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别采用玉米芯粉、小麦秸秆粉以及玉米秸秆粉,对PDA培养基中的蔗糖进行替代,培养金针菇、平菇、香菇、木耳、草菇、猴头菇、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等几十个菌株,对各菌种在三种试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进行综合,最后筛选出六种生长速度明显的菌株,并对其进行比较,最终筛选出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秸秆培养基。
关键词:秸秆;培养基;食用菌;筛选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55-1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实验菌株:采用某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保存的78种食用菌株。
秸秆粉:小麦秸秆粉、玉米秸秆粉、玉米芯秸秆粉。
培养基:PDA培养基、秸秆培养基。用三种农作物秸秆粉对PDA培养基中的蔗糖替代,其他配置相同。
1.2 试验方法
(1)取出母种,无菌的条件下将母种接种到PDA培养基试管的斜面上,每一个菌种分别接种三支试管,温度23℃,培养五天。
(2)取状态较好的活化菌株,无菌条件下,把其接种到PDA平板中央,确保菌落边缘的连续性和菌丝能够均匀生长,打孔接种的菌丝生长时间尽量相同,每个菌株接种三个小平板,温度23℃,培养十天。
(3)无菌条件下在平板中央距离等同的菌丝培养基上打孔,然后接种到三种培养基大平板中央,各菌株进行三次平板接种,在23℃条件下进行培养。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不同菌株生长速度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平菇生长最快的出现在小麦秸秆培养基上,速度可以达到1.46cm/天;依次是金针菇菌株金2103和杂交20。而在玉米秸秆粉培养基上有六个平菇菌株和三个金针菇菌株生长比较快。根据这一试验结果表明,9个食用菌菌株中,6个生长较快的菌株分别是金2103、杂交20、基因2006、金819、木屑13、特白362。对这6种菌株在三种秸秆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进行综合,可以得到生长速度排序,依次为:金2103、杂交20、基因2006、金819、木屑13、特白362。金针菇为金2103、金819和杂交20;平菇为基因2006、木屑13及特白362。
2.2 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3 结论
根据试验,对于三种秸秆培养基而言,平菇和金针菇的适应性都比较好,所以秸秆栽培食用菌时,金针菇与平菇是最好的选择。其他食用菌由于生长的速度比较慢,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因此不推荐采用三种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 吴登.广西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概况与前景[J].广西农学报,2008(4).
[2] 丁立彤,丁雨泽.利用废弃秸秆栽培食用菌新品种的效益模式[J].中国园艺文摘,2009(9).
[3] 贺榆霞,贺建超,李峻志,李安利,李利军.葛渣栽培食用菌试验初报[J].中国食用菌,2009(3).
作者简介:刘丰林(1988-),男,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市大同区农业技术指导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高效经济作物栽培、農业技术推广。
关键词:秸秆;培养基;食用菌;筛选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55-1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实验菌株:采用某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保存的78种食用菌株。
秸秆粉:小麦秸秆粉、玉米秸秆粉、玉米芯秸秆粉。
培养基:PDA培养基、秸秆培养基。用三种农作物秸秆粉对PDA培养基中的蔗糖替代,其他配置相同。
1.2 试验方法
(1)取出母种,无菌的条件下将母种接种到PDA培养基试管的斜面上,每一个菌种分别接种三支试管,温度23℃,培养五天。
(2)取状态较好的活化菌株,无菌条件下,把其接种到PDA平板中央,确保菌落边缘的连续性和菌丝能够均匀生长,打孔接种的菌丝生长时间尽量相同,每个菌株接种三个小平板,温度23℃,培养十天。
(3)无菌条件下在平板中央距离等同的菌丝培养基上打孔,然后接种到三种培养基大平板中央,各菌株进行三次平板接种,在23℃条件下进行培养。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不同菌株生长速度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平菇生长最快的出现在小麦秸秆培养基上,速度可以达到1.46cm/天;依次是金针菇菌株金2103和杂交20。而在玉米秸秆粉培养基上有六个平菇菌株和三个金针菇菌株生长比较快。根据这一试验结果表明,9个食用菌菌株中,6个生长较快的菌株分别是金2103、杂交20、基因2006、金819、木屑13、特白362。对这6种菌株在三种秸秆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进行综合,可以得到生长速度排序,依次为:金2103、杂交20、基因2006、金819、木屑13、特白362。金针菇为金2103、金819和杂交20;平菇为基因2006、木屑13及特白362。
2.2 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性分析
3 结论
根据试验,对于三种秸秆培养基而言,平菇和金针菇的适应性都比较好,所以秸秆栽培食用菌时,金针菇与平菇是最好的选择。其他食用菌由于生长的速度比较慢,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因此不推荐采用三种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 吴登.广西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概况与前景[J].广西农学报,2008(4).
[2] 丁立彤,丁雨泽.利用废弃秸秆栽培食用菌新品种的效益模式[J].中国园艺文摘,2009(9).
[3] 贺榆霞,贺建超,李峻志,李安利,李利军.葛渣栽培食用菌试验初报[J].中国食用菌,2009(3).
作者简介:刘丰林(1988-),男,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市大同区农业技术指导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高效经济作物栽培、農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