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对话交流 多元的人才培养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5月12日至27日,国家艺术基金“舞蹈批评与制作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期)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培训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是我国首个高水准舞蹈评论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来自国内外的17位导师联合授课,共3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采取导师跨界“锋谈”、讲授教学、交流研讨、观摩演出、实践调研等多种创新的方式进行,重点强调舞蹈与艺术评论、舞台制作、舞台创作等学术领域的跨界思考和学习,旨在进行多元的人才培养,建立跨界研究的共同体。
  关键词:舞蹈评论 舞蹈制作 跨界研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0-0175-04
  2018年5月12日至27日,国家艺术基金“舞蹈评论与制作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期)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该项目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承办、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表演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和《舞蹈》杂志协办,同时,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提供了大力支持。
  一、前瞻的培训主旨,前沿的学术思想
  此次培训是我国首次举办高端舞蹈评论与制作人才培训,该项目将舞蹈与艺术批评、舞台制作、舞台创作等领域相互交叉,追求跨界的对话交流。5月12日上午开班仪式上,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教授、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张麟书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王延秘书长分别致辞。许锐教授回顾了主办此次培训的初衷,分析了舞蹈批评的现状,通过舞蹈制作人、舞蹈总监短缺的现状阐释了为何会将评论与制作合并进行跨界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他也希望学员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习主动性,积极的融入到课程设计和学习中。张麟书记从自己国外出访交流的感受出发,感概于中国舞蹈话语体系的不健全和舞蹈制作人的短缺,希望此次培训能够端正舆论导向、提高艺术品味。王延秘书长向我们讲解了上海舞蹈的发展和兴起,详细介绍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两团两校两剧场两公司一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并带领学员参观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校区及大小剧场。开班仪式虽然短暂,但却让学员们宏观把握了此次培训的主旨,努力在此次学习中搭建全球化大视野,促进中外文化的碰撞激荡,构建舞蹈艺术研究的共同体。
  二、科学的培训架构,丰富的培训内容
  该项目培训秉承着前沿的学术思想,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科学丰富的架构。针对目前中国舞蹈学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作用和地位、舞蹈制作人的短缺和培养等现状,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的思辨和头脑的风暴。
  (一)顶尖的导师团队
  此次培训力邀国内外顶尖导师团队授课,在舞蹈评论、舞蹈编创、舞蹈制作、音乐剧制作策划、舞蹈运营与推广、舞蹈与音乐的关系等诸多学术领域都有所涉猎。授课导师包括(以授课先后排序):关注于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跨界研究的许锐教授、拥有国际视阈的舞蹈批评家欧建平教授、关注中国舞蹈学研究立场的罗斌教授、关注现实题材舞剧创作的于平教授、研究舞蹈与多媒体交互关系的刘春研究员、致力于中国音乐剧演出与制作的田元导师、著名舞蹈编导赵明教授、关注于中国舞蹈评论现状的江东研究员、中国当代具有东方神秘气质的灵魂舞者与编舞鬼才赵梁老师、致力于公益题材少儿舞剧制作與创作的刘岩博士、英国独立制作人兼评论家Donald Hutera、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表演艺术创意研究中心主任Chrisopher Bannerman、世界著名当代舞团阿库·汉姆的制作人Farooq Chaudhry、杨丽萍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焱武导师、致力于中国舞蹈与舞剧创作的佟睿睿编导、上海音乐学院研究音乐理论及传播推广的陶辛教授、从事舞蹈批评与理论及编辑出版工作的职业舞评人张萍教授。
  (二)丰富的授课内容
  顶尖的导师团队呈现了丰富的授课内容,根据每位导师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此次培训的讲授内容大致可包括舞蹈评论、舞蹈编创、舞蹈制作三个方面。
  1.舞蹈评论
  欧建平教授以《舞蹈批评的战略与战术》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旁征博引的对舞蹈批评的原理、流派、原则、目标、方法等做了详尽的阐释;罗斌教授以《中国舞蹈学的立场》为题,提出中国舞蹈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唯技术化、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激发了学员对中国当下舞蹈理论缺失、缺乏良好学术形态等问题的思考;江东研究员以《舞蹈评论写作基础》《重塑中国舞蹈的民族情怀——要传统不要传统主义》两个专题介入,讲解了舞蹈评论的基本性质、标准、特点、要求、关联等,探讨了何为中国古典舞的“舞性”,指出了当代舞人应有的历史文化担当;上海音乐学院陶辛教授以柴科夫斯基著名芭蕾舞曲《天鹅湖》和《睡美人》为例,解构分析了经典舞剧片段,指出了舞蹈动作、情节的编创和推进,应符合音乐的“起承转合”,不应产生“违和感”,同时强调了舞蹈编导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张萍博士以在《舞蹈》杂志工作十余年的经验出发,举例分析了目前中国舞蹈评论写作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以“技术哲学”对人进行观念的塑造和思想的重构,强调了阅读、学理、哲学对开拓视野眼界、强化逻辑思维、扩宽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2.舞蹈创作
  于平教授以《现实题材舞台剧十题》《从“哑剧叙事”到“隐喻叙事”——试述中国当代舞剧叙事的历程进行》为题,对中国舞剧创作的题材及其叙事功能做了生动的讲解;赵明教授结合自身的舞蹈创作之路,分别从“古典意识的重要性”“身体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环境下编导的创作选择”三个层面与学员进行了分享;赵梁老师以其“东方灵欲三部曲”《幻茶谜经》为例,探讨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宗教对创作的影响,传达了“以心为本,以舞为道”的创作理念;佟睿睿编导以《中国舞创作中的一些体会——语言与结构的探索》为题,探讨了从《扇舞丹青》到《记忆深处》8部原创作品的编创理念和形式特色,梳理了自身在不同时期对于编创的不同追求和表现手法,强调了结构和语言两大要素在舞剧编创中的重要性。   3.舞蹈制作
  许锐教授以舞剧《一刻》的制作过程为例,模拟案例、假定身份,从舞蹈创作和舞蹈制作两方面剖析了二者的关系;刘春研究员通过大量多媒体舞蹈的观摩和讲解,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科技下,舞蹈艺术与多媒体技术交互融合的多种可能性;田元导师通过自己在中国音乐剧产业策划运营20余年的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制作和运营的过程;刘岩博士从公益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儿童舞剧《26分贝》《天使的微笑》的创作和制作过程;Donald Huters和Christopher Bannerman通过40余年的舞蹈评论经验,向我们讲述了舞蹈评论应有的写作视角和方法,Donald强调了舞蹈评论家应有的好奇心和警觉心,舞蹈评论的作用要处在制作人、观众、专业影评者三者相处促进且循环的逻辑关系中;Farooq Chaudhry和Christopher Bannerman共同进行了题为《舞蹈商业——以阿库·汉姆舞团为例》的讲座,Farooq讲述了他与Akram Khan的相识和合作、阿库·汉姆舞团的运营现状和优秀制作人的基本品格,Christopher将“舞台生态学”理念引入课程,阐释了舞蹈制作人、艺术家、观众之间的联系;Farooq Chaudhry和王焱武经理就双方合作与经营的经历进行了深度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化合作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境中艺术观念、艺术作品的对立和交融;王焱武导师作为杨丽萍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策划出品《云南的响声》《孔雀》《十面埋伏》《孔雀之东》等大型舞台剧的实践经验出发,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大型舞台剧制作经验与流程分享》的讲座,从舞台、舞美、灯光、装台、前期制作、试演、首演、巡演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制作过程和制作人应有的基本素养。
  根据目前中国舞蹈发展存在的实际矛盾和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每一位导师都从自己的学术领域和研究角度阐述了其观点,丰富的授课内容、发散的思维方式让每位学员都受益匪浅。
  三、创新的培训手段,独特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培训目标,培养具有跨界合作、互动协调和国际视野的舞蹈高级评论与制作复合型人才,能够与舞台实践产生良性互动,同时带动舞台制作、创作等舞蹈全行业链的发展。此次培训采取“对话式”教学、“即时性”思辨、“实践性”视野“三位一体”的培训手段。
  (一)“对话式“教学
  此次培训采取导师跨界锋谈、学员逻辑思辩的“对话式”教学方式。导师跨界锋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邀请“舞蹈评论家”“舞蹈编导”“舞蹈制作人”“舞蹈策划出品人”共同针对某一作品或现象进行“对话”,撞击出新的火花,带来新的思考。此次培训邀请到中国当代独立艺术家赵梁老师与学员们“对话”、英国独立制作人兼评论家Donald Huters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表演艺术创意研究中心主任Christopher Bannerman“对话”、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制作人Farooq Chaudhry教授与杨丽萍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焱武老师“对话”,双方的“对话”都基于某一点具体展开,产生学术的思辨或争锋,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对于作品理解的更多可能性、对于作品编创的更大驱动力、对于作品制作的更强意志力。舞蹈评论者的理解和关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作品的构思和编创,舞蹈制作人的品格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舞蹈作品的前景和市场,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话式”教学方式对二者的互相滋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为了提高学员的学术思辨性、逻辑推理性,此次培训项目采取了“辩论赛”的形式让学员之间产生“对话”。30名学员被分为6个辩论组,每组4人,1個主持人,5个评委,以上组别或角色均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辩论赛围绕三个辩题展开:舞蹈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舞剧创作中是“舞”更重要还是“剧”更重要、舞蹈研究者是否应该参与到舞蹈创作实践中。大部分学员是第一次参加“辩论赛”,在经过了短期且深入的辩题研讨后,各辩论小组积极分工、相互配合,在辩论赛现场针对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逻辑缜密、反应机敏、反驳有力。评委在每一辩论组中选择一位“最佳辩手”,判断正反双方的胜负,并在全部参赛小组中评选出“最佳团队”。可以说,辩论赛使得我们围绕着一点展开深入的研讨和积极的论述,通过例证的查找和分析,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酣畅淋漓的舌战群儒,是一场“辩论赛”,是一场“对话”,更是一次学术的“思辨”。
  (二)“即时性”思辨
  此次培训十分注重学员舞蹈评论及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开课初期,在观摩完舞蹈影像之后,次日即要求上交舞蹈评论文章并进行习作匿名批改。舞蹈评论的撰写也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再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开始写作。此次培训要求短期内上交舞评,对学员来说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挑战。日本“天才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人一旦被逼急了,能力就会觉醒”。此次舞评的写作促进了学员能力的觉醒,在一个晚上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价值的舞蹈评论,并非一件易事。第二天习作匿名批改和互评的环节中,工作人员将论文随机发给学员,学员之间首先展开互评并撰写评语,再由5人组成小组进行论文评议,并推选出每组的优秀论文。匿名互评环节结束后,由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台陈述各组论文互评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论文的点评。最后是揭晓谜底的时刻,优秀论文的学员们一一上台,与大家分享写作的心得和方法。可以说,“即时性”思辨的教学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锻炼学员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论文匿名互评”的方式也更加直接的让学员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和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实践性”视野
  此次培训注重学员“实践性”视野的培养,通过现场观摩和影像欣赏两种方式,让学员们欣赏到更多的舞剧作品和话剧作品。现场观摩作品有: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青年舞蹈团主演的原创舞剧《万物生》——以月神为主线,在宇宙背景下展现生命盛衰循环的历程;由赵粱编创的首部具有东方主义哲思的“禅茶”舞剧《幻茶谜经》——以“茶”为线索,抽象了时间和空间,还原了人性本质,在极简淡雅的视觉中呈现出人本身所具有的无量精神空间;由日本无设限舞团主演的现代芭蕾暗黑美学杰作《妮娜物语》——讲述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械人的博弈,寻求身体的“普遍力量”,集强大肢体、精妙音乐、炫酷视觉于一体的震撼之作;由赖声川导演、曹禺之女万方担任文学顾问,源自传统又充满现代戏剧精神的话剧《北京人》——以旧中国封建大家庭走向衰落过程中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了封建礼教下被扭曲的人物命运。   影像观摩作品:由Akram Khan、高成明、娄梦涵编舞,许锐导演,华宵一主演并制作的舞剧《一刻》——用现代舞与古典舞相结合的方式传达了“用尽生命的每一刻,才得到一生”的哲思;由瑞典编导Mats Ek执导、Sylvie Guille主演的舞蹈作品《Smoke》——通过“电视舞蹈”的形式解构了古典芭蕾高度程式化的语言逻辑,用极具生活化的动作重构了当代芭蕾特有的语言体系、表现了男人和女人的微妙关系,带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异样美感;同样由Mats Ek编创的舞蹈作品《Apartment》——以其一贯特有的动作体系,用荒诞且支离破碎的表現手法,呈现了现代工业文明下聚居于公寓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由佟睿睿编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合作创排的原创舞剧《记忆深处》——从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探索南京大屠杀惨案的角度切入,以张纯如、拉贝、魏特琳、李秀英、东史郎各分篇章,祭奠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伤痛。
  可以说,此次培训通过创新的培训手段多方位、全视角地展示了中国舞蹈编创的进程、中国舞蹈评论的现状、中国舞蹈制作的短缺,让学员在观摩学习的同时引发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增添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此次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的一份子,我们立志让中国舞蹈走得更远,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四、合理的学员结构,丰富的学员背景
  此次培训共有30名学员参加,涉及舞蹈教师、舞蹈演员、舞蹈制作人、艺术管理者、戏剧演员、艺术期刊编辑等多个职业。合理的学员结构、丰富的学员背景使得大家能以多种观点站在各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带来跨界的思辨和学术的探讨,课堂气氛活跃。学员结构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五、结语
  此次培训是国内首次将“舞蹈评论”与“舞蹈制作”合并追求“跨界”研究的人才培养项目,17位导师、30位学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圈子,以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角度审视舞蹈艺术,构成了多视角、多维度、多思路的学术交流,在不预设学习前提的基础上,实现着思想的交流碰撞,最终引发我们对于舞蹈艺术“跨界”研究的自主思考。同时,此次培训深深唤醒了我们作为一位“舞蹈人”内心的激情和责任的担当,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打磨了我们的梦想和执念,这次培训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闪光的自己,就像在漆黑的隧道看到尽头的光亮,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17位导师或将自己人生经历娓娓道来、或针砭时弊地进行评价、或慷慨激昂地指出舞蹈圈的“怪象”、或带领我们一起畅想舞蹈界的未来。这14天,享受着最原始最单纯的学习状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位导师用一生积淀而出的人生哲理和感悟,铭记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人生誓言。
  近几年,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优化重组”,这对于舞蹈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培训恰好是一次停顿、一个总结,也是一次机会,让我们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和更加宏观的视角反观舞蹈艺术,构建起舞蹈艺术发展的共同体。国家艺术基金“舞蹈评论与制作人才培养”在上海仅为第一期,2018年10月将在北京舞蹈学院展开第二期的培训,让我们期待着10月份北京再见!
其他文献
摘要:《幻想曲集》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早期创作的一部钢琴套曲,由八首乐曲构成,每首乐曲都有一个生动简洁的标题。本文试从舒曼《幻想曲集》的曲式结构入手,以第二首“冲动”和第四首“奇想”为重点,探析舒曼《幻想曲集》的特点。  关键词:舒曼 《幻想曲集》 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05-03  一、
期刊
摘要:“活”的色彩是有生命的,是可以感染人的。色彩的尸体,则是颜色无用的堆积,只有用心身去感受当下的颜色,体会者才能赋予色彩万般感受,才能“活”。研究“活”的色彩,会为艺术创作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借此来捋清楚艺术道路上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色彩与自然的关系、色彩与心理学、色彩与视觉、生命是一种色彩的关系来分析。  关键词:“活” 感受 自然 心理 视觉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在中国书画中,“鉴”与“赏”的定义不一样。“鉴”是鉴定的意思,确定书画作品的优劣好坏,辨别其真伪;“赏”是品评,欣赏作品,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中国书画中的“鉴”与“赏”:第一部分,解读“鉴”也“赏”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含义,“鉴”与“赏”是一种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二部分,以唐代绘画作品《簪花仕女图》为例,进一步論述“鉴”与“赏”。总之“鉴”与“赏”是两
期刊
摘要:教材的选择和撰写分析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快速掌握大提琴这件乐器,演奏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从事教学和演奏多年,笔者和学生都非常喜欢大提琴重奏,几乎每场教学音乐都会演奏。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为院音乐学系学生教授大提琴器乐演奏,笔者开始搜集汇编整理大提琴重奏作品以供教学应用。  关键词:大提琴重奏 重奏教学 教材分析与选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
期刊
摘要:《龟兹古韵》是王小云老师创作的一部经典舞剧,舞剧中舞蹈道具的运用、舞蹈动作的创新、舞蹈调度的设计都体现出象征手法的运用,本文从以上三方面阐述“以舞象功”——象征手法在舞剧《龟兹古韵》中的运用。  关键词:象征 道具 动作 调度 运用  中图分类号:J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53-02  一、象征手法在舞蹈道具运用中的体现  《文艺学美学方
期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为适应学生的需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主体,以实践平台为支撑,积极为公共艺术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推动美育课堂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课程化,让学生美育体验具有成就感、获得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践化 实践活动 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34-02  2018年教育部
期刊
摘要:在笔者看来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好的导入就像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淡无奇的开头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最佳状态也很难引入到积极的教学活动中。所以优秀的课堂教学导入法,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还能起到承上启下、改善学习环境、引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本文通过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阐述笔者对的课堂导入的理解。  关键词:美术教学 课堂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在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航空类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美学素养、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本文以《民间艺术赏析》课程为例,就目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系统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教学,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培育质量。  关键词:航空 高职 公共艺术 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冷静地看待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敞开胸怀,接纳流行音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授课教师要提高艺术修为,开阔视野,以审美的眼光选择代表性的经典流行音乐作品,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单一的视频播放为主的懒汉模式,从文化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流行音乐美学特征,不断提高范唱和学生演唱的艺术水准,切实发挥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非主流 教育
期刊
摘要:“天书”的古说译,解之繁难,对古谱谱字音位的理解,对乐器类别的辨识,对乐器定弦的研究,到对“口”“、”“丁”符号的解释,众说纷纭,最后在陈应时教授《敦煌乐谱解释辨证》中得以译谱的关键。  关键词:敦煌古谱 谱字音位 琵琶定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17-03  1900年6月22日,藏满从公元4世纪到10世纪将近十个朝代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