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作为教育初级阶段,对于新时期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教学中,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提升教学成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展开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对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阶段,有助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习水平。学习兴趣是学生长久学习的动力支持,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能和价值,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学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直接的接触人员,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好奇心较重,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养成。教师只有带着微笑进入课堂,才能带给学生温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在讲台上,通过黑板和教材进行讲解,将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学生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偏低。也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屏障,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无法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如果教师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可以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促使课堂更加和谐,有效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将有效提升,更加积极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2.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从现代教育理论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師需要有耐心的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和提出的问题,即便学生的发言存在错误,或是表述不完整,也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将内心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以微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安慰。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提升教师的修养和素质,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对教师感到兴趣,那么将会对学科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同学生聊天和交流,讲解和了解科学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
二、挖掘教材内容,提升审美感受
小学科学教材中内容较为丰富,其中涉及内容较为多样,可以将五光十色的植物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感受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结构美、生态美和形态美,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教育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素材图片和视频图像播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到科学知识,尤其是将大自然画面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感受景物的美丽。
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不同,同样的展现出来的美感也是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鸟有翅膀可以在天空中飞翔,马可以在陆地上奔跑,雨可以凭借鳍在水中自由翱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为大自然装点亮色,带给人更加赏心悦目的感受。故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小学科学教材重农的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教材中的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科学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标本、模型和电影兴趣较为浓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优化教学过程,促使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开展。诸如,在《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并且在每个试验台上放一个发芽的马铃薯,同学们一起进入实验室,一眼就看到了发芽的马铃薯,开始激烈的讨论马铃薯上为什么有芽,由此联想一下还有哪些植物可以不用种子即可繁殖。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在讲解《怎样移动重物》中,提出,为什么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起来整个地球?这种说法对吗?通过巧妙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获得足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科特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教学成效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武玲.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兰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07):77-78.
[3]谭姣. 浅谈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J]. 才智,2014,23(31):97.
[4]赵力伟. 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J]. 学周刊,2016,21(30):246-247.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对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阶段,有助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习水平。学习兴趣是学生长久学习的动力支持,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能和价值,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学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直接的接触人员,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好奇心较重,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养成。教师只有带着微笑进入课堂,才能带给学生温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在讲台上,通过黑板和教材进行讲解,将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学生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偏低。也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屏障,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无法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如果教师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可以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促使课堂更加和谐,有效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将有效提升,更加积极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2.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从现代教育理论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師需要有耐心的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和提出的问题,即便学生的发言存在错误,或是表述不完整,也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将内心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以微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安慰。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提升教师的修养和素质,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对教师感到兴趣,那么将会对学科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同学生聊天和交流,讲解和了解科学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
二、挖掘教材内容,提升审美感受
小学科学教材中内容较为丰富,其中涉及内容较为多样,可以将五光十色的植物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感受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结构美、生态美和形态美,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教育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素材图片和视频图像播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到科学知识,尤其是将大自然画面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感受景物的美丽。
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不同,同样的展现出来的美感也是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鸟有翅膀可以在天空中飞翔,马可以在陆地上奔跑,雨可以凭借鳍在水中自由翱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为大自然装点亮色,带给人更加赏心悦目的感受。故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小学科学教材重农的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教材中的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科学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标本、模型和电影兴趣较为浓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优化教学过程,促使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开展。诸如,在《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并且在每个试验台上放一个发芽的马铃薯,同学们一起进入实验室,一眼就看到了发芽的马铃薯,开始激烈的讨论马铃薯上为什么有芽,由此联想一下还有哪些植物可以不用种子即可繁殖。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在讲解《怎样移动重物》中,提出,为什么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起来整个地球?这种说法对吗?通过巧妙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获得足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科特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教学成效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武玲.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兰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07):77-78.
[3]谭姣. 浅谈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J]. 才智,2014,23(31):97.
[4]赵力伟. 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J]. 学周刊,2016,21(30):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