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米巷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文奇在县城一家传媒公司当文员,平日里埋头搞文案,从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直到今年公司招进美女员工叶莉,方文奇平淡无奇的生活才荡起了波澜。
  叶莉美丽端庄,充满朝气,当领导宣布让方文奇来带这位美女时,方文奇心里不知有多美了。
  得知叶莉仍待字闺中,方文奇便展开了强烈攻势,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叶莉的好感。
  确定关系后,方文奇提出要去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叶莉却让他别着急,说到该见的时候自然会让他见的。
  终于,叶莉还是架不住方文奇的软磨硬泡,答应这个星期天让方文奇去她家做客。
  要说这叶莉还挺有意思的,为了考验方文奇这个书呆子,她决定当天上午九点之后再发给他住址,而且进村之后,不许问路更不许找向导,要凭自己的本事找到她的家。
  方文奇心里暗笑,自己平日里虽然都是家里、公司两点一线,但毕竟是个有一定阅历的成年人了,去一个村庄找人,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星期天上午九点,叶莉发来了地址:溪头镇蓝田村一米巷。
  方文奇虽然没去过溪头镇,但蓝田村却早有耳闻,听说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特别重视孝道的古村落,乾隆年间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盐商,名叫叶天赐。叶天赐小时候特别聪明,八岁能诗,十岁能文,可是他们家很穷,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身体很虚弱,村里的大夫说除了吃药还得滋补。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买滋补品,小天赐便爬到树上去掏鸟蛋给母亲滋补身体。没想到却被老族长撞见,责骂他不务正业,还用族规处罚他。小天赐一气之下包了一把家乡的泥土,含泪离开了家乡,去扬州给人做学徒。经过数十年打拼,他终于成了富甲江南的大盐商。衣锦还乡时,他出资兴建了文昌阁,资助村里穷人家的孩子上学,后来又在村口为母亲修建了一座牌坊。
  这么出名的地方,还怕找不到吗?方文奇打开手机一搜,通往蓝田村的路线一目了然,离县城不过十多公里。
  方文奇去超市买了礼品,然后骑着电动车,哼着小曲出发了。
  出了县城,方文奇一路欣赏乡村风光,才大半个小时,就到了蓝田村。村口矗立着叶天赐为母亲修建的汪氏节孝坊,前行不到十余米,经过松谷亭,右边便是叶天赐当年为穷孩子们盖的免费私塾——文昌阁。
  充满传奇色彩的阁楼,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方文奇好想停下车进去一睹为快。可为了尽快找到心上人的家,他没有停留,一直骑着电动车往前行驶。
  让方文奇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街道宽敞整洁,楼房错落有致,有公园,有广场,比县城的环境还清新宜人。
  更让方文奇惊喜的是,每条街道都有街牌,每条小巷都标有巷名。只要骑着电动车在村子里走马观花兜上一圈,还愁找不到“一米巷”?
  初来乍到,他想了解一下村里的风土人情,当看见前面那一溜白围墙上的村里历代名人画像和简介时,他便一边骑行一边观其大略,才知道此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难怪能滋养出叶莉那般端庄美丽、气质高雅的好姑娘。
  想到叶莉,他赶紧加速继续走街串巷。因为答应叶莉不许问路、不许找向导,他只好老老实实地一条街一条巷去找。好在街道宽阔,小巷也是畅通无阻。大约二十分钟后,他就差不多走遍了全村的道路了。
  可是看过了所有的巷名,就是没有那条“一米巷”。方文奇暗想,既然叫一米巷,说明这条小巷只有一米宽,估计是明清时留下的古巷子。
  于是他就专门向老房子方向去找,很快就找到了一条一米宽的幽深小巷,可是一看小巷的路牌,却不是一米巷。
  难不成是叶莉故意迷惑他?他把电动车停在巷口,步行进入小巷,只见两边都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有人居住,一户人家的后院里还垒着柴火。可是几幢房子都是大门挂锁,勤劳的主人们一定是下地劳作去了。
  方文奇掏出手机,打电话告诉叶莉他已找到了一条一米宽的古巷,问她家是不是在附近。叶莉却说她站在闺房窗口,能看清每一个经过一米巷的人,可一直没看到他,让他继续寻找。
  方文奇正想问她这一米巷是否挂着巷名,她却已挂断电话。他只好转身走出小巷,在巷口骑上电动车,继续寻找一米巷。
  为了尽快找到叶莉所说的一米巷,方文奇决定再把全村的小巷走一遍,不信就找不到这地方。可是花了半个多小时,从东往西、由南向北,方文奇绕来绕去地苦苦找寻,就是没看到一块写着“一米巷”的牌子。
  眼看就要到中午了,方文奇不由得焦急起来。方圆几里的村落,骑着电动车竟然找不到一条古巷,未来的岳父、岳母知道了,会不会觉得他太笨。
  为了早点见到心上人,方文奇决定违规行动,他向一个从地里回来的大娘打听,一米巷在什么地方,大娘手向南一指,说一米巷就在原来的蓝田小学附近。她这么一说,方文奇马上想起自己已两次路过那所小学门外的巷子,可叶莉为何说没看到他呢?
  带着满腹的抱怨,方文奇骑着电动车来到旧蓝田小学门外的小巷,正要打电話质问叶莉。忽然他看到一群游客从对面走来,一个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的健壮男人指着小巷对大伙说:“大家都看到了,这条小巷外面的四尺多是原来浇的水泥路面,而里面一米宽的水泥路面是新浇的。我们村干部都叫它‘一米巷’……”
  没想到这就是方文奇苦苦寻找的一米巷,可它明明是两米五宽呀。
  就在方文奇百思不解时,那位戴眼镜的村干部继续说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发现这条小巷只有四尺来宽,别说小轿车,就连电瓶车通行也会发生拥堵,可是这所旧的小学几年前就賣给了这围墙内的三户人家,现在让他们拆了围墙拓路,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为了方便群众出行,我们几位村干部还是硬着头皮上门去做他们的工作。没想到这三户人家特别通情达理,不但同意让出一米宽的路面,还不要任何经济补偿。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道德楷模,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才越来越顺利。所以,我们的村干们都亲切地叫它‘一米巷’,许多村民都说这巷名好,我们正考虑适当的时候更换巷牌,让这三户人家为美丽乡村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铭村史。”
  听了一米巷的来龙去脉,方文奇不禁对这三户人家肃然起敬,他赶紧掏出手机,拨通叶莉的电话,大声说道:“叶莉,我到了!”
  话音刚落,叶莉就出现在他面前,乐呵呵地带着他去见她的父母。
  见过未来的岳父、岳母后,叶莉忽然问他:“文奇,你知道我为什么非要你亲自找到‘一米巷’吗?”
  方文奇一脸认真道:“我当然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了,你是想让我记住这条一米巷,学习那三户人家的礼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要跟公司同事斤斤计较,对不?”
  叶莉微微一笑,说:“孺子可教也。还有呢?”
  方文奇愣了一下,嘻嘻一笑说:“还有嘛,就是我们结婚后,一定要多回来,好好孝敬岳父、岳母。”
  叶莉娇嗔道:“谁说我要嫁给你了,我只是想让你别太书呆子气,有空多出来走走,看看美丽的乡村风景……”
  (发稿编辑/苏 朝)
其他文献
良知县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任知县,虽然俸禄微薄,但他不仅从不收取贿赂,还时常接济乡邻,为穷人解燃眉之急。  这天吃过晚饭,良知县漫无目的地散步。月光明亮,微风宜人,不知不觉,他走到了离县城三里多远的罗河岸边。良知县正想坐下休息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声响,他扭头一看,见是一位老者正在夜钓。良知县兴致大发,当即走过去问:“老人家,在钓鱼哪?”  老者乐呵呵地回答:“是啊,你看这鱼多肥、多大!”良知县心中
期刊
话说很久以前,白鹭岛附近住着很多渔民,这些渔民每天過着怡然自得的生活:白鹭在渔船上方飞舞,放眼望去,水天一色,鸥鹭齐飞。  渔民阿亮和母亲相依为命,父亲在他五岁时就病故了,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且患有严重的眼疾,不能视物。阿亮闲时就吹笛子给病榻上的母亲听,同时自己也可以解解闷。  初夏的一天傍晚,夕阳洒在水面上,金光跳跃。阿亮驾着船在水里穿梭了一天,只捕捉到几条小鱼,有点沮丧。在路过一处断石桥旁时
期刊
徐方方下班回来,看到楼上邻居家窗边那个孤独的身影,忍不住对老公余万超说:“楼上的万老师真是可怜,前年儿子出车祸走了,今年老伴又撒手人寰,这还让人活吗?”余万超回头提醒道:“当心脚下,别摔倒了。”  晚饭后,徐方方到阳台晾抹布,忍不住伸头张望一下,然后关好窗户,坐到老公身边,说:“万超,你想想办法,我们得帮帮万老师。”余万超扔下报纸,回道:“你说的是啊,可你如何帮她,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了。还是早点睡
期刊
在山东邹平一带的山脉中,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在小山附近的一个村里,有户姓王的人家,父母早早去世了,只留下两兄弟相依度日,哥哥叫阿孝,弟弟叫阿恩。别看阿孝只比阿恩大两岁,可长兄为父,阿孝处处疼爱着自己的弟弟,而弟弟阿恩却从小娇纵惯了,不但好吃懒做,而且常常胡作非为,惹是生非。为此阿孝没少教育阿恩,对阿恩管束得越来越严,没想到,阿恩却因此记恨哥哥。  一天下午,太阳落山了,阿孝和阿恩从山上收工回来。路
期刊
唐镇县城有一家点心铺子叫作“好又来”,专门经营各地有名的干果和各种糕点。不幸的是,张掌柜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突然得病撒手而去,留下妻子刘氏和十来岁的儿子张贤古。  刘氏是个好强的女人,拒绝了再嫁的好心劝说,一心一意地抚养儿子,经营店铺,日子倒也过得安安稳稳。只不过儿子张贤古让她操碎了心,小家伙打小就不喜欢读书,刘氏就绝了让儿子读书做官光耀门庭这个想法,一心一意教他生意经。等到张贤古成年后,就让他跟
期刊
广西的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  壹  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个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汉代,三月“上巳”被确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絮(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絮
期刊
郑华喜欢上了隔壁公司的美女小冉,可两次暗示后,小冉还是没有丝毫表示,他心里可就没底了。想到表哥于青足智多谋,郑华就来找他讨主意。  于青带着郑华来到附近的一家小酒馆,点了两个小菜、几瓶啤酒,哥俩边喝边聊。于青让他讲讲小冉的情况。郑华就把知道的都讲给他听。  小冉今年二十四岁,老家在外地。她在公司做行政工作,也就是俗话说的后勤。  没等他讲完,于青就一摆手说:“我又不是招聘新员工,要她的简历做什么!
期刊
陈阳和安子娟相恋好久了,可一直没有勇气结婚,原因很简单:陈阳穷。没有房没有车,什么也没有。  两人正备受煎熬,就在这时一个天大的喜讯从天而降:安子娟的闺蜜小兰结婚了。小兰结婚对他们而言之所以叫喜讯,是因为小兰的情况跟他们一模一样:男方也特别穷。他们之所以结婚,原因只有一个字:爱。  他们能幸福地牵手,我们为什么不能?他们能冲破世俗的藩篱,我们也可以的。陈阳和安子娟一时激情澎湃,立即紧锣密鼓地筹划起
期刊
在鼎城滨湖公园里有一个摊位常常被人们围观。这个摊位是专门做面人的,摊主姓王,人们都叫他“面人王”。 摊前摆的小小木架上没有插一个面人,因为刚捏好的面人很快就被人们买走了。  一天,面人王发现有个年轻人在他旁边不远处站了很久,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捏面人。不知过了多久,那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对面人王说:“王师父,我很喜欢您捏的横刀立马的关羽。您能给我捏一个吗?我想长期收藏。”  面人王笑眯眯地瞧了年轻人
期刊
王老根的家在偏远的小山村,别看他今年已经快七十了,可精神头仍很足,思想还很活跃。这不,昨晚作为一家之主的王老根召开家庭会议,主题只有一个:今年家里种植的好几十亩土豆获得了大丰收,可由于他们所在的村是土豆专业村,丰收了却出现销售难、价格偏低等问题。前几天,爱听收音机的王老根从广播中听到一条经济信息,说国内某大都市的土豆价格高,比本地价要高好几倍,于是他叫村里一个大学生村官帮他上网查了一下,果真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