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而语言又是思维的表现工具. 为此,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相结合,着力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中的“说话”能力.
【摘要】数学课;说话;能力
一、在指导阅读中引导学生会“说话”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感悟的过程. 教师应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起就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能口头表达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阅读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是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概念、符号、术语以及“解决问题”中习题的叙述,其内容都有精确的含义,语言简明扼要,如不加仔细分析,就会含糊其义,囫囵吞枣. 要让学生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术语和符号,通过推敲、比较,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二是阅读课外书籍. 许多人认为课外阅读指的是阅读文学类书籍,其实数学方面的书籍也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从课外阅读得到巩固和提高的.
数学阅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强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既不难,又易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的人,数学课上“说话”能力相对比读得少的要好.
二、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多“说话”
相互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思维成果,而且“说话”能力也能得到欣赏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这是引导学生“多说话”的主渠道. 合作交流的方式一般有:
在师生互动时让学生充分说话. 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教师提问:说一说在平时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小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小数并不感到陌生. 如,学生发言时纷纷说出了:看到商店里商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人体血液中血脂成分等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类似这样的概念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会将了解到的信息全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知识的意义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合作交流集思广益.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通过合作交流方式加以领会. 合作交流的方式也很多:(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以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讨论后相互交流. 当一名学生在发言时,要求其他学生主动地倾听、思考,使每名学生都处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或欣赏发言同学的思维成果和说话能力,或思考、纠正发言同学说偏、说错的概念和方法等. (2)同桌合作交流,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充分地发表见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好方法. 如题目:一箱方便面,标有“125 g × 40”字样,这箱方便面重( )千克. 学生叙述: 125 g × 40就是每包质量是125克,有40包,共5000克,但要求是用“千克”作单位,括号内应填“5”. 简单的一句话,通过同桌的“说话”交流,让大家掌握解题思路,就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会了表达,能正确地解答这类习题. (3)让学生作课堂学习小结. 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理清本课的重点、要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如在学习了“多位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这堂课学习多位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相发言,就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表现得很积极. “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就从高位看起,高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学生回答得非常自信. 经常让学生作课堂学习小结,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增加他们的“说话”机会,提升他们的“说话”能力. (4)利用数学活动课交流学习体会并鼓励学生写周记、编数学小报等. 如今的小学生所学知识的渠道多,信息面广,因而所写的周记之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 这些周记或小报经教师指点、修改后,借助黑板报、墙裙走廊文化阵地、班队活动、综合实践课等,在班级合作学习平台中进行张贴,书面交流和展示,让每名学生把思维结果都说出来,使每名学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机会,每名学生就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喜爱. 这种在教室里以吸引人的方式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好方法.
三、在操作实践中拓展学生“说话”空间
操作实践是一种将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协调结合的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把怎样想、怎样做的过程“说”出来,真正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指导学生操作实践的途径有:
一是在讲授新知识和习题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通常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的,再通过“说一说”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过程全部说出来,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更加充实、丰富.
二是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数学无处不在”而更有话说.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老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认识到:因为圆的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辆在行驶中轮胎的中心离地面距离相等,不会引起剧烈晃动.
三是数学活动课中实践,使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一道习题“刘宁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为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 操场大约长多少米?”学生通过到操场上来回走动几次,就能说上很多话.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通过有条理地说出操作过程,把许多感性认识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发展了数学思维,说话空间得到拓展,在获得合作学习机会的同时,树立了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摘要】数学课;说话;能力
一、在指导阅读中引导学生会“说话”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感悟的过程. 教师应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起就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能口头表达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阅读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是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概念、符号、术语以及“解决问题”中习题的叙述,其内容都有精确的含义,语言简明扼要,如不加仔细分析,就会含糊其义,囫囵吞枣. 要让学生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术语和符号,通过推敲、比较,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二是阅读课外书籍. 许多人认为课外阅读指的是阅读文学类书籍,其实数学方面的书籍也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从课外阅读得到巩固和提高的.
数学阅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强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既不难,又易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的人,数学课上“说话”能力相对比读得少的要好.
二、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多“说话”
相互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思维成果,而且“说话”能力也能得到欣赏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这是引导学生“多说话”的主渠道. 合作交流的方式一般有:
在师生互动时让学生充分说话. 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教师提问:说一说在平时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小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小数并不感到陌生. 如,学生发言时纷纷说出了:看到商店里商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人体血液中血脂成分等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类似这样的概念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会将了解到的信息全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知识的意义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合作交流集思广益.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通过合作交流方式加以领会. 合作交流的方式也很多:(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以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讨论后相互交流. 当一名学生在发言时,要求其他学生主动地倾听、思考,使每名学生都处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或欣赏发言同学的思维成果和说话能力,或思考、纠正发言同学说偏、说错的概念和方法等. (2)同桌合作交流,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充分地发表见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好方法. 如题目:一箱方便面,标有“125 g × 40”字样,这箱方便面重( )千克. 学生叙述: 125 g × 40就是每包质量是125克,有40包,共5000克,但要求是用“千克”作单位,括号内应填“5”. 简单的一句话,通过同桌的“说话”交流,让大家掌握解题思路,就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会了表达,能正确地解答这类习题. (3)让学生作课堂学习小结. 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理清本课的重点、要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如在学习了“多位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这堂课学习多位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相发言,就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表现得很积极. “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就从高位看起,高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学生回答得非常自信. 经常让学生作课堂学习小结,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增加他们的“说话”机会,提升他们的“说话”能力. (4)利用数学活动课交流学习体会并鼓励学生写周记、编数学小报等. 如今的小学生所学知识的渠道多,信息面广,因而所写的周记之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 这些周记或小报经教师指点、修改后,借助黑板报、墙裙走廊文化阵地、班队活动、综合实践课等,在班级合作学习平台中进行张贴,书面交流和展示,让每名学生把思维结果都说出来,使每名学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机会,每名学生就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喜爱. 这种在教室里以吸引人的方式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好方法.
三、在操作实践中拓展学生“说话”空间
操作实践是一种将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协调结合的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把怎样想、怎样做的过程“说”出来,真正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指导学生操作实践的途径有:
一是在讲授新知识和习题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通常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的,再通过“说一说”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过程全部说出来,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更加充实、丰富.
二是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数学无处不在”而更有话说.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老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认识到:因为圆的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辆在行驶中轮胎的中心离地面距离相等,不会引起剧烈晃动.
三是数学活动课中实践,使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一道习题“刘宁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为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 操场大约长多少米?”学生通过到操场上来回走动几次,就能说上很多话.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通过有条理地说出操作过程,把许多感性认识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发展了数学思维,说话空间得到拓展,在获得合作学习机会的同时,树立了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