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主要侧重段落训练,高年级则更多地关注篇章训练。而段落训练是字、词、句训练与篇章训练的“桥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聚焦重点段,寻求段落的突破口,聚焦语言文字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段落訓练
教师常常觉得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其实,这与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实践证明,聚焦“重点段”训练既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对课文“重点段”展开训练,寻求段落的突破口,高效地落实语言训练展开了论述。
一、紧扣重点段关键字词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对于重点段中的关键字词,我们必须要设计一定的训练突破口,充分挖掘它、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两只小狮子》时,在聚焦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抓住“刻苦”这个关键词,先从“滚、扑、撕、咬”四个表示小狮子动作的关键字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动作表演体验,体会小狮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接着引导学生找一找句子中哪个词体现了小狮子的不怕苦、不怕累。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刻苦”一词。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整天”能体现出小狮子很刻苦,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小狮子的“刻苦”。笔者紧扣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刻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动作表演体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等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那只小狮子的“刻苦”。
再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在聚焦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文中“司空见惯”“见微知著”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再次学会了运用词语来理解事例。然后,笔者又抓住关键词“紧紧抓住”“反复”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作者如何把观点论述得更有说服力。
其实,只要我们紧扣关键字词就能灵活而巧妙地为重点段的阅读服务,既帮助学生理解、积累了词语,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使其深入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二、梳理重点段写作顺序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小学课文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教材中一些典型的段落写作顺序是训练学生学习“段落”的范本,我们应充分利用。
例如,《两只小狮子》第二自然段只有两句话,采用对比的形式突出两只小狮子的特点。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小狮子的特点,创设情境给两只小狮子取名字,并渗透了本段的写作方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第三自然段是这篇议论文中论述的第一个事例:洗澡水的旋涡。在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概括事例、分析、感知事例。接着通过分层让学生梳理本段的论述顺序,即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找到真理,这是议论文基本的论述形式。
三、抓准重点段课后练习
综观小学语文课文后的练习题,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后题的设计都注意了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注重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结合重点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两只小狮子》的课后练习题“读读说说”,这是一个训练重点,正好就在第二自然段中呈现。笔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紧紧抓住这一训练重点,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懒洋洋”后,接着让学生说说这只小狮子除了经常懒洋洋地晒太阳外,还可能懒洋洋地干什么呢?学生说出了一连串的短语。学生发现“懒洋洋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着,笔者让学生模仿说一说:慢吞吞地干什么。这样,针对课后练习题“读读说说”,由课文范例指导到模仿课文填写,再到训练自由表达,扎实训练了“懒洋洋”这一短语。
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课后练习题第3题,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包含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笔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紧紧抓住此教学点,引导学生理解“?”和“!”的语气和含义,体会这样表述的好处。笔者先引导学生用表情表示符号感受句子写法的趣味性,接着解释意思,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挖掘重点段“空白点”
文章的叙述描写总是有其艺术特点的,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精心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东西。像这样,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意蕴的空间,就是文章内容的空白点。聚焦重点段,找到这样的“空白点”,进行精心设计,就能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点”。
1.想象情节,填补空白
笔者在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可能还会产生哪些疑问。这样,填补空白串起了学生一连串的问号,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刚才的那一连串的疑问,就谢皮罗还要怎样反复实验,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情节、填补空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紧紧抓住”和“反复”的含义,感悟到了谢皮罗是如何“追根求源”的。
2.想象插图,画外之音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的重点段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倘若加以想象,就能产生画外之意。《两只小狮子》中有一幅插图。课文对插图画面只进行了简单地描述,而这一画面又是学生感受两只小狮子性格特点的重点。于是笔者便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特别是那只懒狮子的动作与神情,想象当时的画面,想象那只懒狮子晒太阳时心里可能还会想什么。
五、指导重点段分层朗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展开分层朗读指导,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课文内涵,真正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情感,从而在朗读中充分再现文章的真情实感。
例如,《两只小狮子》第二自然段,在指导朗读描写勤狮子的句子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朗读表演勤狮子“滚、扑、撕、咬”;接着师生接读,抓住“整天”创设情境,感悟勤狮子的“刻苦”;在指导朗读描写懒狮子的句子时,笔者先范读,后全班齐读,从语速、音调上指导学生朗读“懒洋洋”,再分组朗读;最后分角色朗读整个自然段。这样,通过分层朗读指导使学生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意味,将重点段训练到位。
总之,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在层层朗读中领悟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教师也就不必枯燥乏味地讲段意,让学生死记硬背了。
【参考文献】
邹渭灿.段落教学,在有序中落实[J].教学与管理,2012(20):89-9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段落訓练
教师常常觉得学生的作文空洞,不能把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其实,这与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实践证明,聚焦“重点段”训练既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对课文“重点段”展开训练,寻求段落的突破口,高效地落实语言训练展开了论述。
一、紧扣重点段关键字词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对于重点段中的关键字词,我们必须要设计一定的训练突破口,充分挖掘它、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两只小狮子》时,在聚焦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抓住“刻苦”这个关键词,先从“滚、扑、撕、咬”四个表示小狮子动作的关键字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动作表演体验,体会小狮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接着引导学生找一找句子中哪个词体现了小狮子的不怕苦、不怕累。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刻苦”一词。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整天”能体现出小狮子很刻苦,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小狮子的“刻苦”。笔者紧扣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刻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动作表演体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等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那只小狮子的“刻苦”。
再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在聚焦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文中“司空见惯”“见微知著”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再次学会了运用词语来理解事例。然后,笔者又抓住关键词“紧紧抓住”“反复”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作者如何把观点论述得更有说服力。
其实,只要我们紧扣关键字词就能灵活而巧妙地为重点段的阅读服务,既帮助学生理解、积累了词语,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使其深入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二、梳理重点段写作顺序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小学课文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教材中一些典型的段落写作顺序是训练学生学习“段落”的范本,我们应充分利用。
例如,《两只小狮子》第二自然段只有两句话,采用对比的形式突出两只小狮子的特点。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小狮子的特点,创设情境给两只小狮子取名字,并渗透了本段的写作方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第三自然段是这篇议论文中论述的第一个事例:洗澡水的旋涡。在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概括事例、分析、感知事例。接着通过分层让学生梳理本段的论述顺序,即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找到真理,这是议论文基本的论述形式。
三、抓准重点段课后练习
综观小学语文课文后的练习题,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后题的设计都注意了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注重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结合重点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两只小狮子》的课后练习题“读读说说”,这是一个训练重点,正好就在第二自然段中呈现。笔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紧紧抓住这一训练重点,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懒洋洋”后,接着让学生说说这只小狮子除了经常懒洋洋地晒太阳外,还可能懒洋洋地干什么呢?学生说出了一连串的短语。学生发现“懒洋洋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着,笔者让学生模仿说一说:慢吞吞地干什么。这样,针对课后练习题“读读说说”,由课文范例指导到模仿课文填写,再到训练自由表达,扎实训练了“懒洋洋”这一短语。
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课后练习题第3题,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包含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笔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紧紧抓住此教学点,引导学生理解“?”和“!”的语气和含义,体会这样表述的好处。笔者先引导学生用表情表示符号感受句子写法的趣味性,接着解释意思,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挖掘重点段“空白点”
文章的叙述描写总是有其艺术特点的,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精心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东西。像这样,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意蕴的空间,就是文章内容的空白点。聚焦重点段,找到这样的“空白点”,进行精心设计,就能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点”。
1.想象情节,填补空白
笔者在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可能还会产生哪些疑问。这样,填补空白串起了学生一连串的问号,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刚才的那一连串的疑问,就谢皮罗还要怎样反复实验,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情节、填补空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紧紧抓住”和“反复”的含义,感悟到了谢皮罗是如何“追根求源”的。
2.想象插图,画外之音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的重点段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倘若加以想象,就能产生画外之意。《两只小狮子》中有一幅插图。课文对插图画面只进行了简单地描述,而这一画面又是学生感受两只小狮子性格特点的重点。于是笔者便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特别是那只懒狮子的动作与神情,想象当时的画面,想象那只懒狮子晒太阳时心里可能还会想什么。
五、指导重点段分层朗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展开分层朗读指导,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课文内涵,真正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情感,从而在朗读中充分再现文章的真情实感。
例如,《两只小狮子》第二自然段,在指导朗读描写勤狮子的句子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朗读表演勤狮子“滚、扑、撕、咬”;接着师生接读,抓住“整天”创设情境,感悟勤狮子的“刻苦”;在指导朗读描写懒狮子的句子时,笔者先范读,后全班齐读,从语速、音调上指导学生朗读“懒洋洋”,再分组朗读;最后分角色朗读整个自然段。这样,通过分层朗读指导使学生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意味,将重点段训练到位。
总之,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在层层朗读中领悟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教师也就不必枯燥乏味地讲段意,让学生死记硬背了。
【参考文献】
邹渭灿.段落教学,在有序中落实[J].教学与管理,2012(2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