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日新月异,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论述了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并提出了智能建筑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建筑;优越性;设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建筑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提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它将现代高科技与建筑艺术相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明确智能建筑的优越性,掌握智能建筑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做好智能建筑设计工作,顺应建筑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1.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
(1)自动调节功能: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节能:现在的房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总能耗的70%,而智能建筑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可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据国外常规计算,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以上。
(3)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老式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最新信息和资料。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和竞争。总之,电子计算机与智能建筑在当今商品经济与信息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使之充满活力,方兴未艾。
2.智能建筑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点外,还应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1)首先设计人员应该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且根据建筑物的定位、使用功能以及国内相当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建筑物所处地段等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当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达到20000m2以上,建筑物的智能化更加经济、适用,体现出良好的效果。
(2)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10m左右。保证办公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mer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使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多变的环境,方便设计师对建筑物内部进行设计。一般柱网间距达到9m,可以方便设计人员进行空间分割。当建筑物对智能化要求较高,需要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时,应该做好各种管线的布置设计,保证所有的管线均不会露出,并且在设计中就要合理考虑中央空调管道、综合布线系统、空调排水坡度、支架设置等问题,做好各种管道预埋设计,保证管网均能敷设在结构内。建筑物的层高要≥3.6m,方便在顶层布置各种中央空调管道。
2.2 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1)地面设计。智能建筑内地面施工可以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面或者地毯地面等。当采用架空地面时,可以方便布线施工,适合于室内管线布置较多的建筑,并且双层地面可以分别布设强电和弱电;预制线槽楼面可以保证管线布设在楼地面内,可以在房间任何地方做接口,施工方便,使用效果良好,管线可以布设在面层10cm以内;方块地毯下布设管线系统一般那是在楼层高度受到限制时使用,这种布线模式可以减少线路交叉,分支线路少,施工较为方便,但是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与家具做好配合,防止出现静电。
(2)墙面:智能建筑内墙体除了设置隔断外,墙面上还可以设置线口,墙体内还可以布设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3)天花板:智能建筑内天花板内需要布设照明、烟感、出风、喷洒等管线。
2.3 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个智能建筑的中心,它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监控和保卫工作等。
(2)咨询中心:咨询中心内布置有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响设备输出和输入装置,微缩阅读以及闭路电视等。
(3)电视会议室中需要做好光源、音响、配电等设计,保证整个会议室内的环境协调,效果良好。
(4)决策室需要考虑声音、会议、电脑、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并且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接待柜台、电脑房等是否齐全。
2.4 屋顶的设计
建筑物屋顶是直接与空气环境接触的空间,智能建筑屋顶需要布置大量的设备,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做好绿化美观设计,同时还需要将太阳能、风能、降水收集等设备进行优化,保证各种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在设计中还需要做好防御雷电袭击措施,考虑设备运转会产生震动、噪音等问题。
2.5 智能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功能与分区。建筑物外部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按照功能分区可以将外部空间分为人的区域和交通工具区域。在设计中应该采用特定的手法,提高人逗留空间的封闭感,如采用标高连续变化提高封闭感的程度;不同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具有开敞、流动的特点,需要在这个空间做好意念设计,在设计中主要强调的功能分区为:①停车场道路系统区;②步行区;③建筑环境中敞开的空间→小区庭院空间。
(2)规模和尺度。城市的规划会对建筑外部空间产生一定影响,如建筑物外部空间的规模和尺度,因为规划会影响到建筑的日照和使用效果,其尺度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建筑师应该利用这种尺度差异追求外部空间形态,弥补原有空间的不足。
(3)空间分类。建筑物外部空间按照使用性质分类:①活动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规模较大,能够容纳较多的人活动,如下沉式广场等;②休憩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常常表现为小区内的外部空间,一般空间规模较小,尺度也非常有限;③穿越型。城市干道旁边的建筑以及大型体育馆周边经常有这种穿越型外部空间,同时在城市步行街、地下通道之间会采用小品、绿色植物进行点缀,也属于穿越型外部空间,这类空间既可以休息,也可以活动,属于多功能的外部空间。
3.结束语
总之,与一般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在当前情况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优势显得越来越明显,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设计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探讨处一个适合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兰星.对智能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1
[2]黄志坚.对智能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
[3]李宇.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4]王晓东.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討[J].城市建筑.2012(17)
[5]谢丹.关于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探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9)
关键词:智能建筑;优越性;设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建筑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提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它将现代高科技与建筑艺术相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明确智能建筑的优越性,掌握智能建筑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做好智能建筑设计工作,顺应建筑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1.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
(1)自动调节功能: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节能:现在的房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总能耗的70%,而智能建筑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可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据国外常规计算,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以上。
(3)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老式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最新信息和资料。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和竞争。总之,电子计算机与智能建筑在当今商品经济与信息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使之充满活力,方兴未艾。
2.智能建筑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点外,还应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1)首先设计人员应该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且根据建筑物的定位、使用功能以及国内相当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建筑物所处地段等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当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达到20000m2以上,建筑物的智能化更加经济、适用,体现出良好的效果。
(2)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10m左右。保证办公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mer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使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多变的环境,方便设计师对建筑物内部进行设计。一般柱网间距达到9m,可以方便设计人员进行空间分割。当建筑物对智能化要求较高,需要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时,应该做好各种管线的布置设计,保证所有的管线均不会露出,并且在设计中就要合理考虑中央空调管道、综合布线系统、空调排水坡度、支架设置等问题,做好各种管道预埋设计,保证管网均能敷设在结构内。建筑物的层高要≥3.6m,方便在顶层布置各种中央空调管道。
2.2 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1)地面设计。智能建筑内地面施工可以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面或者地毯地面等。当采用架空地面时,可以方便布线施工,适合于室内管线布置较多的建筑,并且双层地面可以分别布设强电和弱电;预制线槽楼面可以保证管线布设在楼地面内,可以在房间任何地方做接口,施工方便,使用效果良好,管线可以布设在面层10cm以内;方块地毯下布设管线系统一般那是在楼层高度受到限制时使用,这种布线模式可以减少线路交叉,分支线路少,施工较为方便,但是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与家具做好配合,防止出现静电。
(2)墙面:智能建筑内墙体除了设置隔断外,墙面上还可以设置线口,墙体内还可以布设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3)天花板:智能建筑内天花板内需要布设照明、烟感、出风、喷洒等管线。
2.3 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个智能建筑的中心,它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监控和保卫工作等。
(2)咨询中心:咨询中心内布置有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响设备输出和输入装置,微缩阅读以及闭路电视等。
(3)电视会议室中需要做好光源、音响、配电等设计,保证整个会议室内的环境协调,效果良好。
(4)决策室需要考虑声音、会议、电脑、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并且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接待柜台、电脑房等是否齐全。
2.4 屋顶的设计
建筑物屋顶是直接与空气环境接触的空间,智能建筑屋顶需要布置大量的设备,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做好绿化美观设计,同时还需要将太阳能、风能、降水收集等设备进行优化,保证各种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在设计中还需要做好防御雷电袭击措施,考虑设备运转会产生震动、噪音等问题。
2.5 智能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功能与分区。建筑物外部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按照功能分区可以将外部空间分为人的区域和交通工具区域。在设计中应该采用特定的手法,提高人逗留空间的封闭感,如采用标高连续变化提高封闭感的程度;不同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具有开敞、流动的特点,需要在这个空间做好意念设计,在设计中主要强调的功能分区为:①停车场道路系统区;②步行区;③建筑环境中敞开的空间→小区庭院空间。
(2)规模和尺度。城市的规划会对建筑外部空间产生一定影响,如建筑物外部空间的规模和尺度,因为规划会影响到建筑的日照和使用效果,其尺度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建筑师应该利用这种尺度差异追求外部空间形态,弥补原有空间的不足。
(3)空间分类。建筑物外部空间按照使用性质分类:①活动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规模较大,能够容纳较多的人活动,如下沉式广场等;②休憩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常常表现为小区内的外部空间,一般空间规模较小,尺度也非常有限;③穿越型。城市干道旁边的建筑以及大型体育馆周边经常有这种穿越型外部空间,同时在城市步行街、地下通道之间会采用小品、绿色植物进行点缀,也属于穿越型外部空间,这类空间既可以休息,也可以活动,属于多功能的外部空间。
3.结束语
总之,与一般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在当前情况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优势显得越来越明显,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设计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探讨处一个适合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兰星.对智能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1
[2]黄志坚.对智能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
[3]李宇.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4]王晓东.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討[J].城市建筑.2012(17)
[5]谢丹.关于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探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