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县域经济创新绿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战略背景下,四川各县域应当以促进地区和全省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发展动力,以发展优势产业,充分整合地区资源要素为主导,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為武装,全面优化主体功能布局,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为各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环境创新: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所谓的“三线一单”就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首先,四川各县域要在省“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的前提下,加快建立本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到每一片土地。其次,各县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环境质量政策,规范引导地区各产业绿色发展,同时,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使环境质量检测可视化、可控化。再次,各县域应当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尽快调查统计出本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为后续资源利用上线的合理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各县域更具自身的主体功能定位制定出一张明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明确规定禁止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准入,为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布局创新:深度优化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划。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为理论指导,优化开发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开发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限制开发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从而进一步优化五区县域经济的整体布局和主体功能区划。位于成都这“一干”的县域,应当加快承接成都的优势产业和选择性发展五大万亿级产业,依托成都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愿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新技术,重塑成都经济地理,培育新动能,加快产业经济区建设,为成都这一“主干”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位于川南经济区的县域应当结合地区独具特色的酒文化、茶文化和竹文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经济,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川南地区作为四川第二增长极的地位。同时,还应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宜宾“双城建设”为模范,大力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四川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强川、渝、黔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位于川东北经济区的县域应当在省委、省政府振兴发展川东北能源产业的背景下,依据自身资源情况,转型发展绿色能源经济,尤其是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为全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保障。同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适当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经济,为把川东北建设成四川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和川、陕、甘、渝区域枢纽中心奠定基础;位于攀西经济区的县域应当把“钒钛”和“康养”两大产业作为今后的主导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依据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选择发展钒钛产业和康养产业,根据地域属性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进而将攀西地区建设成“世界级钒钛产业集聚地”和“世界级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川西北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是我国天然的生态屏障,该地区的县域应当以“共抓大保护”为己任,搞好生态保护,以全域旅游、生态农牧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该地区高禀赋的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培育优质品种,坚持走中高端路线,进而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科技管理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绿色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和先进经营管理的引领作用。四川大多数县域以农业生产为主,缺乏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从而在生产、营销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背景下,五大经济区应当依据自身的功能定位,选择性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地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为地区产品经营、销售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引导地区绿色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从而给地区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才创新:加强县域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和结构优化。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四川省县域众多,人才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地区绿色经济的大力发展。由于绿色产业的独特性,需要一大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科研人才和拥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作支撑。四川各县域应当在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引进地区优势产业的相关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出台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对人才结构进行梯度化管理,从而为地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和增强县域间的经济合作。传统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行政界线,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如何突破行政壁垒,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离不开地域间的制度创新。新时代更多的是强调地域间的协调融合发展,四川各县域政府应当解放发展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制定一系列有关绿色发展的政策,为地区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建设四川区域发展新格局。
  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是在四川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背景下提出的,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虽然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位于前列,但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四川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四川省县域创新绿色发展应当重点从环境保护、产业布局、科技管理、人才引进、制度创新五方面发力,只有创新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四川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其实,学界很早就察觉到四川的特殊性,曾经提出了建立“蜀学”“成都学”“四川盆地学”等诉求和设想,特别是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撰写的《成都学概论》水平高、分量重,但由于认识水平和研究手段的限制,许多思想都没有形成气候和学派,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大。如今,由于科技手段的發展,特别是大数据、GPS系统、数字地球、空间技术等进步,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细致,因此建立“天府学”的基本条件具备,只需要临门一脚!
期刊
“天府”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秦国。发明者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这个靠“头悬梁、锥刺股”“学而优则仕”的人物跑到秦国去讨好秦王说秦国如何强大,他创造了“天府”二字,说秦国真乃“天府之国”也。为什么经过2000多年后,天府之国由北向南迁移到成都了呢?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古帝王在北方犯下了两个历史性的错误,一是征集民夫搞建筑导致男性短缺,生育跟不上;二是大兴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
期刊
民营经济的发展,除了靠企业自己苦练内功,还需要政府和政策的倾力扶持。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让民营企业家们深受鼓舞。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企业家们吃下了定心丸。  北京通过五个“一批”精确制导,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向民间资本公开、总投
期刊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增进人民幸福感和促进区域间平衡、高质量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了历史趋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基本思想。四川省是一个典型的大省,区域跨度较大,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交通环境的影响,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和差距。因此,如何变四川省市域“月明星稀”为“日月同辉”在新时代显得尤
期刊
四川省岳池县是一个千年历史老县、百万人口大县,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省定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岳池全县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  2018年是岳池县脱贫“摘帽”决战决胜之年,全县聚焦高质量脱贫,细化落实工作举措,创新流转土地收租金、进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庭院经济赚现金的“四金”增收机制,全面安排、全员发力,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
期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部部长马名杰:  数字化转型是建设制造业强国重要途径  建设制造业强国,数字化转型是重要途径。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质量提升、成本降低、产品创新,这是经济转型升级最基础的单元。对产业来说,一方面传统产业抓住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可以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转移;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的成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不可撼动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
期刊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发展主要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只有选择从思维和行为方面、生产源头和消费终端进行创新,才能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难题,才能优化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区优势产业,促进四川五大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是解决四川县域经济结构性和空间性问题的关键。四川省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除成都及其周边地级市在二、三產业方面发展得较好,其他地级市仍以传
期刊
人的一生能够永远记住的只有两样东西:母亲的容貌和城市的样子。城市是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地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概念,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故事和情感,镌刻着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城市是一个“巨系统”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人是城市的核心,人是城市巨系统中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期刊
产业兴,经济兴;产业强,经济强;产业的核心是制造业,制造业是工业之魂。  四川的“制造强省”战略紧扣国家的“中国智造2025战略”,虽深处西部内陆却敢为人先,可谓敢闯敢为,天府新区的迅猛发展正是其最好的注脚。  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更是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期刊
航空装备制造产业是新都区瞄准的又一个颇具未来前景的产业。  目前新都已经和成飞签订协议,共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园,成飞物料中心、检测中心、热表中心和交付中心落户新都,引导配套的大部件供应商在新都集聚。  按照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要求,在新都区,成飞要外放其大部件产能的70%以上,产值估计在100亿以上。这为新都区航空装备制造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心四区”,成德同城枢纽区、智造服务引领区
期刊