟和应用。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和人交流的工作,是教育他人,同时也在自我成长。在一篇篇文章中,你或许发现不了任何理论或者作者提出的观点,但是就在他(她)经历的这个现场中,你的心被拨动着、碰撞着。我常常想着,以后的我是不是也会遇上这样的事呢,我又该如何去处理呢,心中暗暗思索着。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在我碰到教学困惑的时候我仍会继续翻阅,很多故事,我读来有切身体会,因为已经遇上了,有些故事,我还未遇上,或许在未来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喜欢在故事中去体会这些老师成长道路上的酸甜苦辣,他们让我真实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喜怒哀乐。最后,我想说:教育是技术,需要去钻研;教育还是一种艺术,需要用爱心;教育更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与孩子一起成长。那么,让我们用心开启这成长的钥匙吧!
【关键词】教育 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204
每年的暑假都会有一份精神大餐,今年也不例外,是一本张肇丰、李丽桦老师主编的《教师成長的40个现场》。这本书是由2012年“黄浦杯”教育征文中选编的40篇叙事文章组成。正如主编张肇丰老师所言,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教师成长的丰富多彩的场景和故事,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广大教师在叙事研究方法应用方面的尝试、探索和追求。或许是年轻的缘故,相比较理论性较强的书,我更喜欢读故事,读和教育教学、教师生活相关的点滴记录。收获《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这本书,我非常欣喜。读书亦如旅游,可以看到新的风景,更可以得到新的体悟。读完此书,或许,我们能够找到教师成长的密码,开启成长的钥匙。
一、在反思中成长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走近杜威的“做中学”》《语文作业改革记》《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等无不说明教师反思所给教师成长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一个教学反思基本功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可能有进步。假如一个教师只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去思考,不去辨别,那么他工作几十年也只能是一堂课的重复,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教师“反思”的基本功包括: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家庭状况等的反思。我们幼儿园即将开启的安吉游戏就以“反思”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幼儿的反思、教师的反思、家长的反思,只有我们拥有了反思的能力,时常反思,才能将工作生活日日进,日日新。
二、在合作中成长
一滴水汇入江河才能呈现出惊人的磅礴气势。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的个体与团体关系的故事。《钟老师与我的教育生活》中作者高中时代的恩师,《王兰老师帮我备课》中的专家王兰老师,《一次用中医智慧指导的征文写作》中的作者),《“学有人”与”大象教师”》中的那个补习学生“学有人”。这些故事说明,个体在团体的支持环境中才能做到更好!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提出过一个概念“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于教师成长而言,这个“重要他人”可以是提携你成长的恩师,也可以是与你能产生智慧碰撞的同伴,还可以是支持你事业发展的家人,甚至是一个在精神上引领着你成长的偶像。我读到了一篇这样的现场故事,标题是《年轻的老师,别气馁》。文章来自于一位教龄十年的班主任,她记叙的与她搭班的一位年轻的高中英语老师的所遭遇的事。年轻的周老师,要求学生做课前三分钟演讲,但是有位懒惰的学生不合格,因此周老师要求其下节课再演讲一次,结果招来学生的抱怨和家长的投诉。周老师深感自己的付出却遭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误会,教学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她十分委屈,找到班主任诉苦。班主任知道,这是几乎很多年轻老师都会遇到的事情,由于没有年轻经验,被学生和家长轻看,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被学生大打折扣,上课时也有调皮的学生捣蛋捉弄,家长有时也会故意刁难……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挫败一颗对教学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心。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身边同事的安慰和鼓励,没有班主任老师去和当事学生家长的沟通,那么这些苦水都只能这位周老师自己咽下。但是,她也是幸运的,班主任积极地充当了调和剂,并且使不懂事的学生渐渐去理解并体谅年轻老师的付出,从而萌发尊重之心。
三、在课程研究中成长
教育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身处这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教师也应该要与课程改革同行,时时接纳新鲜的“血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成长。如书中《走近杜威的“做中学”》,张老师和潘老师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做和学的改进。《语文作业改革记》中的项老师因为一封学生来信,促成了自己对作业的改革历程。《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中朱老师对考试方式的革新。,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每位老师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我也曾试着在大班进行《蚕》的课程研究,孩子们在桑树写生、贪吃的蚕、摘桑叶大行动、蚕蚕乐园、蚕宝宝有多长了等自主生成的活动中,收获了快乐,体验了成长,学会了观察,我觉得课程研究不论大小,只要教师敢于尝试,肯定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一种推进。
在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身临其中,那么真实,那么深切,体会着每位老师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它不是生搬硬套某种理论,而是有个人化的感悟和应用。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和人交流的工作,是教育他人,同时也在自我成长。在一篇篇文章中,你或许发现不了任何理论或者作者提出的观点,但是就在他(她)经历的这个现场中,你的心被拨动着、碰撞着。我常常想着,以后的我是不是也会遇上这样的事呢,我又该如何去处理呢,心中暗暗思索着。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在我碰到教学困惑的时候我仍会继续翻阅,很多故事,我读来有切身体会,因为已经遇上了,有些故事,我还未遇上,或许在未来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喜欢在故事中去体会这些老师成长道路上的酸甜苦辣,他们让我真实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喜怒哀乐。最后,我想说:教育是技术,需要去钻研;教育还是一种艺术,需要用爱心;教育更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与孩子一起成长。那么,让我们用心开启这成长的钥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