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X”证书制度下,相应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研究讨论了“1+X”证书制度下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分析了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最终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证融通建设几方面对建筑工程类专业校企协同共建课程体系进行论述,为“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
自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各职业高校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进行设计探讨。高职院校从思想上非常重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政策上也给予扶持,在办学思路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也有所侧重。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BIM 证书”)是根据建筑工程类专业自身特点,推行的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项目。BIM证书的实施和推广,势必会对目前BIM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状况有所缓解,也将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朝着高质量、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现有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一)课程构造上不清晰,针对性较差
现有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1+x的考试课程,本专业课程还是以前的老模式,即针对完整的建筑体系而设置的知识结构。专业课往往涉及到很多层次的知识面,课程体系及标准有很多专科生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就造成知识点较为复杂,层次性不清晰,也导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针对具体的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要求进行系统讲解,最终造成课程教学和职业证书考试要求的衔接较差。
(二)前沿的工程技术接触较少,忽视实践教学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不足,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课堂教学对建筑行业较为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涉及較少,不能将之有机融入教学过程,造成教学过程与工程实际情况不匹配、知识陈旧、严重脱节。大部分课程的课程设计都是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无法有效的对建筑工程在实际中的整体性设计,学生缺少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到了工程现场两眼一抹黑。
二、“1+X”证书制度课程体系建设必要性
(一)“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X”是指在保证学生拿到毕业证的基础上,获得其他职业技能证书。所以,获得这些职业技能证书是保证学生能较为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为以后在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具有引领性。“1+X”证书制度适应了产业发展需求,是解决当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建筑工程识图、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专项职业技能,面向房屋建筑施工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BIM技术应用、资料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多元化需求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建筑工程类专业“1+X”证书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校企合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BIM证书分为初、中、高三个技能等级,应参照不同等级证书对应的相关知识、职业能力、技能要求、工作内容等构建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课程内容与考核内容的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等。
以某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课程体系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将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划分,分为基本素质模块、技术模块、技能模块、创新模块,模块间有内在逻辑和衔接关系。基本素质模块注重建筑工程的职业基本能力的认知与实践,技术模块注重的是学生职业专项核心能力的培养,技能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综合能力,创新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上岗能力及个人的个性化发展。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1+X”证书制度,将BIM 技术融入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首先,将BIM建模基础课程引入到课程体系中,结合现有的建筑CAD课程,开发BIM课程资源,优化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融入初级证书的考评大纲,实现的课程体系与BIM 初级证书的对接。另外,逐步实现模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与BIM中级证书对接,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学习考取 BIM 中级证书。再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方式综合提升学生能力,力求学生能够获取BIM高级证书。
(二)课程体系整合,加强课证通融建设
建筑行业岗位较多,从纵向来说,可以有建筑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管理等多个部门。但针对高职高专学生,需要同学们考取的证书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管理两大部分。在校学生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考取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装配式建筑工程师等证书。
建筑专业很多课程可以做到课证通融,可以学生考取的证书,代替本课程的考试。例如建筑工程技术开设的BIM技术与应用、BIM 建模实训等课程,与经认定的广联达公司相结合实现以证代考。同学们在学完课程以后,以考取BIM建模师来代替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这样就可以做到推动课程开发与证书考取的融会贯通,课程标准和专业证书标准的互动共长。从而实现了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育人才。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是适应我国产业需求的一项变革,在课程中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尝试,职业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外各种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付佳佳.“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6):238-242.
[2]杨堆元.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14-16.
[3]委福祥,王延庆,刘洪涛,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97-200.
关键词:1+X证书;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
自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各职业高校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进行设计探讨。高职院校从思想上非常重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政策上也给予扶持,在办学思路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也有所侧重。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BIM 证书”)是根据建筑工程类专业自身特点,推行的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项目。BIM证书的实施和推广,势必会对目前BIM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状况有所缓解,也将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朝着高质量、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现有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一)课程构造上不清晰,针对性较差
现有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1+x的考试课程,本专业课程还是以前的老模式,即针对完整的建筑体系而设置的知识结构。专业课往往涉及到很多层次的知识面,课程体系及标准有很多专科生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就造成知识点较为复杂,层次性不清晰,也导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针对具体的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要求进行系统讲解,最终造成课程教学和职业证书考试要求的衔接较差。
(二)前沿的工程技术接触较少,忽视实践教学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不足,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课堂教学对建筑行业较为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涉及較少,不能将之有机融入教学过程,造成教学过程与工程实际情况不匹配、知识陈旧、严重脱节。大部分课程的课程设计都是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无法有效的对建筑工程在实际中的整体性设计,学生缺少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到了工程现场两眼一抹黑。
二、“1+X”证书制度课程体系建设必要性
(一)“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X”是指在保证学生拿到毕业证的基础上,获得其他职业技能证书。所以,获得这些职业技能证书是保证学生能较为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为以后在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具有引领性。“1+X”证书制度适应了产业发展需求,是解决当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建筑工程识图、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专项职业技能,面向房屋建筑施工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BIM技术应用、资料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多元化需求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建筑工程类专业“1+X”证书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校企合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BIM证书分为初、中、高三个技能等级,应参照不同等级证书对应的相关知识、职业能力、技能要求、工作内容等构建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课程内容与考核内容的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等。
以某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课程体系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将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划分,分为基本素质模块、技术模块、技能模块、创新模块,模块间有内在逻辑和衔接关系。基本素质模块注重建筑工程的职业基本能力的认知与实践,技术模块注重的是学生职业专项核心能力的培养,技能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综合能力,创新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上岗能力及个人的个性化发展。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1+X”证书制度,将BIM 技术融入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首先,将BIM建模基础课程引入到课程体系中,结合现有的建筑CAD课程,开发BIM课程资源,优化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融入初级证书的考评大纲,实现的课程体系与BIM 初级证书的对接。另外,逐步实现模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与BIM中级证书对接,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学习考取 BIM 中级证书。再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方式综合提升学生能力,力求学生能够获取BIM高级证书。
(二)课程体系整合,加强课证通融建设
建筑行业岗位较多,从纵向来说,可以有建筑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管理等多个部门。但针对高职高专学生,需要同学们考取的证书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管理两大部分。在校学生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考取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装配式建筑工程师等证书。
建筑专业很多课程可以做到课证通融,可以学生考取的证书,代替本课程的考试。例如建筑工程技术开设的BIM技术与应用、BIM 建模实训等课程,与经认定的广联达公司相结合实现以证代考。同学们在学完课程以后,以考取BIM建模师来代替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这样就可以做到推动课程开发与证书考取的融会贯通,课程标准和专业证书标准的互动共长。从而实现了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育人才。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是适应我国产业需求的一项变革,在课程中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尝试,职业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外各种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付佳佳.“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6):238-242.
[2]杨堆元.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14-16.
[3]委福祥,王延庆,刘洪涛,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