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格外关注知识体系的构建,却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进而导致知识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显著差异,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引导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还要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生活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学机制构建的原则
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的建立既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教学效率,又能够推动新课标的落实,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回归本源。因此,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机制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生活化原则。
教育必须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主要以思想教育为主,坚持生活化原则,将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引入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生主体原则。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完全围绕教师展开,学生与教师间的信息交流呈现单向化状态,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无法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完全忽视。而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开展教学,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3.实践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思维,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需要经历长期生活的磨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感悟。学生的亲身经历能够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将自己的经历感悟应用于自身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书本为指导带领学生感悟生活、融入社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做出最正确的反应。
二、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机制的构建
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围绕生活化理念构建教学机制成为考验教师智慧的关键。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实现思想转变的方向,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重点,特别关注当前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把握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认知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思想品德课程带给学生更加积极的课堂体验与情感熏陶,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向。
2.全面筛选生活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通常以理论式说教为主,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生活精心筛选教学内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地发挥思想品德的教育价值。另外,教师也可以以思想品德教材为基础展开拓展、延伸,以教材为工具建立交流平台,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生活化。针对思想品德课堂上一些实例远离学生生活的现状,教师要积极进行改正与调整,围绕学生最常接触的人或事展开解读剖析,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导,更加全面地发挥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3.深入选取生活化教学形式。
生活化教学机制的构建离不开教学方式的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首先要从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入手,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状态,使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关系。其次,教师要积极推动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符合学生真实生活状态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生活是教育的起源,围绕生活选择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运用思想品德指导自己的行为,总结生活体验中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