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需要等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需要
  
  给天下的儿子出个题目: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也是一个复杂的题目,更是一个苍凉的题目。从来是母亲问儿子:你需要什么,很少有儿子想过母亲需要什么。从小到大,儿子有数不清的需要被母亲牢记,被母亲满足;从小到大,儿子很少过问过母亲的需要,母亲的梦想。其实母亲的需要非常简单,请看下面一个故事:
  某一监狱的牢房中关着数名死刑犯。
  有一天,大伙翻着彩色的杂志在那里闲聊,其中一名犯人指着杂志中的珠宝图片感叹地说:“我母亲如果戴上这些首饰一定很高兴。”
  有一个则指着上面的房屋图片说:“我的母亲如果有这么一间漂亮的房子多好。”
  另一个犯人则说:“要是我的母亲有这么一辆车子,就可以常来看我了。”
  杂志最后传到一个犯人手中,他拿着杂志良久未言,默想了许久后,这个犯人流着眼泪说:“如果我的母亲有个好儿子就好了。”
  大家听了都沉默无语。
  不知道这是不是作恶者最后的悔悟,这几个死刑犯能在生命无多的日子里想起他们的母亲。应该说,他们都是心存孝顺的,可是,前面几个犯人对母亲需要的揣度都是错误的。他们其实是把自己的需要加到了母亲的身上。只有最后一位犯人有了彻悟,他明白了天下母亲最大的需要就是有个好儿子!
  从撕心裂肺艰难的分娩,到一口奶一口饭艰辛的哺育,到一件衣服一次脸色的无尽关怀,儿子是母亲烦恼的根源,更是母亲幸福的根源。儿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连着母亲的心境,儿子是母亲心头呵护终生的“痛”。母亲的付出,追求的哪里是物质的回报?是的,珠宝、别墅、小车,的确是能给母亲带来快乐,可是,在母亲的心底,终极的幸福永远是儿子自身的优秀!
  明白了母亲的需要,你就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明白了母亲的需要,你就要懂得,为了母亲,你更应该走好脚下的路。
  
  寻常感动
  
  村西五婶家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且都在读书。这可苦了五婶夫妇俩。五叔在县里一家糖厂当临时工,月薪200元。而四个孩子每个月花销就在300元左右,那IOO多元的亏空就由五婶在家养鸡、喂猪、种菜、做手工艺品来填补。
  五婶的大儿子柱子要高考了。五婶很盼望家中能出个大学生,便经常去学校看望在校住宿的柱子。每次去都不忘挎上一篮子鸡蛋。五婶的二儿子栓子在读高一,经常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学科比赛,每次都给五婶捧回个奖状啥的。五婶就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嫁妆——当姑娘时母亲织的毛裤拆了,熬了几个通宵,重新织了一件小一些的毛表,让人捎给了栓子。五婶的大女儿、二女儿都在读初中。女孩家不能穿太差,爱美是她们的天性,五婶总这样叨咕,所以就尽最大努力把两个女儿打扮得像朵花似的在村里晃来晃去。两个女儿也真争气,学习成绩总在班里名列前茅。
  一年冬天,五婶正在家里忙着挑豆种,忽然外面扬起了鹅毛大雪。五婶就急了:大梅、二梅早上上学时天还是响晴的,连个围脖儿也没围,更别说棉大衣了!这时,西北风越刮越猛,窗玻璃上蒙上了一层水雾。五婶在炕上坐不住。下地从柜里翻出围脖和棉大衣,顶着漫天飞扬的雪花,向十华里外的学校走去。
  当五婶顶着一头雪花哆哆嗦嗦地出现在大梅、二梅的面前,并且亲手给她们戴上围脖、披上棉大衣时,两个女儿看到的是一个抖成一团的雪人:两腮被风雪吹得通红,一身旧袄根本抵不住寒风的侵袭,两手连个手套也没戴,一双旧棉鞋箍满了雪。寒风吹过,雪花簌簌地飘落在那一头已经花白的头发上……
  ——在这个世界上,一心想着别人却把自己忘了的,往往是母亲。
其他文献
我正看着电视,父亲说眼里不舒服,让我陪他去看看。我边穿衣服边嘀咕:“好不容易有了一天假哦,都贡献给老爸你了。”说完抬头发现父亲脸上有了落寞,心倏地一惊,连忙住口,跟着他出门了。  到了医院,检查时医生责备:“怎么现在才来?长了很多眼结膜结石,这该多难受啊?”我凑过头去看,眼皮里有些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小点,显得触目惊心。  结石是要用针挑的,父亲却望着我期期艾艾,眼神里分明有些害怕。于是我也跟着入了治
期刊
黄昏时,几位自发老人盘坐在树根下,摇着蒲扇,悠闲地咬着耳朵。碎石的林萌小径上,不时有一对对老人拄着拐杖,相互搀扶,步频迟缓而又依恋,神情温顺而又淡定。只是杂草淹没的石阶上,流淌着凋敞、破败,也弥漫着宁谧和闲适。  大清早,小区的老头老太一哄而上,手上提着菜篮,脖子上挂着房门的钥匙,他们要去早市抢购低价鸡蛋,便宜的蔬菜……  可我婆婆90岁了,已老年痴呆,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了。但亲朋好友都说,能活到
期刊
儿子自打九十年代初赴美国留学,到后来工作、成家、生儿育女,在美国居住了十几年。儿媳是个美国人,儿子一家所住社区也多与美国人为邻,所以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西方影响,小小年纪就极具独立意识。去年秋天的时候,我和老伴去了美国,并居住了一段时间里。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6岁的小孙女凯蒂。凯蒂和他爸爸一样,长着东方人的面孔,头发是淡金黄色的,看上去像一个洋娃娃,可爱极了。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凯蒂平日
期刊
说实在的,我以为,实行双休息日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常回家吃饭。  想起以前,就算和父母同住一市,我们有时竟忙得一两个月才有空回家吃一顿饭,接着便匆匆忙忙地往回赶。父母每次送我们到路口,总是紧拉着孙子的手久久不放,一问再问:“下周还回来吃饭吗?带孩子回家吃饭吧!”赢到我们满口答应,才恋恋不舍地放我们走。看着慈祥的父母久久伫立在寒冷的风中,我们除了感动就是心酸。  现在好了,时间充裕了,每周两天,只要
期刊
茶之舞蹈    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灵魂在水中游走。欣赏着茶的舞姿,倾听着怀旧的音乐,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我相信茶是有生命的。很多时候,我被茶清颀和优美从容的舞姿陶醉,想像她如同一位秀美的女子长袖飘飘,气若幽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时候茶是非常寂寞的,寂寞地等待一个人的欣赏。  在南方碧绿的茶山之上,茶在快乐地生长,每日与阳光和空气自由对话,与风雨雷电玩起游戏,看着夕
期刊
一次吃晚饭,饭桌上照例摆着清炒白菜,我瞟了一眼白菜,对婆婆说:“妈,别总是买白菜呀,都吃腻了。再说,专吃一种菜不好,营养不全面。明天天吃菠菜吧,补铁。”  婆婆一听,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白菜是好菜,多吃白菜有益身体。而菠菜吃多不好,我老同学说的。”  婆婆的老同学是一位医生,婆婆对她很是信任,把她的话当圣旨,言听计从。  “哼,我们什么时候吃过菠菜了?三天两头吃白菜,上哪多吃菠菜去呀。还多吃了不好
期刊
前年国庆节,学校组织师生开展“庆十一”联欢活动。在妻子的不懈劝说下,向来爱静的父母才勉强跟着我们来到了活动现场。  整个联欢会,气氛异常热烈。活动快结束时,主持人突然宣布:“下面,我们有请朱爱清,刘国印,张荣友三位老师为我们做精采的表演!”三位年近60的老教师的表演深深吸引了父母。联欢会结束回到家后,父亲从柜子里翻出了他那把搁置多年的二胡。  从此,每天吃过晚饭,父亲总要拉上两段儿。什么《二泉映月
期刊
时下,一种温馨而潇洒的时尚消费热潮在老人中悄然流行开来。    披婚纱,重温昔日的恋情 不少中老年夫妇由于结婚时受条件的限制,没能留下一张像样的结婚照。为了重温往日的恋情,更为了今日的夫妻恩爱,一些老年夫妇成双成对地走进了婚纱摄影楼补拍婚纱照。据某地一家婚纱摄影部经理介绍,前来补拍婚纱照的中老年夫妇占拍婚纱照总数的1/8还强。    赠手饰,补上年轻时的缺憾 老年夫妇年轻时结婚的情形几乎都十分相似
期刊
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在电话里说,父亲这段时间老是郁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还经常自言自语,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整个人都变得苍老憔悴了。母亲就问父亲,父亲说自己得了大病。  我一放下电话就火速赶回了老家,看到父亲那副日渐苍老精神不振的样子,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父亲说自己一定是得了心脏病,胸口老是郁闷,有时还喘不过气来。我赶紧陪着父亲去县医院做了心脏检查,结果显示父亲的心脏完全正常没有毛病,我又
期刊
早上,刚进办公室,手机就响了。接通后,母亲焦灼的声音,有如艳阳下的黄豆荚般在耳边爆响:“快回来一趟,皓皓(我儿子)被猫抓破了手,得赶紧去打针。”  一到巷口,母亲就迎了上来,喋喋不休地说起祖父来。这时,我才知道,母亲让我回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儿子,更多的是由于祖父的倔强。原来,祖父当时见重孙的手出血后,怒不可遏,立时决定将猫送人,可就在他将猫抓住的时候,猫如法炮制,在他的手上同样也留下了两道血淋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