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更新教育观念,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形式和内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社会服务策略,并指出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职业;服务;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各类劳动力为办学宗旨,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服务社会的功能的更为突出。
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可推广借鉴的社会服务样式。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依据自身特点加强学校与企业、社区、部门的合作,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需求,满足企业行业需要,并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实现文化理念创新和传播的组织之间的作用关系。不同的院校由于地域、经济、环境、专业设置的不同而各自有不同的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服务模式是高职院校通过实践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方面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融于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地方高职则应树立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前景,更新知识、技术,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注重经验向知识的转化,提供及时的理论指导和技术示范。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质量是硬道理, 科技是软实力”的品牌意识。注重强化自身的水平建设是突出引领文化、科技的作用的前提。其中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与培养是更新理念、增强自主创新力、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是提高社会认可度的,建立互利共赢关系的基础。
三是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保证“为地方服务”能健康运行。完善学校内部动力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增强学校自身的适应、协调功能。特别是在初期,更要注重建立導向和激励机制,使服务的方向与办学方向和区域社会经济结构一致,由个体型服务向追求总体效益转变。学校要建立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多作贡献,为教师服务区域创新搭建平台,把分散的合作汇聚成
四、拓宽服务形式和内容,挖掘服务潜能,从注重资源充分利用到推动优势整合,促进科学配置。人才培养多元化: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学历与非学历培训、长期和短期培训、全日制与业余培训以及员工分层次培训等各类的形式的培训,为区域、基层和广大城乡提供更多人才;科技服务多样化:以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密切联系企业,实施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社会的重要内容;信息服务多层化:建立信息网络,不仅只停留在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传播的层面,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加工、整合,继而进行理论提炼和实践的创新,包括调研服务、广告策划和决策参考等;文化资源多面化:包括设施共享、社区文化建设、居民服务及校企文化的融合创新等。
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拥有先决的保障条件,构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机制,健全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督促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政府参与机制。
1激励机制
构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益。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服务社会搭建平台。
建立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就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力。一是职业院校领导要关心、尊重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要给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项目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设施。三是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出版专著、申请专利,将为社会服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果,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奖励的条件之一。四是鼓励支持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政府参与机制
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由此可见,政府的参与对于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尤为重要。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需要国家的主导,需要政府在发展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保障。首先必须进一步强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经费保障。在分配的原则上,政府应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让尽可能多的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还没有成熟的社会服务模式体系和机制。现有的社会服务模式还都处在形成时期,例如:基于校本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各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校际间对口支援,校企合作的科技服务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校外公益性社会服务等这些模式在当前发展的阶段能够较好体现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的思路,也起到了示范辐射的作用。但没有体现和真正的挖掘、培养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层面尚需完善自身水平,在引领技术,对社会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并提供指导和培训,在校园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和传播方面的作用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待加强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育。
参考文献
[1]顾准. 关于高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12(29) .
[2]孙华.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3(8).
关键词: 职业;服务;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各类劳动力为办学宗旨,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服务社会的功能的更为突出。
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可推广借鉴的社会服务样式。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依据自身特点加强学校与企业、社区、部门的合作,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需求,满足企业行业需要,并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实现文化理念创新和传播的组织之间的作用关系。不同的院校由于地域、经济、环境、专业设置的不同而各自有不同的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服务模式是高职院校通过实践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方面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融于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地方高职则应树立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前景,更新知识、技术,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注重经验向知识的转化,提供及时的理论指导和技术示范。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质量是硬道理, 科技是软实力”的品牌意识。注重强化自身的水平建设是突出引领文化、科技的作用的前提。其中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与培养是更新理念、增强自主创新力、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是提高社会认可度的,建立互利共赢关系的基础。
三是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保证“为地方服务”能健康运行。完善学校内部动力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增强学校自身的适应、协调功能。特别是在初期,更要注重建立導向和激励机制,使服务的方向与办学方向和区域社会经济结构一致,由个体型服务向追求总体效益转变。学校要建立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多作贡献,为教师服务区域创新搭建平台,把分散的合作汇聚成
四、拓宽服务形式和内容,挖掘服务潜能,从注重资源充分利用到推动优势整合,促进科学配置。人才培养多元化: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学历与非学历培训、长期和短期培训、全日制与业余培训以及员工分层次培训等各类的形式的培训,为区域、基层和广大城乡提供更多人才;科技服务多样化:以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密切联系企业,实施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社会的重要内容;信息服务多层化:建立信息网络,不仅只停留在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传播的层面,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加工、整合,继而进行理论提炼和实践的创新,包括调研服务、广告策划和决策参考等;文化资源多面化:包括设施共享、社区文化建设、居民服务及校企文化的融合创新等。
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拥有先决的保障条件,构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机制,健全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督促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政府参与机制。
1激励机制
构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益。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服务社会搭建平台。
建立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就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力。一是职业院校领导要关心、尊重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要给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项目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设施。三是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出版专著、申请专利,将为社会服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果,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奖励的条件之一。四是鼓励支持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政府参与机制
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由此可见,政府的参与对于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尤为重要。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需要国家的主导,需要政府在发展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保障。首先必须进一步强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经费保障。在分配的原则上,政府应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让尽可能多的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还没有成熟的社会服务模式体系和机制。现有的社会服务模式还都处在形成时期,例如:基于校本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各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校际间对口支援,校企合作的科技服务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校外公益性社会服务等这些模式在当前发展的阶段能够较好体现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的思路,也起到了示范辐射的作用。但没有体现和真正的挖掘、培养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层面尚需完善自身水平,在引领技术,对社会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并提供指导和培训,在校园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和传播方面的作用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待加强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育。
参考文献
[1]顾准. 关于高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12(29) .
[2]孙华.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