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地组合教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某一文本为依据,灵活地将其和教材中或者教材之外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教学的方法。新课标明确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样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说明,新课标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和过程,尤其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再做硬性的规定,这为教材多样性的使用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性地组合教材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立足点都应该在文本中。现有的苏教版教材包括教科书文本(必修、选修)和读本,因而教材的组合方式可以包括教科书中文本的组合、教科书文本与读本的组合。
一、教科书中文本的对比拓展
现有的苏教版教材有很多文章是按“主题组元”的方式编排的。我们可以进行“主题组合”教学,即将相关主题文本放在一起教学,引导学生围绕相同的主题进行拓展阅读。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教师将同类的文章放到一起来进行拓展迁移教学,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比对阅读,既能让学生了解文章写法的异同,又能使学生理解同一主题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拓宽写作视角。
比如,苏教版第一册第四专题的“谛听天籁”这一板块中的两篇文章——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和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两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为了使学生能够领略到大自然中不一样的美丽,黄厚江老师曾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迁移教学。课上黄老师只提了三个主要问题:①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②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要求各自陈述理由(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写大自然的美,但风格不同,学生们欣赏时,各人有各人的体味)。③找一找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了《江南的冬景》可爱、迷人、明朗,还有点悠闲的特点;而《西地平线上》则给人一种壮美、辉煌、雄浑的感觉。
这两篇文章的学时是三课时,但是黄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教学。所以,进行“主题组合”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还可减少授课时间,避免因为同一主题反复讲授而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除了“主题组合”,还可以进行“新旧对比”教学。“新旧对比”教学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片面的知识变为“提炼浓缩”而又“易于消化”的整体的、系统的知识,因为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之上的,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比如,在讲授《孔乙己》的时候,就可以和《范进中举》放到一起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这两篇文章虽同是小说,但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事视角、环境描写、人物命运设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说要素的角度切入,探讨两篇文章的不同。
二、教科书文本与读本的拓展与延伸
在读本的前言中编者写到:“本套书共五册,每册书分若干个专题,它们既相互独立,自成格局,又与必修课教科书参照呼应,它们之间或是补充扩展,或是深化阐释,或是另辟蹊径……”基于读本与教科书之间的“参照呼应”、“补充扩展”、“深化阐释”关系,我们可以教科书文本为基础,把相关主题的读本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和读本在课堂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防止学生在阅读读本时放任自流。
例如,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一篇文章《我心归去》,大部分教师在执教时都会围绕“作者为何归去”这一问题组织教学,得出的结论是:“法国虽然物质丰富,风景美丽,但作者在那里精神是空虚的;故乡虽然贫瘠、丑陋,但那是作者精神的寄托,所以要归去。”但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他们崇尚物质,这样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个结论。更何况文中将法国西部海滨城市圣
一、教科书中文本的对比拓展
现有的苏教版教材有很多文章是按“主题组元”的方式编排的。我们可以进行“主题组合”教学,即将相关主题文本放在一起教学,引导学生围绕相同的主题进行拓展阅读。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教师将同类的文章放到一起来进行拓展迁移教学,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比对阅读,既能让学生了解文章写法的异同,又能使学生理解同一主题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拓宽写作视角。
比如,苏教版第一册第四专题的“谛听天籁”这一板块中的两篇文章——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和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两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为了使学生能够领略到大自然中不一样的美丽,黄厚江老师曾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迁移教学。课上黄老师只提了三个主要问题:①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②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要求各自陈述理由(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写大自然的美,但风格不同,学生们欣赏时,各人有各人的体味)。③找一找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了《江南的冬景》可爱、迷人、明朗,还有点悠闲的特点;而《西地平线上》则给人一种壮美、辉煌、雄浑的感觉。
这两篇文章的学时是三课时,但是黄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教学。所以,进行“主题组合”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还可减少授课时间,避免因为同一主题反复讲授而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除了“主题组合”,还可以进行“新旧对比”教学。“新旧对比”教学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片面的知识变为“提炼浓缩”而又“易于消化”的整体的、系统的知识,因为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之上的,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比如,在讲授《孔乙己》的时候,就可以和《范进中举》放到一起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这两篇文章虽同是小说,但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事视角、环境描写、人物命运设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说要素的角度切入,探讨两篇文章的不同。
二、教科书文本与读本的拓展与延伸
在读本的前言中编者写到:“本套书共五册,每册书分若干个专题,它们既相互独立,自成格局,又与必修课教科书参照呼应,它们之间或是补充扩展,或是深化阐释,或是另辟蹊径……”基于读本与教科书之间的“参照呼应”、“补充扩展”、“深化阐释”关系,我们可以教科书文本为基础,把相关主题的读本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和读本在课堂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防止学生在阅读读本时放任自流。
例如,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一篇文章《我心归去》,大部分教师在执教时都会围绕“作者为何归去”这一问题组织教学,得出的结论是:“法国虽然物质丰富,风景美丽,但作者在那里精神是空虚的;故乡虽然贫瘠、丑陋,但那是作者精神的寄托,所以要归去。”但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他们崇尚物质,这样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个结论。更何况文中将法国西部海滨城市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